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钟 邹卫民 唐城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 200082)
共同富裕是人类追求的社会目标,我国古人提出的“小康”“大同”思想即是体现。《诗经·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朴素愿望,《礼记·礼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的社会理想,蕴含着中国古人关于未来社会构建的朴素思想和追求目标。历代仁人志士和劳苦大众在反对剥削压迫的斗争中也显现出平等的思想,如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么明确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均平主张。中国近代以来,洪秀全在太平天国时期制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都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追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对共同富裕思想有所论及。马克思指出,当社会到达共产主义阶段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①马克思:《机器体系和科学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化》,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86—787页。马克思还提出了按劳分配思想:“生产者的权利是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②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4页。列宁也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③列宁:《在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载《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56页。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论述共同富裕。1953年12月16日,毛泽东主持起草并由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草案)》指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④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4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44页。这是中央文献首次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邓小平对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84页。先富带动后富,并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江泽民提出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逐步形成一个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占少数、中等收入人群占大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共同富裕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再次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推进共同富裕的总的思路,提出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⑦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载《求是》,2021年第20期,第4—8页。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开发布。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共同富裕道路探索中,经历从平均富裕到先富后富实现路径的转变,由“利益均享”到“利益分享”再到“利益共享”实现机制的提升,①杜奋根、赵翠萍:《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共同富裕思想》,载《求实》,2011年第1期,第13页。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
学界对共同富裕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在以下领域:一是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维度研究共同富裕;二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分配维度研究共同富裕;三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维度研究共同富裕;四是从推进共同富裕的内涵、路径、要求等维度研究共同富裕。目前,关于推进共同富裕与工会工作的研究不多,代表性的有陶志勇撰写的《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积极发挥工会作用》,②陶志勇:《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积极发挥工会作用》,载《工人日报》,2021年11月15日,第7版。浙江省总工会出台的《关于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发挥主力军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工会工作与共同富裕目标具有深度内在契合性,劳动是共同富裕的基础,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本质。本文从推进共同富裕与工会工作的内在关联、工会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工会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增强工会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发挥工会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厘清推进共同富裕与工会工作的内在逻辑关联,是研究共同富裕背景下工会作为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认为,推进共同富裕与工会工作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在逻辑关联。
人是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价值主体,《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未来理想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④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可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坚持以人的价值为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放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上,体现了对人自身价值的观照。工会组织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根本特点,为职工利益而奋斗是工会的生存之基。党的二大指出:“工会是为什么成立的?工会就是保护工人切身的利益和为工人的利益奋斗的机关。”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76页。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职工为本的工作原则,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是工会工作的根本遵循。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创造人自身,劳动创造社会。共同富裕首先对生产力范畴提出要求,必须通过劳动,创造足够多的财富,做大蛋糕,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与必要条件。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只是为创造财富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创造财富本身,归根到底要靠劳动。习近平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①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载《求是》,2021年第20期,第5页。推进共同富裕要靠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广大职工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力量。工会要多措并举,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视劳动价值、激发劳动热情、提升劳动效率,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为创造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共同富裕既是经济范畴的概念,也是意识形态范畴的概念,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21-06/10/content_5616833.htm,访问时间:2021年6月10日。可见,共同富裕涉及物质、精神、文化、社会、环境、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落脚点就是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工会维护服务职工权益也是多维度的,既要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等劳动经济权益,也要维护职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民主政治权益,还要维护职工教育、职工文化等精神文化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1985年,邓小平会见外宾时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推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创造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财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文化消费都离不开物质载体。