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短视频美育资源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2-02-26 04:36冯哲任云高
公关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美育育人

文/冯哲 任云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2年2月25日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网民规模截至2021年12月已达10.32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亿,占中国网民总数的90%。融媒体时代,短视频以其灵活的互动和迅捷的传播优势迅速抢占了高校“00后”大学生群体市场。因而可以有效针对高校工科学生特点,深挖短视频素材中的美育元素,利用短视频本身所具有的娱乐属性和社交属性以新媒体技术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一、短视频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1.行业稳定增长,多维度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2021年来,我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各大平台逐渐成了社会资讯传播的主要渠道。

在信息的广度上,短视频资源囊括了娱乐、生活、教育、财经等各个领域;在信息的深度上,平台通过和文旅以及各类厂商的合作加强流量扶持,提高变现能力;在信息的高度上,各类名校名师的直播公开课程辅助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深度,各大官媒的时评精准犀利,深化引导了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程度。相较传统的微电影和新闻直播节目,短视频在特定内容的表达和拍摄制作团队的要求上更加宽泛自由,它不需要观众保持实时互动的状态,比直播更加具有传媒性,它让大众原本个人化的生活方式得以走向公众传播,以普通生活作为创作的立足点,收获大量市场份额,行业呈井喷式发展。

2.具有高度实效性,短平快特点突出

短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五分钟,可以满足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海量资讯信息的需求。同时短视频的制作结合了影像、音频以及剪辑等多种艺术手法,仅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创作和欣赏,极大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内容到思想都紧贴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与生活,优秀的短视频资源同时兼具高度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其次由于市场定位明确,个别制作优秀的短视频账号拥有成熟的运营团队,发展完备的自媒体平台以及大量优质的粉丝渠道,加上持续发布的高质量视频内容,因而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大学生簇拥者,群体间的相互关注、转发和分享也容易产生一些热门话题,实效性特点突出。

3.具有广泛受众群体,社会化趋势明显

短视频资源的受众面基本涵盖老、中、青三代,其中低门槛以及趣味性、观赏性和草根性这些特点让它具有极强的用户黏性,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短视频利用其自身特性逐渐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交流素材和沟通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弥补家庭成员之间的代沟,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具有广泛的社会化特征。

其次中国的经济体量庞大,在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短视频产业作为文化服务类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自己的一波产业发展红利,娱乐消费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和信息传输能力的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短视频行业的社会化发展趋势。

二、高校工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现况

1.学生存在一定重理性轻感性现象

工科学生相较人文社科类学生在形象思维以及感性思维上的水平较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塑造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三观”作为基础去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属人文社科类专业领域,和以实验研究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自然科学有着极大不同。[1]因而严谨、理性、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虽然可以有效促进工科学生的学科发展,但不易启发他们将自身专业和国家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相联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掣肘作用,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以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去配合老师的教学,无法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2.教学手法单一容易出现学习倦怠感

当前针对高校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政课堂以及各类主题讲座中,学生整体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薄弱。以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环境学院)为例,在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学生需完成四门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开课讲授的通识教育必修课以及由各年级辅导员负责讲授的形势与政策课,此外还有一些主题宣讲类活动。这样的教学手法不但在媒介上缺乏创新,还让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容易养成学生的学习倦怠感,以取得学分作为首要目标,功利性较强。长此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法不但无法刺激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倦怠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校园美育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足

工科学生存在一定人文素养缺失现象,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还是蕴含在专业里的课程思政理念都相对注重对于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培养。而工科学生在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则侧重于逻辑性的推理验证,感性思维较弱,大部分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审美体验不足,审美水平薄弱。其次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是围绕团委学生会举办,校学生会和院学生会又基本“各自为政”,最终导致校园活动的开展没有合作性、延续性和包容性,主题活动不能较好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不能很好体现美育精神并且长期以来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00后”青年大学生这样一批出生在千禧年以后的网络“原住民”的学习需求。

三、多措并举持续巩固思想政治育人成效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1.有效发挥短视频资源的美育优势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通过整合各类优质短视频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其丰富的内容优势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宽广的思路和更丰富的可能。

在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到两部智能手机的今天,网络资费也随着通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日趋低廉。利用学生喜欢在闲暇时将碎片化时间花费在观看以视频时间“短”和刷新速率“快”著称的各类短视频平台上的特点,通过用户的实名认证和大数据支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和实时热度给学生推送高质量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短视频资源,让学生从多媒体影像资源入手去感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相较冗余的文字叙述和枯燥的言语说教能够更加迅速吸引学生注意,而微体量的播放内容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大批的观看,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转发以不断吸引话题,刺激流量,让学生在声、光、电的交互中既接受了美育熏陶又于不知不觉间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

