刘亦慧 王天伯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访谈,从字面意思来看可以拆分为“访”与“谈”。访谈节目不只是单纯地“谈”,还有目的性地“访”,因此访谈节目可以分为专访节目与谈话节目。电视专访节目一般指主持人或记者在特定的场景与指定的人物围绕一定的核心话题进行专门的采访。在节目进展的过程中,专访话题相较紧凑和集中,谈话环境相对稳定。谈话节目则是指主持人与受邀嘉宾、场内观众在较为和谐轻松的谈话环境中围绕社会热点话题集中讨论。其中,谈话节目最突出的特点是“群言”,这也是其与专访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1]。《面对面》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电视新闻专访节目。该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受访嘉宾的面对面交流,实现其心与心的碰撞。节目通过话语记录历史,透过人物解析新闻,主持人董倩凭借冷静、质疑、客观的个人独特采访风格,在与受访嘉宾的交流中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为受众展现新闻的真实与直接。同时,其采访中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同样可以向受众传递信息。董倩在采访中善于倾听,在交流对谈时情感恰当流露,不失共情。
共情(empathy),又称作移情、通情、同感、共感、共鸣等。在现实生活中,共情的作用小到能够影响他人的情绪,大到可以改变他人的行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体现共情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而言,共情能力有利于在交谈中打破隔阂,与受访者深入交流。面对每一位独特的访谈对象,具有共情能力的主持人往往善于感受并体会受访嘉宾的内心情绪。同时,共情能力有利于访谈节目主持人营造和谐、舒适的访谈氛围,与受访者之间形成正向互动。当然,具备共情能力的访谈节目主持人能够更好地推动节目的进程,达到预期的节目传播效果。
“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证,在求证中解读”是《面对面》的节目定位。“倾听”作为《面对面》节目的核心词之一,是探寻与求证的前提,也是访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倾听是建立在主持人与受访嘉宾之间信任的桥梁[2]。对于受访嘉宾来说,主持人的认真倾听是对其个人表达的尊重和积极反馈。对于主持人来说,认真倾听才能捕捉到话语间的关键信息,从而提出有效的问题。倾听时的动作、表情虽然无声,但却传达出了肯定、真诚或疑问等“有声”的信息[3]。
头势一般包括点头、抬头和摇头,点头表示赞同、认可;抬头表示思考、疑惑;摇头表示否定、不满[4]20。在《面对面——任正非:时下的华为》这期节目中,主持人董倩在倾听时“点头”的次数较多,没有使用“抬头”和“摇头”。董倩常在语句的关键节点微微点头,以表肯定、聆听的意思。比如任正非说:“英国建芯片工厂,我们从德国招博士过去,德国博士动手能力很强,我们可以在……”当任正非说完“德国博士动手能力很强”这句话后,董倩轻微地点了点头,虽然董倩没有做出语言表达,但通过“点头”这一动作便可以得知她赞成该说法。倾听中的头势是无声的语言,点头是对嘉宾的肯定,抬头会鼓励嘉宾畅所欲言,摇头在访谈节目中的应用多数情况下是对嘉宾所描述的事情的惋惜,这些头势在无形之中会对嘉宾产生一定的影响。
面部表情是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传递出各种信息,“表情”也是主持人与受访嘉宾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神中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心理变化和情绪感受[4]22。因此,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睛便能获取最真实、最直接的情绪信息。
在《面对面——张定宇:向极限挑战》这期节目中,董倩采访了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的张定宇。受新冠感染疫情的影响,访谈需要戴上口罩。董倩虽然面戴口罩,但仍然能从眉眼间看出她的严肃、冷静。根据采访主题的走向和受访嘉宾的气场,董倩利用合适的表情语言在倾听时与受访嘉宾进行无声的交流。在《面对面——朱婷:冠军的背后》该期节目中,董倩大多时候是面带微笑进行提问与倾听。比如在采访初期,朱婷说道,“我认为还是像郎导说过的那样,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因为公众人物受到的关注确实比较多……在这种发言中也能够做得很稳,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输送出来”。当朱婷在表达这番话时,董倩始终面露微笑、眉眼舒展,营造出了一种放松、舒适的交流气氛。
在访谈节目中,一般包括主持人、被访嘉宾、受邀嘉宾和观众(或场外观众)。不同的嘉宾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嘉宾外向健谈,而有的嘉宾内敛寡言。主持人与嘉宾对谈时,应适当给予调节。例如,当一位嘉宾阐述了一大段话之后,主持人可以承接这位嘉宾的话并转而询问其他嘉宾的想法,这样做不仅缓解了某些嘉宾的尴尬,同时顺其自然地完成了访谈话轮的传递[5]。当访谈过程中嘉宾之间或受众之间产生了观点分歧时,主持人可以现场调解气氛,用话语引导使得访谈多方能够形成平和、良好的访谈关系。
主持人董倩在《面对面》独家专访任正非这一期中,很好地把握住了个人角色,既做节目的“主角”,推动专访话题有序地开展;又做“配角”,给予受访嘉宾任正非充分的表达空间。不以“仰视”的视角看待企业家,而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一名访谈节目主持人来专访嘉宾,通过面对面平等的交谈来深入主题。在本期访谈过程中,时常伴随着主持人或受访嘉宾的笑声,气氛轻松活跃,是一场较为成功的专访。在《面对面——朱婷:冠军的背后》该期节目中,主持人董倩与受访嘉宾朱婷是通过线上视频来完成此次访谈的。从访谈的整体上来看,氛围轻松、和谐,朱婷能面对主持人侃侃而谈,“金句”频出。
访谈节目主持人能够与嘉宾深入对谈、饱含共情,都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开端,即做好充分的访前准备。充分的访前准备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必备的专业技能,也是主持人在交谈中运用共情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众所周知,成功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访谈前期,主持人了解嘉宾本人的性格、爱好等基本信息,熟悉嘉宾的个人故事,便于在访谈中灵活调整采访问题和顺序。如此,面对“熟悉的陌生人”,主持人在节目中才能与受访嘉宾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从而推进话题展开,丰富访谈内容。