创造物质财富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离不开劳动年龄段的劳动者的努力。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是企业工会工作的原则,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群众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进共同富裕,除了要做大蛋糕外,还要分好蛋糕,形成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初次分配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再分配要发挥政府调控机制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第三次分配要发挥社会机制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三次分配中,首次分配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之主渠道就是劳动报酬。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通过集体协商特别是工资集体协商,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推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力求做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推进共同富裕关键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习近平指出,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高校毕业生是有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方面”,“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进城农民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要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①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载《求是》,2021年第20期,第7页。这里提到的六类群体中,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进城农民工、基层一线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等五类群体是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会组织的重点工作对象。工会要贯彻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供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公平,增加高质量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致富本领,提升劳动生产率,切实提升劳动者劳动收入水平,让广大职工群众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靠发展来解决,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发展而且是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习近平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并将其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总的思路”的重要内容。②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载《求是》,2021年第20期,第7页。推动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工会要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升职工会员政治觉悟、知识涵养、能力素质、道德情操、技能水平,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推进共同富裕,除了尽可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外,还要构建社会性的“防护网”,促进城乡、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个体素养、能力水平、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不同,在收入上难免存在差距;但从政府维度,通过政策托底、宏观调控、转移支付,使推进公共服务的均衡性不断提升成为可能。习近平强调,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要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重点解决好新市民住房问题。①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载《求是》,2021年第20期,第7页。这些措施将对低收入群体提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对于工会而言,要提升职工的组织化程度,并加强对职工会员的服务,健全各类职工服务机构,均衡布局职工文化体育阵地,建立零门槛法律援助机制,完善工会梯度帮扶体系,拓展职工互助保障领域,从而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助力广大职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工会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有其独特的功能。
《中国工会章程》规定: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之源起就在于将单个职工聚合成群体组织以更好地维护个体与群体利益,代表功能是工会组织的根本功能,工会组织能不能履行好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功能,事关工会自身的生死存亡。全国总工会、地区总工会、产业工会要分别就全国性、地区性、产业性涉及职工共同富裕的整体性议题进行研究和协商,站在职工立场提出工会主张。各级工会在代表和维护职工共同富裕整体利益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生活福利、社会保障、精神文化等具体利益,只有解决好每个职工的具体利益,才能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团结教育是工会组织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前提,团结需要统一思想,而思想是需要灌输和引导的。列宁曾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②列宁:《怎么办?》,载《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页。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也指出,“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③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群众团结好、引导好,是工会工作的优良传统。推进共同富裕,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共同富裕的性质、内涵、路径、要求向广大职工群众讲清楚,既让大家了解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以增强信心和动力,又让大家辩证看待共同富裕中的先富与后富、共富不是均等无差别的富、共富不是齐步走一起富、共富不是靠“躺平”等着富等问题,从而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群众,激发推进共同富裕的劳动热情并为之贡献力量。
建设发展功能是中国工会的独特功能,其内涵有二:一是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发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二是工会发挥大学校作用,加强职工会员的培养、教育、训练,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即建设主力军、发展主力军。这两者相辅相成,建设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发展;而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又为劳动者自身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进共同富裕,也涉及两个方面的建设发展问题:既要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充裕的社会财富;也要推进劳动者自身的发展,提升劳动者适应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能力素养。工会要实施素质工程,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组织开展推进共同富裕劳动和技能竞赛,发挥工会在建设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和优势。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群团组织三大功能为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中国工会十七大将工会的基本职责拓展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脱离维权功能,工会就丧失了生存之本;随着劳动权益保护的逐步到位,服务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提上工会工作日程。