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玲,孙 贝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式教育,能够起到育人作用,人们在听到音乐之后,在基于自身的情感、阅历的基础上形成心理认知活动,经过感性、知性、理性的认知过程后,通过联想与想象形成对音乐形象的整体认知。[3]红色歌曲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可以起到育人的作用,其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课题的有效回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目标以及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明,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红色歌曲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资源。近年来,红色歌曲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与其它歌曲相比,红色歌曲具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情感与理论相交织、政治性与艺术性相贯通等特点。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教育之道在于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4]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大学生开展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红色歌曲教育课程。红色歌曲中所蕴含情感和内容直接体现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并没有间接、隐晦、含糊其辞地表达观点,这是其显性特征的重要表现。但是显性教育也有其局限性,当代大学生对于正式课堂的规范性教学容易产生不重视心理,而红色歌曲可以为思政课堂营造出情感色彩浓厚的教育氛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导向始终贯穿于红色歌曲之中,红色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所营造的“美”的氛围使得大学生将个人情感自然地融入于家国情感之中,其所体现的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潜意识,在音乐的熏陶中逐渐提升审美水平,认识到艺术对于人的教化作用,从而根据不断变化的审美标准来自我塑造,感悟红色文化,进而实现自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是通过隐形的教育方式,让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和接受正确的、先进的、高尚的文化,远离错误的、落后的、低俗的文化。[5]
一切行为无不是个人思想外化的结果,思想和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紧密相连。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解决认识与实践的矛盾,使得学生达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其中,知与行的相互转化是关键一环。如果教育者只注重片面的理论说教而不能引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同样,如果教育者只是注重情感方面而不加深受教育者对于理论的认识,则不易使得受教育者形成理性思维,因而,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既需要用理论来说服人,也需要用情感来感化人。红色歌曲兼容情感与理论于一身,借助红色歌曲可以讲述党的历史与理论,从理论层面讲述党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让学生去思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革命成功的原因以及青年自身在当今时代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优秀的作品能够以艺术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真善美,直达人的潜意识层次,让学生自觉体悟到我们倡导什么、肯定什么、赞扬什么,同时也让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反对什么、否定什么、排斥什么。红色歌曲真实地反应了其所处时代的特点,歌曲背后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真善美的价值导向,它能够以美的形式感染人,能够使人们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歌曲能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情理交融的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自觉按照审美理想来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行,坚定理想信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曾指出,现在世界上的一切文学艺术都属于一定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这里的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6]红色歌曲是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之中的文艺作品,它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党和人民在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面貌,它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为人民群众创作的,它来源于人民群众,同时也服务于人民群众,凸显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红色歌曲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特定时代下人民大众的生活现状,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人民参与革命与建设的豪情壮志,其歌词简洁易懂、曲调流畅优美、音乐形象生动,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生活景象。红色歌曲节奏铿锵有力,节奏中流露出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豪迈之感深深影响着人的潜意识,让人在艺术的熏陶中自觉生发出为建设祖国而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因此,红色歌曲鲜明的政治性、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性必定会促进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产生对于真善美的强烈追求,促使大学生由内而外生发出作为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社会思潮纷繁复杂,随之兴起的低俗歌曲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潜意识,另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亟待创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红色歌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加以充分利用,这对于强化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具有重要价值。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2]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放在首位。红色歌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红色歌曲能够引导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在当前社会,西方思想文化的入侵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红色歌曲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具备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歌曲中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能够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帮助大学生明确政治取向,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红色歌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受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政治信仰不坚定或政治信仰缺失的现象。红色歌曲中蕴含着中国人民坚定的文化自信,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因而能够引导大学生在潜意识中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因此,要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红色歌曲在引导大学生政治信念中的作用,强化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念认同,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到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7]围绕学生群体,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增强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兴趣。红色歌曲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极大地丰富教育内容,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红色歌曲能够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红色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体现了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建设现代化过程中的爱国精神,其慷慨激昂的旋律以及动人心弦的歌词能够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红色歌曲能够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红色歌曲通过其旋律、歌词、曲调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体现了中国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的自由全面成长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把握红色歌曲中传达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内容,使大学生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同时也在音乐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情操。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红色歌曲融入实践教学,创新教育形式。一是以教唱红色歌曲作为教学形式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教唱红歌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种延伸,是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互结合的一种方式,能够实现理论与情感的有效融合,使得大学生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体会红歌精神,在唱响红色歌曲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之美,从而潜移默化地将美内化于心、外化为行,激发起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以红色歌曲蕴含的历史故事为题材开展课堂话剧表演以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每一首红色歌曲背后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以红色歌曲为切入点发掘课堂话剧表演的内容,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通过文艺的形式融入到话剧表演中,让大学生在参与话剧剧本编写、话剧排练以及话剧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历史人物的内心,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达到情感升华,激发大学生对于真善美的正向内驱力和对于假恶丑的反向内驱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注重于用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来表达对艺术形象的音响想象。[3]若将红色歌曲这一表达特定主题和情感的音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会极大地发挥音乐的审美、道德、人文等教育功能。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落实中,要充分运用理论课堂主渠道、实践活动主阵地、网络媒体新课堂,让红色歌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营造出一种积极、活泼、向上的教学氛围,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促使大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使命意识、培养担当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红色歌曲可以通过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而打造出吸引学生、富有特色的创新课堂。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上好思政课,可以通过有效整合红色歌曲的内容、探索利用红色歌曲教学的方法为切入口,加强红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要有效整合红色歌曲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为指导的基础上,将红色歌曲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和学生审美理想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不断探索利用红色歌曲教学的方法。红色歌曲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因而教师可以通过教唱红歌的方法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不仅要实现教学任务,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以自身的行为和思想影响学生,另外教师通过教唱红歌可以激发大学生审美体验,让学生在红色情境之中进行自我教育。
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主阵地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高校可以制定出详细的有关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相关方案,积极发掘红色歌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遵循大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使红色歌曲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举办红色歌曲比赛活动。以节日为依托可以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与环境,良好的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互通、思想互融,从而促进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向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高校可依托重大纪念日积极举办红色歌曲比赛活动,从而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和审美环境,使得大学生在红色歌曲比赛过程中了解红色歌曲蕴含的历史故事、体悟红色歌曲传递的精神;以红色景点为依托开展红色歌曲合唱活动。红色景点作为革命的传统资源,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资源,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生动教材。高校可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参观红色景点活动,让大学生在参观红色景点的过程中触景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再以红色景点为依托,现场开展红色歌曲合唱活动,使得大学生在红色歌曲和红色景点共同营造的氛围中激发起对于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在崇高的心境之下自觉产生强大的动力。
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与网络环境紧密相关,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正视网络环境,重视网络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8]要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就要充分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力量,将红色歌曲融入到网络媒体新课堂、唱响网络红色歌曲主旋律、打造入脑入耳入心的网络媒体新课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重点可以利用官方教育平台、利用网络媒体教学的内容、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式。如充分利用官方教育平台。高校可以充分借助学习强国等教育平台中的红色歌曲的音频和视频资源,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唱红色歌曲、并适时地在学生中间开展心得交流,为大学生进行思想和精神的交流提供平台;利用网络媒体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红色歌曲以历史为线索进行专门创作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剪辑将红色歌曲的视频资源进行整合,以所剪辑的红色歌曲视频为内容讲述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式。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实现红色歌曲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进行“唱响红色歌曲”打卡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网络媒体的课堂建设中来,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