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教育视角下中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探析

2022-02-26 14:46于鸣鹭王掩刚张文涛
高教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交流荣誉

于鸣鹭,王掩刚,张文涛

(西北工业大学 教育实验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荣誉教育是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专门为优秀拔尖的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的本科生设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也是大众化教育时代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1]。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面向优秀学生,在甄别遴选、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师资配备、住宿环境、奖学金等方面提供特殊政策、配备优质资源,助力其成长为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2]。通过荣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富有挑战精神,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领导力及社会服务意识,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国力的提升,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同时他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要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从国内荣誉教育调研来看,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遍尝试。张扬等[3]以哈佛大学为例,分析了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选拔机制和荣誉课程,李敏谊等[4]分析了美国高校荣誉教育培养目标和选拔机制,符琼霖[5]以5所美国研究型大学荣誉课程为例,分析了美国荣誉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研究工作为国内开展荣誉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在荣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国内诸多研究型大学建立了专门的实验班、基地班、试点班、特色学院等,如清华学堂、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天津大学求是学部等,各学校通过设立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特色的学生选拔方式,提供较为优越的育人环境,配备高水平师资,进行小班化授课,为优秀人才成长为社会的精英提供土壤,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但国内有关荣誉教育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本文从源头梳理荣誉教育在中国的兴起及发展,指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荣誉教育的重要依托,保证其科学、合理的开展对中国荣誉教育的高效、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荣誉教育在中国的历史以及发展状况

伴随着改革开放,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大学开始了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精英教育模式的探索。从1978年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到1984年浙江大学混合班,随后各高校纷纷效仿,成立了一批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的英才教育班(统称为教改班)。尽管如此,进入21世纪,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依旧不够显著。特别是“钱学森之问”的提出,使人们看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需要整个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同时促使“珠峰计划”(拔尖计划1.0)出台,入选高校以学科院系或主管行政部门为主,成立荣誉机构或荣誉学院建立专门的试验区。至此,教改班先后改制成荣誉学院,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升格为少年班学院;浙江大学混合班更名为竺可桢学院[6]、南京大学少年部更名为匡亚明学院、东南大学少年班升格为吴健雄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的教改班升格为教育实验学院等。此外,国内各顶尖大学也纷纷成立新的荣誉学院,如北京大学在2007年成立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成立致远学院,清华大学则于2014年成立新雅书院。

随着新时代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升以及对国际范围荣誉教育了解的进一步深入,创先实施荣誉教育的高校对荣誉教育也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探索。2015年5月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为主题的首届C9高校(9所首批“985工程”学校)荣誉学院峰会在浙江大学举行。同年9月首届E9高校(卓越人才培养合作联盟的高校)卓越大学联盟荣誉学院首届院长联席会暨2015拔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由此开始,国内一流高校对荣誉教育形成普遍共识,也更清晰地认识到荣誉学院的定位及使命。随后,为进一步加强荣誉学院之间的相互交流,2016年10月,E9联盟的荣誉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卓越大学联盟荣誉学院院长联席会在东南大学召开。同年11月,第二届C9高校荣誉学院峰会在中国科技大学召开。思想的碰撞、交流的加深和关系的密切,使凝聚成为可能。2017年12月第三届C9、E9高校荣誉教育峰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C9、E9高校从事大学荣誉教育的领导和专家首次齐聚一堂,介绍各自开展荣誉教育的情况,共同探讨遇到的难题、困惑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至此,C9、E9在探索荣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不分彼此,合为一家,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为实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努力。2018年11月由南京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荣誉教育峰会上,已经有近40所国内顶级大学参会。2019年10月天津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荣誉教育峰会上,已有50余所大学参会。最近一次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合办的第六届荣誉教育峰会上已有近80所高校参会。由此可见,荣誉教育已成为我国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受到高校的普遍认可。

