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作为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机械支持可改善平均动脉血压[2],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AMI合并CS病人的生存率,尤其在进行再灌注治疗前置入VA-ECMO有较好的临床效果[3]。
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先拔除气管插管、后拔除ECMO置管的“清醒ECMO”策略[4]的提出,使得国内外开始尝试对病人进行早期活动[5]。本研究对1例IABP联合VA-ECMO及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救治AMI合并CS的“清醒”病人,对ECMO早期活动的评估及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为促进VA-ECMO病人早期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病人,男,74岁,体重60 kg,大学教授,主因“间断胸闷半年,加重1 d”于2020年9月20日 20:00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入院时意识清楚,体温36.3 ℃,脉搏118 /min,呼吸27 /min,血压80/57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SpO2)为77%,心电图(ECG)提示广泛导联ST段压低。曾于2020年9月14日局部麻醉下经右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冠状动脉3支病变,左主干至前降支近段可见95%狭窄,严重钙化,前降支中段可见70%狭窄伴钙化,回旋支开口至回旋支近段可见90%狭窄伴钙化,右冠状动脉近段可见70%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慢性闭塞,可见自身桥侧支。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160/90 mmHg,平素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急诊化验:肌酐591 μmol/L,肌酸激酶59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50 U/L,肌钙蛋白T 2.8 ng/L。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Ⅳ级(Killips分级);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肾衰竭。
1.2 治疗及转归 2020年9月20日20:30行IABP泵辅助,2020年9月21日01:00急症行右股动静脉切开ECMO,右侧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左主干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旋磨术,当日05:00术毕返回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辅助通气,IABP及VA-ECMO辅助(转速3 500 r/min,流速3.5 L/min,氧浓度80%,气体流速4 L/min),床旁血液净化维持内环境稳态,并予以床旁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抗血小板、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镇静联合早期活动。病人于2020年9月25日拔除气管插管;床旁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EF)由术后当日9%逐渐升至36%,2020年9月27日撤离ECMO,2020年9月30日带IABP泵转往心内科病房恢复性治疗。
病人术后在ICU要经历相对较长时间的ECMO维持阶段,镇静镇痛可以降低心脏与全身的氧耗,利于心功能恢复[6],维持“清醒”状态,可减少深静脉血栓、谵妄、压力性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7-8]。维持ECMO病人“清醒”状态并早期活动是继ECMO运转维护、内环境稳定监测等护理难点之后的又一护理重点。
2.1 病人镇静镇痛的评估
2.1.1 评估方法
2.1.1.1 疼痛评估 病人术后未醒状态,采用为无法交流的ICU病人开发的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POT)对病人进行疼痛评分[9],评分为0分不痛。术后15 h,病人由刺痛皱眉、声音呼唤睁眼过渡到清醒、平静,可进行点头摇头的简单对答时,采用数字评分表(NRS)进行疼痛评分,评分为0分,无痛。
2.1.1.2 镇静评估 病人术后未醒状态已开始使用镇静评估[6]。主观评估选用心脏重症病人常用的RASS镇静评分;客观评估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进行监测。对该病人采用主观、客观两种评价方法同时进行,病人术后RASS评分为-4~-2分状态时,BIS波动在65~75,病人对声音刺激可保持清醒超过10 s时,BIS为70~80。
2.1.2 评估时机选择 作为第5项生命体征的疼痛,已记录在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后面,强化了疼痛和镇静的评估。CPOT评估简便,每小时进行1次;NRS评估通过每隔2 h 1次的翻身或是各项操作与病人交流时进行,病人安静入睡状态NRS评分≤3分时,不必唤醒病人,可用CPOT进行评估;BIS是持续监测的数值;RASS是每2 h随翻身等护理活动时进行观察、呼唤、刺激3个步骤的评估,若有突发病情变化,如同前4项生命体征随时记录;谵妄评估是医护、护护分别在每次查房或交接班时分别进行的,但RASS发生改变时需重新进行CAM-ICU的评定。
