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纪委监督工作重点和难点及对策研究

2022-02-26 17:43:58吴文星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公关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监管监督工作

文/吴文星(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引言

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部署,深化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纪委的监督责任、党委的主体责任,强化基层管理效能。对于高校纪委监督工作而言,更应注重监管核心,摒弃传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主体责任,实现基层管理与顶层管控的精准对接,有效推动纪委监督工作,为新常态、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树立标杆,有效规避以往纪委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定位不清晰、监管不合理、队伍不规范等问题,深化工作主旨。[1]本文则是针对当下高校纪委监督工作重点、难点和对策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高校纪委监督的主要环节及工作重点

1.主要环节。监督工作是全过程落实到具体活动中的,通过多方位的约束及管控,分析出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指导及建议。高校纪委监督的工作环节则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有效将把关决策、盯紧执行、重在问责等任务关联到一起,贯穿于整个监督管理工作中。

在事前监督方面,高校纪委主要是针对行政决策中的各类注意事项起到监管的作用,例如,针对事项决策进行法律层面的监管,确保各类事项及其程序落实的合法性、合理性,避免政策落实期间存在违法问题。

在事中监督方面,高校纪委严格遵守监督基准,对行政执行过程中的各类事项进行过程性监管,防止决策执行期间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事中监督所起到的作用具有跟踪性,严格按照既定程序执行,同时也可对相关执行部门起到监管与约束的效果,规避不合规问题的产生。

在事后监督方面,其起到主体问责的作用,高校纪委执行监管权利期间,针对部分落实不规范的决策,可追溯到主体负责人,并对负责人进行约谈,如果存在任何违法行为,一旦核实,需按照相对应的政策制度进行处理。[2]事后监管是针对已经完成的各类项目进行核查,将监督作为后勤核查与监管后盾,对工作人员进行警示与管制。

2.工作重点。高校纪委监督工作是对政治生态建设的一种延续,通过对领导班子的监督,令各项管理活动开设具备灵活性与制度性,深度切实党的路线及教育方针。从纪委监督工作重心而言,需要从全局为切入点,设定监督重点以及关键点,强化实际管理效用。

第一,全局化监督。此类工作重点是以全局观为主,以党的基本教育方针为方向,对校内政治文化、管理机制等进行多方位的监管与分析,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服务于人,令高校各层级、各部门坚守岗位,规避违法乱纪问题。

第二,重点化监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每一项教育任务、管理任务的推进关乎着专业性人才、应用性人才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部分重大决策而言,必须遵守“三重一大”的规范,确保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令师生可切实享受到利益。通常而言,重点化监督包含招生方面、评选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

第三,关键化监督。关键化监督可以看成是重点监督的一个延伸,其是以活动开展中的基本保障为主,例如经济行为、人员调动等,在关键化监督期间,可确保财务、基建、人资、科研等部门运作的持续性与完整性,避免违规违纪问题的产生。除此之外,关键化监督也应依据实际工作范畴,设定相对应的监督基准,着重监管岗位负责人,构设全域化的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各类项目活动的顺利 开展。

二、当前高校纪委监督工作难点

1.工作定位不清晰。高校纪委监督工作的开展是贯穿于整个活动中的,但是从具体监督范围而言,由于监督制度不合理,将造成基层管理任务推进中无法正确掌握好监督尺度,从而产生工作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当此类问题映射到监督实践工作中时,极易出现工作范围越来越广,产生管理错位、职责不匹配的问题,甚至可能造工作协调、监督负责混乱的严重现象,加大工作任务量,长此以往,必然产生工作疏忽的问题。从监督内容而言,纪委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且大部分业务需要直接作用到工作细节中,此类定性化的工作任务将令监督活动缺乏主 动性。[3]

从纪委监督方法而言,部分检测工作是按照程序执行固定的监督,未能针对新时期下校园活动工作的创新情况而设定出对应的监管机制,这也造成监督渠道方面存在视野不广阔、思路不创新的问题,无法针对整项管理工作进行时效性探查,产生一定的形式化与表面化问题。

