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宏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故乡》)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国际享有很高的声誉,很多被翻译成外文,其中就有《故乡》。许多年前,一位苏联翻译家在翻译这篇小说时,被“猹”难住了:它是什么动物?翻译家查阅了很多动物学书籍,也没有查到“猹”。
别说外国人不知道“猹”,大部分中国人也搞不清。人们根据小说内容推测,或认为“猹”是一种当地的野生动物,或认为它是刺猬或类似的动物,或认为它是皖南等地区百姓所說的“蛇”……
那么,“猹”究竟是哪种动物?前面提到的那位翻译家曾就此问题请教鲁迅先生的胞弟周建人。他认为周建人也是浙江绍兴人,应该对故乡的“猹”熟悉,可是周建人并不知道“猹”为何物。那位翻译家又写信给鲁迅先生的一位好友,托他向鲁迅本人请教。鲁迅先生对此事极为重视,很快回信:“猹”是他根据家乡人对这种动物的称呼造的字,它是一种偷瓜的小动物,“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也就是说,在《故乡》问世之前,世上是没有“猹”这个字的。后来,有学者向闰土的孙子求证此事,证实“猹”就是獾。
獾,是一种夜行性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扁,鼻尖,耳短,脚爪锐利,善掘土挖洞。它们群居,多栖息于丛林、荒山、丘陵等地方,食性杂,喜吃菜类、瓜类、豆类、蚯蚓、青蛙、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