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翔,喻枢玮,田 卉,胡 韬,封传红,尹 勇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成都 610041)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常有耕地面积6.67×104hm2以上,受极端气候与耕作制度变革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频发态势,防控难度大造成化学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我省粮食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深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行动,提升病虫防控绿色化水平,是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观,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务实举措,能够有效缓解大量、单一、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不利局面,为保障四川省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坚实支撑。2021年10月中下旬,四川省植物保护站组织调研组赴成都、乐山等市县开展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实地调研,并以问卷形式对19个市(州)45个县(市、区)的12家农药生产企业、827家农资经销商、297名农药推广者、944名农药使用者进行调查。调研组围绕近年来本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工作,全面分析了深入推进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行动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2021年12月,四川省委第十一届十次全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要求充分发挥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着力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新动能,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化学农药生产主要是以含碳元素化工产品为原料,加工合成过程中,1kg化学农药会释放约3.9~6.3kgCO2等温室气体[1],使用过程中,1kg农药隐含碳排放约18.1kgCO2等温室气体[2]。生物农药生产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生物提取等技术,较化学农药能够大幅减少碳排放,减轻环境污染[1]。因此,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是贯彻落实国家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低碳农业、绿色农业的重要途径。
四川猕猴桃溃疡病、十字花科根肿病、柠檬黄脉病等疑难病虫快速蔓延,严重威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5]。由于缺少对路化学农药,通常只能采用加强检疫、农业防治等预防措施。研究发现,分别在萌芽至幼果、采果后至落叶阶段,喷施春雷霉素、溃腐灵生物农药,能够较好预防溃疡病发生[6],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能够分别对根肿病、姜瘟等疑难杂症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7-8]。因此,推广应用生物农药能够弥补化学农药杀虫抗病谱“空白”,是突破农作物疑难病虫防控瓶颈的关键措施。
近年来,尽管四川省农产品例行抽检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吃得好”“吃得安全”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在使用化学农药过程中,仅20%用于杀虫防病,剩余成分则残留在农作物表面或土壤中,加之降解慢、残留量大,严重影响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9];生物农药主要成分为有益微生物或生物提取物,具有低毒、低残留等优点,还能让农产品口感更好、品质更优、营养更丰富[10-11]。部分农户反映,选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稻田,生产的绿色稻谷可多卖0.4元/667m2,折算可增收260元/667m2。因此,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是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尽管四川省2020年农药使用量较2017年减少近25%,但单位面积农药用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农药使用强度偏高2~5倍[12]。据统计,近年来四川省农药使用量约4×10tt,化学农药用量占比达90%以上,其中高毒占比近3%,中毒近25%,严重威胁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水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人畜安全、环境友好等优点[10],能够有效解决农药滥用、乱用问题,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打造宜居宜业幸福美丽乡村,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四川省生物农药知晓度与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推广应用成效初步显现,据调查统计,96%的受访者听说过生物农药,71%的受访者使用过生物农药;九成以上农药经销商愿意销售并主动向消费者推荐生物农药。69%的农药使用者会主动选择生物农药。但四川省生物农药生产量不到农药生产量的1%,生物农药使用量仅占农药使用量的7%左右,且存在使用量不均衡、区域化明显的现象,近年来四川省成德绵地区,生物农药使用量约770t,占全省生物农药使用量的近1/3。而在四川省达州市,生物农药使用量约52t,占比不到2%。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生产、经营、推广、使用”四个环节均存在短板和弱项。
调查发现,77%的农药生产企业生物农药年销售额仅占农药销售额的5%以下,认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是生物农药生产环节的瓶颈问题。登记方面,虽然生物农药登记审批相比化学农药减少了残留、毒力与部分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但登记费用仍然较高[13-14]。加之试验周期长达5年,试验点数至少12个以上,导致生物农药商品化难度大、市场周期较长。研发方面,政府对生物农药研发支持力度与财政补贴力度不够,多数企业选择简单从事生物农药制剂加工、生产与销售,原药研发投入积极性不高。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物农药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5%左右。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投入资金约300万元,仅占销售收入的12%左右。生产方面,由于无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导致生物农药生产积极性不高。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农药生产线6条,年产量仅450t;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农药生产线16条,其中生物农药仅1条,生物农药年产量约20t,不到农药生产量的1‰。
