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利云
水利改革
新时期水文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姚利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河北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立足中心职能,围绕重点任务,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21年,中心获得水利部第十一届“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22年,1人被水利部评为水利青年拔尖人才。
近年来,河北水文坚持“以科技兴水文,以人才强水文”的发展思路,加大对水文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已初见成效。进入新时代,水文中心积极贯彻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提升人才发展水平。
水文中心党委始终把水文事业发展重心放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先后制定了水文人才培养的各类规划计划,制定绩效考评管理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定期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调动了职工学习知识、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制定了《在职职工接受学历教育的规定》,与多个学校联合办学,与河海大学等多所院校联办多期专业函授,400多名水文系统职工参加了专业学习,一批职工取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部分技能人员学历层次得到提升、知识结构得到改善。
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采取委托培训机构、院校定向培养等方式对水文行业紧缺专业人才进行培训。遴选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双一流人才”培养工程,推荐至相关单位进行交流研修。开展水文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的应用培训。通过培养,技能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育机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机制,建立健全进修学习、基层锻炼、联合攻关等培养方式,提高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坚持交流共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强同兄弟单位及外省水文行业的交流,发挥“新老结合”“传帮带”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技术人才自我开发和自我培育能力。
强化思想引领,通过开展典型报告、交流参观、演讲竞赛等教育活动,激励职工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热情。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注重工作实绩,在干部聘用、年终考核、党员发展、职称评聘等工作中,以工作实绩为先,把真正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职工用起来、推出去,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近5年来,水文系统获得省级科研奖励5项,市、厅级科研奖励56项,10人被评为“三三三”三层次人才,技术骨干力量集中,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水文系统现有职工109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占25.8%,36岁-45岁占35.7%,46岁-50岁占12.7%,51岁以上占25.8%,整个水文人才队伍年龄层次较为合理,且具有充分发挥水文技能“传帮带”优良传统的先天条件。同时,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人才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水文专业占总人数的49.5%,监测人员缺口较大,且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实行公开招聘后,每年都存在水文专业岗位无人报考等情况,水文专业人才补充不足;信息化专业占比8.7%,占比偏低,同时存在水文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过硬的信息化人才偏少,与当前水文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的人才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水文队伍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8.7%,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32%,整体学历偏低,且各直属中心分配不均衡;部分招聘就业的学生认为基层工作岗位远离城市、工作相对枯燥、工资待遇不高,选择调出或辞职,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稳定。
水文监测方式改革后,测区站网管理和监测站点运行维护工作量明显增大,导致出现业务人员不足、人才相对短缺、委托用工的矛盾更加突出,县级区域水文服务缺失等问题。
从整体看,水文人才队伍年龄层次较为合理,但从局部看,部分中心存在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员扎堆等年龄梯次结构不合理现象。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新的形势,对水文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智慧水利、数字孪生等新科技应用,以及水文在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已提上日程,水文新仪器新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加频繁。只有加强“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社会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文部门的职能不断增加,服务社会的渠道不断拓宽,水文测报工作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精准高效的水文数据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关键。提升水文部门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已刻不容缓,加强水文人才队伍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水文现代化就是要实现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预报、服务、储存等的信息化、自动化,实现水文现代化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卫星技术、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随着国家对水文部门重视程度的增加,水文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更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水文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关键要做好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能发展”,中心坚持因地制宜,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全面提高水文系统科研力量,探索水文人才建设管理模式。在今后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创新学历提升激励机制,建设一支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招聘做好前期调研,做好点对点服务,招聘过程中通过电话咨询、资格复审等环节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防止出现面试合格后主动放弃的现象。进一步对接高校,密切同高校的联系,通过宣传片、宣传图册等方式对河北水文进行宣传推广,对紧缺的专业人才重点突破,确保急需专业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
探索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机制,制定人才交流制度,打通制约人才交流瓶颈,形成水文系统各中心、各处(科、测区机构)、各岗位间人员能够充分交流的局面,解决好异地交流人员的住房、差旅等问题。鼓励省中心、直属中心组织各类业务竞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注重发挥老职工的传帮带作用,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把水文业务知识和好的经验做法传承下去。
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加大经费投入,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培养一批业务理论精、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科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化人才强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水文要发展,人才是保障。我们要从水文发展实际出发,不断创造有利条件,寻求高效途径,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健全人才制度,加快促进岗位成材,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为水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022-12-17
姚利云,男,汉族,河北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人事处副处长、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