非经治组成员不进入病人单间,调节各仪器设备报警线,夜间减弱光线,维持良好的睡眠环境;活化凝血时间(ACT)控制在200 s,采用抗栓泵预防下肢血栓形成,在使用电气褥基础上每隔2 h翻身1次,被动活动病人双踝、双上肢。开展心理护理与病人进行交流:①手术做完了,非常顺利,现在在监护室;②心脏不难受了吧?③嘴里有根管子不舒服,是帮您喘气的。得到了病人肯定的回答,确认病人意识已恢复的基础上,邀请家属进行情感交流,鼓励病人说出各种不适,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
2.2 早期活动的实施
2.2.1 早期活动的意义 病人是高水平知识分子,清醒状态时治疗的依从性好,EF由术后的9%升至12%,心脏功能稳定恢复,考虑开始实施早期活动、物理康复。运动刺激外周血流动,产生抗炎细胞因子,增加胰岛素活性和肌肉组织的葡萄糖摄取,减少腹胀、胃肠道出血;提高气道廓清能力,预防肺部并发症;还能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心功能的恢复,减弱左室重构[14-20]。此时开展运动是安全可行的,且获益最大[21-22]。
2.2.2 早期活动的评估 经股动静脉置入的ECMO导管,因其管径粗、灵活性差,容易出现穿刺处出血、导管移位等并发症而视为早期活动的禁忌证[23],但哥伦比亚大学还是成功地使2例股静脉置管病人站立或行走,证明了病人早期活动的可行性[24]。在病人术后36 h时进行早期活动的准备,以护士为主导、医生保驾护航,并把控开始、结束活动指证的方式进行早期活动。从病人和治疗两方面进行评估:病人意识清楚,无谵妄,认知功能良好,经讲解充分了解早期活动的意义,表示愿意进行运动;治疗后病人血流动力学较稳定,EF在逐步升高,小潮气量保护性策略进行机械通气,腹股沟置管处敷料干燥,无明显渗出,ECMO及CRRT运转正常,ACT为200 s,全身营养状态良好。
2.2.3 早期活动的实施
2.2.3.1 ECMO团队制订早期活动计划 由熟悉ECMO仪器性能的专家、病人的ICU主治医生、2名ICU专科护士及护士长组成的ECMO团队制订缜密的早期活动计划。早期活动目标定为:让病人参与自己的照护中。不用药物干预,保证病人休息及睡眠,保证每日1 500 kcal(1 kcal=4.184 kJ)热量营养供给,家属参与情感沟通,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隔日进行心脏彩超评定心功能恢复状况,依心功能状况逐步增加力量练习,增加自己照护的参与度。
2.2.3.2 保障安全,实施循序渐进的运动 病人术后EF不到12%,已完成每隔2 h的翻身和被动踝泵运动、上肢运动,良肢位摆放,因ECMO、IABP导管分别经双侧股动脉放置,下肢伸直,小角度侧翻身,抬高床头15°~20°[25]。术后第2天,病人意识清醒,结合病人主/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开始每隔2 h翻身1次,给予握力器练习以恢复病人上肢肌肉力量,上下午各1 min抬高手臂伸肘、伸腕,双手指交合肌力练习,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同时考虑腹股沟处置管,加强管路的固定防止移位脱出,观察无渗血,监测ECMO及IABP泵正常运转下,为病人选取30°~40°半卧位,双下肢伸直[26],进行抬颈练习。术后第3天,病人EF升至21%,在前2 d活动的基础上,尝试增加病人的主动运动,翻身护理操作时由护士看护管路,鼓励病人依靠上肢力量自主翻转,翻身时由主管医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ECMO运转状况,护士协助病人完成,当日6次自主翻转未发生异常改变。术后第4天,病人可自主床上肌力练习,在护士看护管路的情况下,病人翻身自如,此时病人有了便意,床上排便时心率、心律无明显变化;在清理粪便时,大胆尝试让病人双腿用力,护士辅助保护,弓背抬臀的拱桥练习,同时达到呼吸肌、四肢肢体的锻炼。当日午后,经评估拔除病人气管插管,给予试饮水,2 h后进食藕粉,邀请家人陪伴,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术后第5天,病人精神状态良好,自主翻身,自主进食。术后第6天,病人行股动脉血管修复术,顺利拔除ECMO置管,当日右腹股沟处局部制动6 h,其余运动继续。详见表1。
表1 早期活动实施内容
该病人患有AMI合并CS,同时有ECMO及IABP泵、呼吸机、床旁血液净化的应用,运用物理治疗、早期活动的理念对病人进行干预,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使用镇静药物,使用B超监测病人心功能恢复情况,组建ECMO团队缜密制订早期活动计划,采取鼓励病人参与到自身照顾中的方式,通过日常护理活动的参与对病人进行呼吸肌、四肢肌力的运动锻炼,术后仅使用50 mg咪达唑仑,在早期活动的基础上病人未发生谵妄,术后第4天拔除气管插管,第6天拔除ECMO置管,心脏功能恢复顺利,运动过程中无不良事件报告,早期活动预防谵妄的同时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心脏功能的恢复也增加了医护患三方继续物理疗法、实施早期活动的信心。虽然本例报告的病人没有真正坐位或是下地行走锻炼,但本研究观察到早期中低强度的运动对AMI合并心力衰竭恢复期的病人无不良影响,40°的半坐卧位对股动静脉置管时仪器正常运转是没有影响的。今后仍需进一步研究ECMO及IABP病人腹股沟处置管的弯曲程度对血流速的影响,以便顺利开展ECMO病人早期下肢运动锻炼。本研究认为使用ECMO的病人,保证舒适护理的情况下浅镇静或是不镇静都是安全可行的,从进入ICU就可以开始进行早期活动,活动不仅限于有计划的操练,而是因势利导,以护士为主导,借助日常护理操作,让病人参与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恢复病人重返社会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节约护士人力,达到病人家属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