此外,高校通过官方账号认证以进驻各类短视频平台也有利于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类活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通过和学校以及短视频平台合作为学生量身定做了一档名为《思政热点面对面》的思政主题节目。节目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就某一社会热点或思政焦点开展激烈的分析、探讨和评论以达到教育目的,在内容制作方面有效强化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既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又突破了传统的思政课堂局限,利用影像媒体的艺术感染力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接地气和更具亲和力。这样的教育模式也能够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法和教学媒介,在单调的专业实验之余丰富了高校工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真正融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因而各大综合类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联合学校各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借助短视频平台录制优秀的思政类节目并纳入学院和教师的年终考核以及职称评审当中,有力打造思政热点,形成教育话题。相较传统的教学媒介和教育手段,短视频本身所自带的流量特点和内容优势会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

2.坚守主流意识阵地强化思想政治育人成效

在泛娱乐化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短视频资源虽然包裹着“娱乐”的外衣实则内容低俗毫无营养,而当下许多大学生又热衷于观看一些搞笑、轻松和猎奇类的影视,极易跌入“娱乐陷阱”当中。

针对这些问题,要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利用短视频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为此要充分注意到各类优秀短视频资源中的美育元素,强调“内容为王”,在视频内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要注意筛选那些在视频拍摄、剪辑、滤镜、音乐、文案以及人设等各方面制作出色的作品进行推送,不断塑造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以及判断善恶美丑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辨别和筛选,去伪存真,不断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其次,针对高校工科学生特点,要注重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短视频资源真正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当中,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内涵。以环境学院为例,在开展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开设的江苏生态环境官方抖音账号内容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丰富育人素材,鼓励学生关注转发。这样既有效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平,更加巩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另外,高校工科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应该借助各类短视频平台和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以不断加强互动。通过各类短视频平台的后台消息推送功能让学生能够浏览最新的时政热点,及时获取第一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渐卸下学生的思想包袱,让学生认识到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就来源于生活,让承载着丰富教育内容的短视频资源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抵制各类“娱乐陷阱”和文化糟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艺术品位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坚守网络思想育人的主阵地,坚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将校园美育建设融入高校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程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让短视频平台逐渐确立了学习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2]高校可以进一步明确各类优质短视频资源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校园美育推广的重要媒介作用,让优秀的短视频内容在青年大学生群体当中不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作用。

高校可以鼓励各二级学院调动主观能动性以打造具有自身专业亮点的短视频资源库。以环境学院为例,针对工科学生特点可以鼓励他们打破专业学科壁垒,围绕每学期的主题班团活动以及校团委主持的各类社会实践进行与短视频制作相关的主题策划、文本撰写、布景拍摄以及后期剪辑,充分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从短视频制作、发布以及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美、创造美以及分享美的历程。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以建团百年为契机,积极参加由学校和学院团委,各类校级学生组织以及学生会举办的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凝练美育精华,提升综合素养。其次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邀请艺术学院影像媒体专业教师开设讲座以加强学生对于短视频制作的指导,鼓励学生创作更多兼具深度、内涵与美感的作品,让审美鉴赏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深度融合。最后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打造“最美思政网红”形成优秀教师或学生的个人品牌效应,以“思政网红”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吸引学生关注、分享和转发,逐渐形成校园话题,不断传播知识经验,有力形成教育影响,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加强工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

4.“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不断丰富思想政治育人形式

基于海量的短视频资源优势,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不断创新思想政治育人模式,大力弘扬美育精神,坚定传承文化自信。

以环境学院为例,因学校地处苏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可以邀请昆曲、评弹传承人进校园开设讲座并将精彩瞬间制作成短视频合集通过学校官方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加大校园文化的普及力度和影响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外在“引进来”的同时还可以坚定“走出去”,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进团员走进当地革命历史纪念馆,通过实地丈量、参观和拍摄,从个人微观角度入手去进行对于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的阐释并分享给更多的同龄人群以逐渐形成朋辈引领的积极教育作用。另外在不断发挥短视频优势以达到思想政治育人成效的同时也应注意整合各类网络新媒体资源以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突出微博、微信、QQ等交互软件的辅助育人功能,让拍摄制作成片的优质短视频资源突破平台局限,有机与各类交互软件相结合,凝练表达语言和表现手法,强化短视频育人成效。

其次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应该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以校级学生会为领导,各院级学生会积极协调,相互配合开展各类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不断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当中,吸引综合类高校的工科、文科以及艺术类专业学科的学生通过短视频内容的拍摄和制作加强沟通交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逐渐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形成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四、结语

现实场景和虚拟空间的相互交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针对高校工科学生特点,将传统教学的课堂优势和新兴媒体技术的媒介特质相结合,探索线上线下双驱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不断挖掘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优质短视频资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断创新,有力拓宽思政育人空间以加强各类网络多媒体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对于工科学生的精准教育引导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是实现高校工科学生综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美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论公民美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成因
美育教师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