2.监管机制不合理。高校纪委监督工作是党章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实际监督过程中,需要同级党委进行监管,例如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任免,主要权力集中在同级党委身上,这也就造成在进行监督工作时,纪委工作人员的权限需要在同级党员进行设定与执行,产生独立工作难度加大的现象。[4]除此之外,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区问题,在纪委监察体制中,其所具备的改革趋势无法针对现有的高校活动开展方向进行逐一探查,形成监督工作变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在监管过程中,高校改革所产生的定向化监督机制,无法与既有的制度体系形成精准对接,主体操控性无法深度根植于检查工作体制中,未能满足纪检工作的新要求。最后,在调查取证方面,高校纪委所接收到的信访以及各类举报件在进行核定时,需要一系列的繁琐程序,且整个取证过程是以纪委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的,此类工作时间的延误,将错过最佳的工作时机,产生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3.队伍建设不规范。伴随着纪委监督工作的深入落实,不同类别监管工作,对于监管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也逐渐增加,这也使得基层纪检队伍必须进行扩充与完善,弥补传统队伍力量薄弱、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但是从现有的高校纪检队伍组成而言,仍然存在着人员数量少、专业性不足的现象,部分高校纪委机构专职人员只是设定在6~10人之间,如果遇到更为繁琐的纪委监察工作,则人员配比显然无法达到实际工作需求。除此之外,在专业结构方面,人才专业性、职业性的匮乏,使得纪委监督人员在工作中无法以更为优厚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处理,产生政策导向力度不足、法律衔接失效等问题。[5]

三、当前高校纪委监督工作对策

1.明晰职能定位。高校纪检工作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改革下,更加突出了纪委监管工作的问责重心。对于此,在进行监督工作时,必须明晰主体职能,结合三转改革理念,针对业务工作设定出相对应的职能范畴,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深化问责机制,保证监管工作对不同活动所起到的监督效果,可以精准阐释出纪委工作人员的主体思路,令纪委工作人员厘清职责,明晰各类权限,真正发挥出双重领导体制的效用,深化两个为主的职能优势,将纪委与党委之间的监督体制进行关联。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分化因为党委专职所产生的主体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纪委班子的建设机制,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监管的机制,对整个纪委组织进行垂直化的管理,深化改革效应,明晰不同类别的管理职能,保证每一项监督工作开展的针对性。

2.健全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对整个纪委组织所设定的一种定性化针对化的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要想真正发挥出纪委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与党委组织进行关联,以不同部门的工作重心为出发点,设定出相互监督、相互辅助的管理结构。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发挥出监管工作的实效性价值,例如,将党委组织的宣传与审计工作与纪委组织的监督管理相结合,改变原有的监管格局,规避监管疲软的状况。除此之外,应扩大监管范畴,将师生群体纳入重大活动决策的监督范围中,对学生与教师赋予监督权,从多个角度推进党务校务工作,同时应对信访渠道采取全过程的监管,将师生所具备的执行权、表达权、监督权进行实践化处理,这样才可以凝聚高校内部一切可以实行监督的力量,强化监督效果。

3.强化队伍建设。纪委监督工作的开展是以人员为前提,通过专业性、职业性的监督与工作处理,保证每一项监督工作可以直观体现出工作水平。对于此,在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时,必须加强对人员的培养与引进,保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员组成。在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的标杆下,对纪检人员进行一系列的考核。除此之外,在纪检干部培养过程中,应将政治理论与纪检业务作为核心进行针对化的培训,这对于成熟化的监管体制而言,需要以人才为驱动,对业务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结合法律知识、财务知识、金融知识等,对各类部门监管的贯通性,提高法律之间的衔接效果,真正达到一专多职,在不同类型的业务处理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提高纪检效能。此外,还应针对人员监管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二次核验的方式,杜绝包庇问题,以法律制度为基准,进行一个分水岭式查验,将一切不规范的操作进行违规处理,确保责任落实的精准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纪委监督工作的不断推进下,严格化、规范化的工作体系对高校内部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更为全面的监管。为确保各项监督工作处理的科学性,需针对现有的管理程序进行划分与处理,以人员为切入点,构设出更为完整的管控体系,强化实际管理效用。

猜你喜欢
监管监督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
选工作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