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项伟胜
温州加快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项目招引建设,积极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全产业发展链条,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近年来,温州市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口来抓,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项目招引建设,积极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全产业发展链条,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探索走出一条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资源优势明显。温州区域内无煤炭、石油、天然气已探明的资源分布,全部依靠外部调入。与化石能源相反,温州新能源资源蕴藏丰富,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全市可开发新能源资源容量约20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资源约80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资源约11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资源约160万千瓦,具备以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良好条件。
产业基础扎实。温州新能源产业主要由新能源开发、储存、输送和应用等4个环节产业链组成,对应形成“风光核+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的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目前,全市拥有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664家,2021年实现规上产值1130亿元。同时,温州拥有电气、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电气产业集群可为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备的发电、输电、配电以及储能和智能电力控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上下游配套,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创新态势良好。近几年,温州通过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国际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等重大国际性会议,积极引进科思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引入一批引领国际国内绿色新能源前沿科技的顶尖科学家,全面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带动企业科技投入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温州拥有瑞安市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和乐清市智能电力物联网两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分别对应新能源产业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两大板块,也有助于引进更多标志性新能源产业项目和高科技人才。
强化顶层设计,高标谋划新能源产业总体布局。2021年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口和实现经济赶超发展重要赛道,瞄准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目标,高标谋划、高位推进,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先后出台实施《加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促进温州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科技赋能新能源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意见,确定清洁能源、储能、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汽车4大产业方向,依托东部沿海重大产业平台,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电池、新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核电及关联产业、风光装备、氢能7个覆盖“核风光水蓄氢储”全产业链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倍增、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千亿投资、多跨融合应用5大产业提升工程,力争到2026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实现2500亿元、清洁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培育百亿级企业4家以上。2022年,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配强新能源产业链链长制,实施“十个一”推进机制,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实行专班化运作,明确重点年度工作任务33项,进一步强化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加快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各项工作。
强化企业培育,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完整链条。根据新能源企业在系统集成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拉动作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遴选确定以正泰、瑞浦、瑞立、德力西、威马、天正、长江电子、金风等龙头企业为链主企业,其中正泰电器产值规模超百亿元。支持链主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各大生产基地落地,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规模集聚、市场竞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目前,全市新能源产业链拥有超亿元企业92家,其中超10亿元11家;2022年1-9月,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975.0亿元,增速12.7%,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
强化项目招引,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制定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图谱,重点围绕新能源开发、储存、运输、应用等不同领域的制造业环节,建立产业目录和项目清单。加大力度招引国内整车企业项目、智能电网成套企业项目落地,谋划零部件生产向系统总成制造发展。主动跟踪国内外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动向,瞄准新能源产业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重点招商对象库。针对重点招商对象,开展“点对点招商”“上门招商”“协会带动招商”,配置个性化招商方案。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招商”,依托产业平台集聚开展“集群招商”,建立新能源产业基金开展“基金招商”。2022年4月,中广核、中电建、华润、三峡新能源、金风科技、运达风电等一批全国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集聚温州,12个总投资1258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温州,涉及风电、锂电池、新材料、抽水蓄能、光伏、制氢、储能以及核技术应用、环保产业等领域。其中,超百亿元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430亿元的温州金风深远海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项目,由全国风电头部企业金风科技牵头投资建设,将同步引进上下游11家配套企业。抢抓有效投资“黄金窗口期”,实施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攻坚计划,加快核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光伏、新型储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23个项目列入2022年全省清洁能源投资计划,总投资14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量约占全省的1/4,2022年1-9月,23个项目完成投资233亿元,居全省第一。
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新能源产业发展动能。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依托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引进培育北航浙江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能源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加快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展的技术成果转化,建立高水平产学研联合体。培育产业发展梯队,实行重大技术需求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带动作用,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提升转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行业企业和机构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研发平台。积极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等高层次会议活动,加强产业科创合作交流。
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打造新能源产业政策高地。完善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新能源用地、用海需求,通过空间留白等方式为新能源开发利用预留空间。加强对新能源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向绿色领域倾斜金融资源,加强对“核风光水蓄氢储”绿色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及评价标准,出台绿色信贷的监管激励措施。发挥温州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建立好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培育池,为新能源重大项目精准对接提供支持。通过政府引导、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新能源重大项目发展。谋划设立温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聚焦风光能源、储能、氢能、动力电池等细分行业投资机会,助力新能源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