荣誉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累计培养学生1万余名,已毕业的6647名学生中98%继续攻读研究生,32%进入世界前50名的学科深造,逐步呈现出成为未来科学领军人才的潜质。教育部在总结“珠峰计划”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2.0,遴选建设两批共199个基地,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推动计划全面实施,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这是对过去荣誉教育工作的肯定。

二、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依托的中国荣誉教育

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7]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相互冲突的观点,有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在这种环境中,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而能够清楚地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没有条条框框,具有批判思维、能够吸收人类价值观念的丰富营养,具有应对当今这个不断变化、十分复杂的社会能力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世界范围内,荣誉教育实现方式多体现在以开设特色荣誉课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小班教学、进行书院制管理。即使在教育、科技发达的欧美国家,荣誉教育学生广泛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仍然是其教育的重要手段[8]。中国高校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经验的积累,一致认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实现荣誉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双百计划(百分百服务、百分百出国交流)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东南大学的吴健雄学院将出国交流经历作为获得荣誉文凭的硬性条件;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为学生提供从短期暑期学校、毕业设计、修课交流、长期双学位、国际会议以及学生活动等各类项目,并将其视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选择这样的中国荣誉教育之路符合时代号召,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最能保证荣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荣誉学院的学生不应仅仅是成绩优异,更应富有好奇心,具有挑战、冒险和创新精神,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对锻炼及拓展学生该方面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以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学生在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做毕业设计项目为例,学生需要在国内外双导师指导下,在德国实验室完成相关项目研究。研究过程中在跨文化交流环境下,按照中方毕业设计的相关标准完成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如开题论证、中期审核、最终答辩评价通过为期6个月的学习-研究-实习-答辩,对陌生的国家进行了解,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对国外创新、严谨、敢于挑战权威的学术氛围有切身的体会,扩展了学术视野,建立了与国际高校学者关联,初步具备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创新能力和卓越领导力。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最能达成荣誉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习近平主席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指出: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实现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9]。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教育使命和青年成长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由中国荣誉教育的发展轨迹可见,荣誉学院不仅肩负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急先锋。通过学生及管理人员出国交流以及邀请国外名师授课,了解并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体系,因地制宜,进行本土化创新,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自2016年起,国内部分C9、E9高校荣誉学院便集体赴美参加全美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年会,以此了解美国荣誉教育体系、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加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在国际课程建设方面还实现了国际资源和信息共享,每年共同聘请国外企业家、学者为学生讲授“Leadership”课程。各个“双一流”高校也分别利用自身的国际资源和通道,建设若干有明显国际特征的国际胜任力课程。如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联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建设的“Design Thinking”课程,在国内每年面向荣誉学院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课程讲授、实践训练、成果展示,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国内能够跟随国际知名大学学者进行先进知识和文化的学习。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满足荣誉教育对优质资源最快捷的途径

在中国,荣誉学院是特殊的学院,一方面肩负着拔尖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学院架构有别于专业学院,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国内高校荣誉学院往往通过政策和机制的倾斜保证拔尖人才培养的质量。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8.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高等教育虽然经历了“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等多个项目的连续建设,但优质资源特别是提供给拔尖学苗与世界各国青年共同学习研究、相互学习的资源和平台仍然需要提质增效。在这个背景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是可以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优质国际资源需求矛盾的最佳路径。中国C9、E9高校普遍想到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学校学科平台,广泛开拓渠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国际交流项目多样化。不少高校的国际交流项目已将短期暑期寒假交流项目、短期实习项目、半年一年期交流项目、长期双学位项目等实现了全覆盖,从而充分利用国外高校优质资源,缓解校内资源不足的矛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西北工业大学与欧洲、北美、亚洲等世界名校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交流合作。通过鼓励学生走出去、邀请名校教授开设暑期国际讲堂等手段,不断拓展学生的学术边界,帮助学生建立国际学术节点。