工会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一方面要履行好维权功能,既源头参与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又在日常工作中维护好职工的劳动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化权益,尤其要做好劳动分配、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履行好服务功能,做好职工高质量就业服务,强化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深化职工精神文化服务,推进职工互助关爱服务,提升职工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一个组织是否有持续发展能力,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看其自身资源状况及其整合资源的能力与条件。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长期以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资源优势和群众优势。从资源维度看,工会有自身的资源,如各级各类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新闻媒体阵地、干部培训设施、职工会员资源、工会组织资源等;工会还有丰富的外部资源,如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协同以及制度的保障等。中国工会不仅有资源优势,而且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和路径。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工会要发挥好资源整合功能,既要将工会自身拥有的职工会员资源、工会组织资源、服务阵地资源、干部队伍资源等用足用好,还要积极争取党政资源、社会资源、社区资源、单位资源,服务职工发展,满足职工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①《习近平出席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07/c_1115847839.htm,访问时间:2015年7月7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将“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作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四大体系之一。群团组织、群团工作之所以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本在于群团组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是重要的群团组织,党对群团组织的定位和要求当然适用于工会组织。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工会要发挥好国家治理重要参与主体作用,在各级人大、政协以及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中积极建言,提出工会主张和意见;工会要发挥好社会治理重要参与主体作用,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要发挥好社区治理重要参与主体作用,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工会要发挥好企业治理重要参与主体作用,将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工会制度纳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也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的富裕。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理应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积极作为。
全面促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重大课题,需要广泛凝聚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形成社会合力。一要深入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劳动致富、勤劳致富、创新致富的社会风尚。二要加强对共同富裕的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意义、深刻内涵、目标任务、路径方法,既防止急于求成,又破除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凝聚广大职工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三要深化职工思想文化工作。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大力发展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四要加强对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充分利用各级工会组织以及工运研究会、工会干校等力量,就促进共同富裕与工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加强对各类职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困难与问题的调研,进一步明确工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工作着力点、落脚点、路线图。
工会是职工的“大学校”,提升广大职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打造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增强职工在劳动就业领域的实力与竞争力,是帮助职工迈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一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产业工人是未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发挥工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牵头抓总作用,聚焦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畅通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推动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二要推进农民工队伍建设。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计划,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享受市民待遇及公共服务争取政策、搭建平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防止农民工的代际传递、阶层固化,促进“农二代”“农三代”的社会流动。三要推动完善教育政策。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基础在教育。不少西方国家已实施10—12年义务教育,我国目前仍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我国初中毕业后职高与普高分设、职教与普教分割、学生不愿上职校等问题,也需找出破解之道。工会在推动提高受教育年限、推进职教改革等方面须有所作为,这是解决劳动者素质问题的源头之策。
发展是硬道理,劳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路。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大做优“蛋糕”,为推进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工会大有作为。一要创新劳动和技能竞赛。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工会的传统优势、工作品牌,要紧扣中心大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共同富裕增强“硬核”实力。二要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紧扣企业技术瓶颈,深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推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和网上练兵活动,激发职工促进共同富裕的创新创造活力,以职工“微创新”助力企业“大创新”。三要发挥劳模工匠各类创新工作室作用。瞄准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建好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等,鼓励职工技术团队为企业发展、行业进步攻关创新,在促进生产发展中迈向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配套规划、制度机制的制定与完善。中国工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由此中国工会具有一系列源头参与路径以维护职工权益。一要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平台进行源头参与。组织人大代表中的一线职工代表和具有工会工作者身份的代表,就涉及劳动关系、收入分配、就业保障、保险税收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提出议案或书面意见。二要利用政协平台进行源头参与。发挥政协工会界别作用,利用界别协商、群团协商渠道,就提高低收入群体劳动报酬、灵活就业人员权益维护等涉及职工共同富裕的相关事项提出提案,并跟进提案办理,促进问题解决。三要利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平台进行源头参与。工会和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沟通,就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及其他推进职工共同富裕进程中遇到的瓶颈与困难,提出议题、搞好调研、深入协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为职工致富创设条件。四要利用工会、政府、企联三方平台机制进行源头参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并发布最低工资线,确保最低工资增长速度不低于GDP增长速度,不低于社平工资增长速度,逐步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待遇水平。