调查发现,55%的农资经销商生物农药销售额仅占农药销售额的5%以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超100种,产品约4000个,仅占登记农药总数的11%左右[15]。四川省主销的生物农药以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印楝素、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海岛素等为主,种类260余种,占比仅6%左右。农资经销商普遍反映生物农药产品价格高、利润薄。以防治水稻稻瘟病为例,选用三环唑化学农药进价在9.5万元/t,选用春雷霉素生物农药进价在14万元/t,较化学农药高4.5万元/t。以防治蚜虫为例,选用氯氰菊酯类化学农药进价在3万元/t,选用阿维菌素生物农药进价在8万元/t,是化学农药进价的2.6倍。绝大多数农资经销商表示,三环唑与氯氰菊酯类化学农药仍以走量为主,量大则有一定利润,而春雷霉素与阿维菌素几乎没有利润。
调查发现,84%的推广者认为生物农药试验示范广度与深度不够。目前我省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部门示范推广为主,示范区量小面窄,缺乏规模效应,引不起政府与社会的重视,部分乡镇推广部门存在“没有示范也就没有推广”的现象。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四川省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面积27×104hm2,辐射带动180×104hm2,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6%左右。绝大多数农药使用者尤其是散户,没有亲临观摩示范区的经历,对生物农药使用方法与技术的原理不了解。66%的农资经销商与60%的农药使用者认为由于生物农药价格高、利润薄,绝大多数生产销售企业生物农药宣传推广投入占化学农药宣传推广投入的比例不到4%。推广部门由于经费有限,近3年共印发宣传画、宣传册、明白纸等“科学安全用药”各类资料1700余万份,生物农药有关资料占比不到10%。仅三成农药使用者参加过生物农药技术培训,且参与积极性不高。
调查发现,56%的农药使用者认为生物农药产品价格与防效不匹配,41%的农药使用者认为生物农药价格普遍偏高,超出化学防治成本。以防治水稻二化螟为例,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农药成本为16元/667m2左右,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化学农药成本为8元/667m2左右,生物农药防治成本高了近1倍。以0.3%茚楝素乳油为例,成本为16元/667m2左右,而防治相同虫害的菊酯类化学农药成本仅需3元/667m2左右。62%的农药使用者认为生物农药杀虫防病谱窄、见效慢,以0.3%苦参碱水剂生物农药为例,其仅能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菜青虫,且防效在3d后显现。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化学农药,不仅能防治菜青虫,且兼治小菜蛾、蚜虫等其他害虫8类,24h对害虫击倒率达95%以上。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提高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两个替代”工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认识。建议成立由省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推进小组,认真落实《生物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协调推进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行动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紧紧围绕成渝双层经济圈建设,率先在四川实施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行动,打造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四川省气候适宜、有益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农药研发创新具有天然优势,建议将生物农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支持,为生物农药产业“弯道超车”,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夯实基础研究。鼓励高校、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加强资源集成,挖掘以免疫诱抗剂、高效微生物菌株、昆虫性信息素、代谢产物仿生物等新型生物源农药资源。二是制定技术标准。大力开展生物农药试验示范,研究制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技术标准体系。三是调动企业研发主体性。鼓励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质量为基础、品牌为引领,稳住生物农药市场基本盘。研发解决农作物疑难病虫等紧跟市场需求的生物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投入产出比,补齐生物农药成本高、速效性慢、靶标单一、稳定性差的短板。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激发“产销推用”各环节投入积极性。生物农药生产环节,加强金融政策扶持力度,解决生产企业融资困难问题;适当减免高额登记费与增值税,提高企业原药研发投入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物农药成本。生物农药经营环节,对生物农药经销商减少、免征营业税或增值税,提高农资经销商主动销售生物农药积极性。生物农药推广环节,调整涉农财政资金支持方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重点支持开展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大面积推广、可持续推进。生物农药使用环节,探索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物化补贴模式,提升农户购买使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出台绿色农产品补贴政策,对使用生物农药的家庭农场、专合社、种植大户进行补贴,鼓励消费者优先选择绿色农产品。
一方面,探索“互联网+推广”服务模式。鼓励推广服务部门开展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多形式线上服务,详细介绍生物农药使用方法,客观科学宣传生物农药效果,有效弥补推广服务力薄面少短板。另一方面,开展宣传培训。以“百县千乡万户”科学安全用药培训行动为契机,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提炼各地应用生物农药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通过现场会、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等多形式宣传推广,促进生物农药推广应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生物农药的良好氛围。
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好“管理+监督”组合拳,助力生物农药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以农药经营示范门店创建为抓手,做好生物农药管理工作。要打造店面亮化、展示规范,农药产品追溯有源、分柜摆放的经营门店,设置生物农药专柜,有效扭转生物农药市场“多而散,不规范”等问题。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抓手,开展生物农药监督工作。各级要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综合执法部门等有关单位紧密合作,在农药销售旺季,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生物农药添加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有效含量不达标等制假销假、欺农坑农违法行为,抓好生物农药“源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