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西部农村地区高中生及家长对医学专业报考意愿的调查研究

2022-02-26 01:51孙娟娟代文秀王佳斌马力杨李丹洋傅思武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医医学院校意愿

孙娟娟 ,代文秀 ,王佳斌 ,马力杨 ,李丹洋 ,傅思武 *

(1.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甘肃 兰州 730030;2.徽县第二中学,甘肃 陇南 742305)

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暴发,影响了亿万人的生活与学习、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面对危险,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逆向而行,为控制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彰显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医学人才队伍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力量,因此高中生及家长对医学专业的选择一直备受关注。疫情阶段上网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成绩,研究表明,疫情防控期间,近一半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应激反应[1];67.3%的高中生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32.7%为消极应对,高中生总体情绪状态随年级升高而递减[2]。研究发现,近10年来,国内多数地区考生学医热度有所上升,其中收入低、医疗负担重的地区考生学医热情更高[3]。本研究选取甘肃省陇南市某高中高二、高三学生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疫情前后报考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意愿(以下简称医学报考意愿),内容主要包括疫情发生前后学生及其家长对填报志愿的态度、医学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疫情前后对医学专业和医疗行业的理解等,分析了疫情下高中生及高中学生家长对医学的选择倾向及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甘肃省陇南市某高中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选取2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做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正式调查前,调查员进行学习培训,明确调查目的,规范调查程序,确保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所有调查问卷均由调查员统一发放和回收。

1.3 统计学分析

调查问卷经逻辑核对后,统一录入问卷星App,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研究对象对医学报考意愿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54份,其中学生问卷296份,学生家长问卷258份,学生及家长对选择报考医学院校的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疫情前后陇南市某高中生及家长对选择报告医学院校的变化(n)

2.1 学生的调查结果

高三学生占 54.73%(162/296),高二学生占 45.27%(134/296);表示疫情对医学报考意愿有影响的学生占70.27%(208/296),认为无影响的占 29.73%(88/296);疫情发生前,有医学报考意愿的学生占19.93%(59/296),报考原因主要为个人兴趣和理想、听取家长意见、医学工作稳定、医务工作收入尚可和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等,无医学报考意愿的学生占80.07%(237/296),其原因主要为尚未决定指定专业、个人对医学相关专业无兴趣、医患纠纷和学医压力大;疫情发生后,有医学报考意愿的学生占38.85%(115/296),原因为个人兴趣和理想、听取家长意见、医学工作稳定、就业前景好、国家对医疗卫生领域的优惠政策增多等,无医学报考意愿的学生占61.15%(181/296),原因为尚未决定指定专业、个人对医学相关专业无兴趣、学医压力大、疫情期间了解到医护人员的工作存在很大危险、疫情期间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殉职使其感到害怕以及担心自己没能力治病救人;对比疫情前后的报考志愿,11.15%(33/296)的高中生的志愿由未想好转为有兴趣报考医学专业,10.14%(30/296)由不报考医学专业转为报考医学专业,17.57%(52/296)更加坚定报考医学专业,仅有2.36%(7/296)动摇了原有的学医志向。由于疫情影响,在各细分因素下,医学报考意愿呈上升趋势,男性由20.45%(27/132)提高到 35.61%(47/132),女性由 19.51%(32/164)提高到41.46%(68/164),男女提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各成绩阶段学生报考人数均有增高,成绩在31%~50%的学生报考变化率最大,报考率由20.45%(18/88)提高到47.73%(42/88),各成绩阶段提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对疫情关注不同程度影响报考增长幅度,密切关注疫情的学生报考变化率最大,增加20.65%(38/184),关注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是否参加抗疫活动及父母职业是否为医务人员的学生报考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P=0.917);对医学了解程度不同的学生报考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具体见表2。疫情前后有医学报考意愿的学生具体的专业选择见图1。

图1 疫情前后高中生医学专业选择情况

表2 疫情前后高中生报考医学院校的因素分析

2.2 对家长的调查结果

高三学生家长占 47.67%(123/258),高二学生家长占52.33%(135/258);职业:农民占 67.44%(174/258),务工人员占10.47%(27/258),教育工作者占 4.26%(11/258),个体户占 4.65%(12/258),医务工作者占 3.88%(10/258),其他职业占 9.30%(24/258);对此次疫情高度关注的家长占 69.38%(179/258),较少关注的家长占25.19%(65/258),偶尔关注或不关注的家长占5.43%(14/258);认为此次疫情的发生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有影响的家长占86.43%(223/258);家长本人或其家人朋友参与此次抗疫活动的占49.61%(128/258);疫情发生前,建议报考医学院校的家长占54.65%(141/258);疫情发生后,建议报考医学院校的家长占65.12%(168/258),不建议报考医学院校的家长占34.88%(90/258)。

3 讨论

3.1 疫情对学生及家长志愿填报的影响巨大

疫情影响下,医学报考意愿增幅较大,志愿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由 19.93%增长到 38.85%,增加了 18.92%,建议学生报考医学院校的家长由54.65%增长到65.12%,增加了10.47%。高中阶段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分水岭,而此次的疫情对于学习压力本就较大的高中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学习课程不能正常开设,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随着对疫情形势关注的增加,学生报考人数增56人,较疫情前增长近1倍,疫情对学生报考医学专业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志愿填报易受外界影响;家长建议报考医学院校人数增加27人,相对正常。对医学不了解的学生报考医学院校较了解的学生少(P<0.05)。经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对医学了解的学生认为医务人员是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正是由于对医务人员的崇敬驱使学医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3.2 加强生涯教育,提高学医内驱力

高考志愿填报被广大学子称为“第二次高考”,因此面向高中学生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其提前了解大学专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努力实现理想,也可避免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无从下手而致选报不适合的、毫无兴趣的专业。随着信息获取多元化,高考志愿填报以学生为主的价值取向愈加凸显[4],加之高考改革,科目组合与大学专业对应关系愈加紧密,这势必要求学生从高中开始就要对自己的学业有所规划,使其结合对专业的了解尽早确立职业方向和目标,兴趣与专业结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业更好发展和匹配未来发展方向[5]。

3.3 社会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促使更多学生报考医学院校

在此次疫情中,广大医护人员听从党的指挥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白衣执甲、逆行而上,积极投身抗疫,他们用血泪、汗水甚至生命践行着医学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许多学生感动于医务人员的伟大,深刻体会到医学的价值,面对重大危机时感受到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而立志报考医学院校,学医内在动机得到激发[6]。在疫情中,医务工作者表现出来的积极勇敢、医者情怀成为青少年的榜样,媒体应大力宣传他们的精神,正面报道医学环境现况。高中是“三观”形成期,高考志愿填报取决于兴趣,也取决于社会趋势变化的引导。

3.4 完善医疗保护体系,提高医生的职业价值

近年来医患纠纷频发,很多志愿报考医学院校的高中生及家长因缺乏安全感而犹豫不决。经历此次疫情,他们相信医患关系会得到缓和,医护人员会得到更多信任,加之其工作稳定,就业前景好,国家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的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7],优惠政策增多,因此医学院校报考率呈增长趋势。讨论医学教育问题需从国家层面全面加以分析[8],若能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体系改革及医护人员的职业保护体系,医学院校便能吸收更多优秀生源。

猜你喜欢
学医医学院校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儿子学医和父母成校友
许愿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华佗学医
望子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