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对经济增长、财富积累和分配公平产生积极影响。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促进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共享企业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要积极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标准,指导推动申报企业健全工会组织、集体协商、职代会等协调劳动关系制度建设;推进国有企业将职代会、集体协商、职工董监事等协调劳动关系制度纳入公司章程,融入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利用园区、楼宇、行业等“小二级”工会的“上代下”功能以及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和职代会平台,推进小微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二要深化劳动关系“四方合作”机制。整合工会、法院、人社、司法四方力量,加大预防调处劳动关系矛盾工作力度。探索建立工会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和分析研判制度,确保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形成多方合力保障劳动者劳动经济权益的机制。三要不断推进工会“四位一体”协调劳动关系体系建设。注重发挥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加大集体协商建制力度,特别是在工资集体协商上要提质见效,不搞“底线协商”“形式协商”;持续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发挥法律法规对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保障作用;做实工会法律援助实事项目,重点做好拖欠工资、加班工资、职业病、劳动合同等容易侵害职工权益的案件的法律援助。
共同富裕首要的是经济问题,根本是分配问题,关键是初次分配。一要推动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初次分配由市场主导,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动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持续推进中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探索建立工会主导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发布部分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督促落实工资支付保障、收入差距调节、“同工同酬”制度,公平保障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项目外包工合法权益,助力各类劳动者实现共建共享。梳理各行业各企业的低收入岗位状况,研究破解低收入职工群体的待遇提升问题,将待遇提升作为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础路径。完善各种要素特别是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机制,倡导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实质性提高技术工人薪酬待遇水平。强化集体协商尤其是工资集体协商作用,推动国家或市级层面集体协商立法,增强集体协商的强制性与权威性;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二要参与推进再次分配。再次分配由政府主导,工会要源头参与有关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政策制度的制定。发挥工会法律监督作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社保制度,严格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推动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待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三要在三次分配中发挥作用。工会要发扬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实施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加强职工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动职工开展公益捐赠和公益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公益的良好氛围。
坚持职工为本,竭诚服务职工,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工会推进职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一要优化就业服务。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实现就业岗位充足、人岗适需匹配、劳动保护到位、工时制度规范、薪酬待遇合理、社会保障完备、就业流动有序的就业状态。超前谋划人口结构变化、人工智能发展、经济科技变革等对就业带来的挑战,为职工适应未来就业需要提出对策建议。整合各方资源,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关停并转以及“机器换人”背景下的职工就业服务工作。二要深化援助服务。坚持精准服务、普惠要求、公平原则、互济特性,不断完善困难帮扶、健康服务等工作体系建设。加大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力度,建立健全多层多级工会实事项目机制。完善困难群众梯度帮扶机制,推进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与政府救助、公益慈善有机结合,实现帮扶送温暖的常态化、精准化、多元化。落实工会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中的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提升困难职工生活水平。三要促进品质生活。推进职工生活幸福型企业建设工作,引导企业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职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品质,①李睿祎:《新发展阶段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研究》,载《工会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第7页。形成生活观念先进、生活内涵丰富、生活方式健康、生活环境优越、生活保障健全的良好格局。完善服务职工阵地建设,为促进品质生活提供支撑。
促进共同富裕,解决地区差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一要推进长三角工会协作。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长三角各地工会扩大协作领域、健全协作机制、优化协作模式,共建共享各地优质资源,惠及区域职工群众。二要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深化对口产业发展,组织劳模、工匠、技师、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多层级的结对活动,持续促进对口支援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深化对口文化建设,不断促进各族职工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氛围;加强对口人才培养,加大对口地区建设发展的智力支持。三要做实微心愿认领项目。以职工互济、工会互帮、社会互助的方式,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工会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积极认领对口支援地区困难职工的微心愿,提升对口支援地区职工群众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让党放心、职工信赖的工会,是工会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一要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工会加大各类劳动群体组织化程度,是巩固党执政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同样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需要。工会只有扩大组织覆盖,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去促进职工的共同富裕。推进企业普遍建会,重点推进25人以上的实体实地型企业单独建会,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服务工作,最大限度争取灵活就业劳动者应入尽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建会入会方式,畅通入会渠道,探索建会管会新机制,使职工入会更便捷,联系工会更紧密。二要健全完善工会组织体系。推进产业工会、行业工会、“小二级”工会建设,完善工会组织网络,健全“大三级”与“小三级”工会组织有机衔接、区域工会与产业工会互为补充、全域覆盖与多重覆盖相结合的工会组织体系。三要坚持赋能基层工会。坚持大抓基层工作导向,工会经费进一步下沉基层,着力提升基层组织活力。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尤其要关注扎根一线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以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保障高质量的工作。四要推进工会自身治理变革。坚持“增三性、去四化”改革要求,聚焦解决脱离群众这一问题,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群众化、法治化、民主化的运行机制,增强工会组织活力。推进智慧工会建设,按照数字化、智能化要求,实现工作流程再造,构建工会数字生态,为工会服务职工共同富裕提供大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