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微
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高速发展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工具,能够更好实现线上教学,辅助学生更好听课和学习,打破时空限制。在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泛化”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这个问题,着重去“泛化”。通过做出相应的改变,要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思想性和严肃性,从而让话语更加具有影响力。教师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体系,通过持续学习与加强实践,与实际生活和教学情况相融合,夯实话语权,构建多元的话语媒介,拓展话语的时空,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好发挥育人作用,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素养与良好的道德品行。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在纸媒与电视媒体时代,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等对信息传播具有绝对影响力与控制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绝对话语权,控制舆论的整体走向。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调整,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高校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辨识能力较弱,容易被外部势力与错误信息影响,高校教师无法做出正确引导,任由其发展,无法做到用事实讲话、用真理发声。由于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低俗、庸俗、媚俗等相关泛化的问题,影响教育效果。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等院校在内的教育主体,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建设。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问题,应当明确话语权建设的整体方向,整合多元教育资源,构建完善话语体系。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因此,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更接地气,但是要避免过度肤浅和低俗化倾向。在新媒体时代,个人从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的接受者、创作者、发布者与互动者,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发布信息更加方便,人人都可以用智能手机拍摄精彩瞬间,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如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固守高高在上的语气,会让学生无法接受,因此教育语气要接地气,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资源以及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群体交流更加及时,人们可以运用即时交流工具进行交流与互动,群体之间的交流也更为平等。高校思政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账号等,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国情民情,解读最新的理论消息,而且还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多元。教师可以在课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借用人民日报、新华网、求是网发布的官方信息,利用各类新媒体实施线上教育,不仅让教育话语形式更为多元,而且可以解决教育话语“泛化”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也让信息交互的方式更为多样,让信息获取更为方面,让信息交互更具实效性、开放性与共享性。对于高校的领导、思想政治教师来说,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校园思政教育媒体的建设,包括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在此背景下,从原来单一的课堂教育,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际更加具有互动性,教师可以与学生更好互动,改变过去教师单独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促进学生更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去“泛化”,教师应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只有做到强化知识、修炼内功,才能确保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巩固,站得更稳和走得更远。[3]这需要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全面学习与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平时多关注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借助人民日报、新华网、求是杂志等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例如,最新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中宣布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阵地。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关注这项时事新闻,结合我国经济体制中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政策,即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进行全方位解读。教师在做好解读的基础上,可以引入相关案例、图片与视频资源,制作教学课件与学案,更好实施课堂教学,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为更好去“泛化”,教师还应当创新思想政治话语表达形式,使得教育话语易读、易懂、易接受,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传播。[4]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要摒弃过去“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应当多与学生交流与互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入生动多样、丰富有趣的资源实施教学,可以是时事新闻、身边案例、历史故事等。在教育语言中,教师要尽可能摒弃官话、套话等,从过去的刻板生硬变为灵活多样,从过去的枯燥难懂变为生动易懂,让教育话语接地气,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影响下,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分辨能力不强的高校学生造成极坏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产生不良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为让学生更好甄别与杜绝个人主义、过度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教师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指导。
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想舆论的交锋不再单单的是在线下,更多的转移到线上。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去“泛化”的背景,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结合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重视线上教育基地的建设。通过做好图文新媒体、视频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内容,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网络行为,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积极主动维护网络舆论环境,做校园线上正向舆论的守护者。
例如,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当通过合作,将其进行电子化整理,推送到校园网、资料库中,供学生随时查阅和运用。通过加强思政教育公众号、微博、短视频账号的建设,推送教育资料,转发主流媒体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学生还可以在论坛上交流与探讨。
综上所述,在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出现了很多问题,教育话语“泛化”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为更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泛化”的问题,让教育话语更接地气等,教师应当修炼好内功,创新教育话语表达形式,加强教育阵地建设等,以此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去“泛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素养,达成思政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