董倩曾在《面对面——朱婷:冠军的背后》这期节目结束后讲述了其背后的故事。她说自己平时关注女排不多,为了深入了解朱婷,在做采访准备工作时查看了一些她的比赛视频资料,特别是她成长道路上几场意义非凡的关键比赛。除查阅资料外,她还特地咨询了身为节目制片人的女排球迷张士峰,通过充分地沟通获取更多关于朱婷的个人信息。虽然主持人与受访嘉宾隔空对谈,但由于主持人董倩在访前做足了案头准备,整场访谈进展得较为顺利。
共情能力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而言,既是打破访谈中陌生僵局的利器,也是促使情感交流升温的密钥。访谈节目主持人恰当地运用共情能力有利于实现与嘉宾更加深入的交流,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谈话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充分满足受众与栏目的需求[2]。
共情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情绪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共情是来源于内心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并不需要提前的刻意准备,能够共情的主体表达的是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关怀与支持。当主持人真正地理解受访嘉宾的内心感受,读懂嘉宾的内在想法之后,作出准确的、恰切的回应才能得到受访嘉宾的信任。如果主持人错误利用共情能力,如过度共情(没有把握住情感的分寸,在访谈中主持人倾注了过量的情感)、刻意共情(带有明确目的的共情),则会引起嘉宾或受众的反感,给大众留下虚假、作秀的印象,最终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
目前,在部分访谈节目中,有的主持人自我意识过强,在谈话中急于打断、插话,过于想要表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屡屡抢话不仅影响受访嘉宾的表达欲望和个人心情,同时还会破坏语意的完整性,导致话轮不连贯、不衔接。还有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完全按照访谈提纲发问,不给嘉宾过多的发挥空间,一味地走节目初定的流程,这样会降低节目的真实性和观赏性。在一档优秀的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愿意静下心来倾听受访嘉宾的倾诉,真正地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感受对方的情绪与想法。只有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才更真诚更感人,从而引起观众的情绪共鸣。在访谈节目中,如果主持人一味输出而不善倾听,机械发问而不顾反馈,那么会陷入古板的套路之中,无法达到访谈节目的传播效果与目的。
访谈节目主持人应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涉猎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娱乐等。在与采访嘉宾交谈时,主持人首先需要了解嘉宾所在的领域,做到有话可聊,进而深入话题最终达到情感共鸣。提升文化、政治素养能使访谈节目主持人更好地理解受访嘉宾,更容易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共情,从而达到访谈的最佳效果。此外,访谈节目主持人还需要具备心理学素养。电视访谈节目里一般涵盖较为全面的社会话题,其中难免会涉及自尊、道德及伦理等方面的敏感话题。当访谈中触及敏感话题时,访谈嘉宾通常会产生不愿交流、不愿分享的抵触心理。这时,主持人灵活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技巧,可以消除访谈嘉宾的心理芥蒂,从而使得访谈正常、顺利地进行[6]。
访谈节目主持人培养与提升共情能力的前提是夯实自身的专业技能,并加强各方面的训练。语言是主持人的基础技能,主持人不仅要做到发音字正腔圆,还要保证表达自然流畅,以防在访谈过程中遇到出现语句歧义的尴尬。同时,准备工作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非常重要。提前查阅受访嘉宾的资料信息,熟悉其性格特点,让嘉宾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才能为访谈节目的顺利奠定基础,才能在访谈中激发出更多的有效信息。反之,两个极其陌生的人在互相交谈时,彼此互不了解,话不投机,便很难达到节目效果,更不可能实现情感共鸣。
倾听是人际传播中的重要环节,表达者和倾听者是构成人际传播的两个基本条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Larry King)曾提出:“访谈的首要守则是倾听。”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善于倾听,能够及时准确回应有利于推进访谈进程,达到情感“共鸣”。
倾听往往代表尊重、理解,静下心来倾听对方的表达,会让对方有安全感、被尊敬感。主持人可以通过一个微笑或一个点头向被访者表明他(她)在积极地、真诚地并用心地交流[7]。深入解读环节便要求访谈节目主持人善于抓住受访嘉宾身上的特殊性,从特殊性出发挖掘其独特的生活履历和性格特点。访谈前的案头准备工作可以让主持人初步了解嘉宾,访谈过程中的认真倾听可以让主持人进一步深入了解嘉宾,并展现嘉宾更丰满的人物形象。主持人用心倾听并能在倾听后作出正确的回应,不仅能拉近与嘉宾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可以慢慢破除嘉宾潜意识里自我保护的壁垒,从而使其在交谈中获得接纳感和安全感。
基于此,访谈节目主持人要树立和培养倾听意识,善于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理解倾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访谈节目主持人不仅要会说话,而且要懂得如何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受访嘉宾更好地表达,并在倾听中挖掘更有价值的故事亮点。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化,访谈节目的互动性、多样性越来越强,这便对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人素质与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一档“出圈”的电视访谈节目可以提升全民的审美品位,更能实现价值引领,反映时代潮流[2]。访谈节目主持人是一档节目或栏目的门面和标签,其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在访谈中,人际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共情能力在人际交流中可以起到拉近距离、获得信任的作用。访谈节目主持人在提升各方面素养的同时,应重视共情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把控节目节奏和氛围,增强节目的品牌效应,达到节目预期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