三、荣誉教育视角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质量与学生需求匹配度仍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国内荣誉学院普遍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但依然存在项目质量不高的问题。除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等部分C9高校荣誉学院已与全球顶级高校进行联合培养、修课等多种学生交流及聘任教师的合作外,其他高校荣誉学院与国际顶级名校成规模的合作还仅限于寒暑期学校等短期项目,长期项目则多与QS全球排名50位开外的学校合作。这就导致学生参与长期交流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即便不少项目能获得国家或学校的资助,但学生依旧缺乏动力,认为参加项目所能够获得的成果和收获有限。

2.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机制仍有待完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从政府、学校到学院的协同努力。国际合作处、教务处、学生处、荣誉学院需要密切联系。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各行政部门较为独立,除了荣誉学院本身,其他各职能部门绝大部分精力都忙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事务工作,无法顾及荣誉学院的个体需求。这种情况导致项目操作的每个环节缺少责任划分,出现问题时各方难以协调。不少学生参加交流项目后,出现在国外管理难度加大、回国后成绩难以兑换、毕业审核无法通过等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生中传播后,必然影响项目的持续开展。

3.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力资源不足限制项目的开拓。国内荣誉学院通常全院学生人数在500人左右,甚至更多。如要达到国际交流全员覆盖,至少需要多达20个各类长短期交流或联合培养项目。但荣誉学院没有专职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也基本在10人左右,平时还要忙于学生的教学安排、学生活动开展,学院事务处理及协调学校各职能部处应对现有国际交流项目出现的各种后遗症,人手严重不足,更是无力开辟新的项目。再加上通常行政管理人员缺少国际化视野,缺乏专业外事培训,处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的能力不够,从而进一步限制荣誉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开拓。

(二)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1.成立荣誉教育联盟。目前,在中国不仅仅是C9、E9高校设立了荣誉学院,几乎所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及部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都有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荣誉学院或荣誉项目。自2015年起,C9、E9高校已萌生了抱团取暖的想法,通过每年的年会一起探讨所存在的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如果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成立中国高校荣誉学院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就能更好地解决各高校校内优质资源不足的矛盾,缓解因人力资源匮乏陷入难以开辟渠道的困境,能从整体上提升国内荣誉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并且也能够在开拓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渠道时,避免出现国内高校的荣誉学院各自为战、在国外高校“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尴尬局面。

2.积极与国际组织开展合作。美国的荣誉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2021年11月即将迎来其第56届年会。国内荣誉学院可考虑以联盟形式参加会议或者在国内承办国际荣誉教育年会,吸收国际高校荣誉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享受其发展成果,还可开展深入合作,如:加入其下设委员会、共建数据库、互换师资、进行管理人员培训、与其1000多成员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等。以此为媒介,全面提升中国荣誉教育质量及开拓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

3.强化国际化行政管理团队培养。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带队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及开展国际合作高校管理人员互访、互换等方式,加强荣誉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派出。出国交流次数的增多、对国外认知的加深,有助于提升荣誉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加强其外事能力及习惯的养成。专业国际化队伍的建立,更有助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事务的发展。

4.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机制。荣誉学院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求极大,所以单纯依靠学校职能部处不足以实现项目的妥善安排及全面监管。荣誉学院自身应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机制,应实现点对点接洽,中外双方安排固定联系人,负责实时沟通及工作协调;每个项目指定中外协调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流程化管理,明确时间表、分工,规范各类文件、材料,做到前期准备-实施-期中管理-总结的闭环管理机制;全院联动,实现每个办公室都有专人处理国际化工作,分工处理不同环节的工作。

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选择以及荣誉学院的特殊性使中国荣誉教育走上了一条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主要实现途径的道路。但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这样的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其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但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国内荣誉教育的主要推动力,应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发挥其在实现荣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以点带面,更好地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交流荣誉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获得的荣誉
作品赏析(3)
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副校长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国际交流与合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34卷总目次(总第157期~总第162期(2016年)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获奖荣誉统计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