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在田园

2022-02-25 16:29胡新祥
东坡赤壁诗词 2022年1期
关键词:田园诗田园生活

胡新祥

从小就喜欢古典诗词,尤其陶醉其中的田园诗词。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先辈田园诗词中景物的赞美、情感的抒发,有一种与生俱来莫名的共鸣,长大之后,更是情有独钟。

田园,这一天底下广阔无边的田地和原野,储存万物。所以,挖掘不尽的田园诗的宝藏,更在其中。千百年来,先辈们留下的田园诗,无不是在以积极的心态,客观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田间生活,咏叹其田间劳作艰辛的无奈、收获的快乐以及过于负重的丝丝忧伤。从而以诗的语言,赞美他们热爱山川溪流、夕阳晨露的生活态度。这些便是我学习写作田园诗词所要遵循的创作方向与心路。

每首田园诗,都是以一个横断面来揭示田园生活某个层面的亮点或景致。有时是对纯自然景物的赞美,有時是衬托和反映社会大环境中的某种现象,也就是以诗的语言来表达个人的国家情怀和生活感受。

我写的两首七绝:《春燕》:“满院和风抚柳丝,飞来荡去燕含泥。门开久等迎新羽,愿献高粱贵客栖。”《春水》:“沐浴春光过小桥,清波映我到云霄。鱼翔浅底皆能见,不许脏污玷碧涛。”有两位要好的朋友读后对我说:“你这写的都是花鸟小景,没什么社会意义啊。”我于是半真半假地回道:“这两首诗的前三句,是写具体的景物。这说明我热爱家乡的美丽环境。而两诗的最后一句,你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呢?我为什么要‘愿献高粱贵客栖’,我又为什么‘不许脏污玷碧涛?’这难道不是与今天国家和社会倡导的‘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保护环境,不准污染环境’完全合拍吗?难道非要大喊‘一定要’‘保证做到’之类的空头口号来写诗么?”他们笑而称是。

我也写对纯自然景象的感受。如《牧归》:“河湾一碧草萋萋,牛背顽童爱倒骑。放牧归程横短笛,恋槽老小共轻蹄。”曾有诗友对我说,这首诗的尾句不太好理解。而本人对这句诗却怀有一丝得意。没有放过牛的人,确实很难理解这一诗句。事实上,当老牛在一片碧绿茂盛的浅水滩吃饱喝足后,无论是老牛或牛犊抑或牧童,都想回家了。大牲畜是懂得恋槽的。此时它们老小因吃饱喝足。再也无所求了,只知一门心思地想回到它们槽旁歇歇。老牛小犊,四蹄轻盈,其背上的小主人横笛晚歌,他们之间真的有一种互通的感应。这才是真正的人畜共处。这也是本诗的诗魂所在,是作者想要把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描摹成一幅田野间的“牧牛晚归图”。虽然作者因诗的功力尚欠火候,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主观上确实想“诗中有画”的。

1968年,我成了“回乡知青”。从此“金色的学生时代一去不返”了。我开始娶妻生子,艰难度日。1980年,家乡分田到户,自己拥有了十多亩自主耕作的田地,终于能吃饱肚子了。我在1981年的《晨耕》中写道:“旷野声声布谷鸣,朦胧晓月抱犁耕。催牛鞭响歌为伴,唱到晨曦过五更。”实际上,十余年的农民生活,我并没有犁过地。因为生产队都是由岁数大的人专门犁地的。乍一由自己牵牛、扛把、套索、扶犁,可想而知,是何等地手忙脚乱。但不管怎样,能吃饱饭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飞跃。所以,“催牛鞭响歌为伴”乃是当时真实田园劳作的“幸福图景”。不过,其时“朦胧晓月抱犁耕”中的“抱”字,是作者当时写作此诗时,经过反复斟酌的。在我们家乡,有一种对没出息的人称为“抱犁梢的”的说法。意为这种人,没有本领,只能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因而,这里一个“抱”字,不但写出了犁地者生疏操作的狼狈与滑稽相,而且,也隐隐地吟出了作者不能与人公平竞争、继续求学而长期辛苦劳作的苍凉和无奈!更何况是“唱”过了五更又到了天亮呢!一种颜色,图在纸上什么也不是,只有五彩斑斓构成的图画才有景,那才叫艺术,才有感染力。

而在《梦回乡梓》(三)中诗的情调就不同了:“农耕机械保丰收,牲畜犁田运到头。老柳荫凉迎座驾,车停槐下不拴牛。”从艺术角度讲,此诗显得直白了些。但它的主旋律是反映农民生活的彻底改观。与之前的“抱犁耕”两相比较,作者还能有什么“怨气”呢?两首诗,以两种不同的横断面相比较,才是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等最有力的佐证和肯定。它是以生活的语言和场景来彰显正能量的,而不是口号。

我还写了一首《勤妇颂》:“喜微亲碧瓦,翠竹衬红墙。小院雄鸡唱,农家媳妇忙。催夫同赶集,唤女共梳妆。呼子须晨读,厨房饭已香。”写此诗的立意是想把一个家庭,当作当前社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和谐共处的一个缩影来写的。首联开宗明义,点明这个家庭的生活是富足的。小时候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中描写首都的壮美,也不过就是“红墙碧瓦”,而如今一个平常的农户住房条件就是如此,环境更是这样的优雅。“催夫同赶集”,说明夫妻和睦,共同到集市上挣钱去。“唤女共梳妆”表明母女之间的爱怜,充满了农家人的人情味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子须晨读”中一个“须”字,一改之前的温和,不失母爱的理性和威严。对一个容易调皮的男孩子,母亲难道不可以来点“小强制”吗?这位呼夫唤女命子的农妇,有条不紊地安排和指挥着众人,自己竟然已把早饭做好了。这首诗,不但歌颂了这位农妇的精明能干,更是间接地说明只有在国强民富的大背景下,才会有这样一位积极向上的家庭存在。整首诗中没有一个深奥的字,没有一句溢美的口号。全诗没有出现“小康”。我想,这样写农村、写农民,才有土地的芳香,才有田园的景象,才有田园诗的味道,才是逼真的小康画面。

个人认为,诗人应该具有独立的个性和自己的语言。写好田园诗必须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对那广阔的天地间,要怀有自己的情怀,不能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尤其是在多元化社会大背景充满正能量的今天,更应如此。

猜你喜欢
田园诗田园生活
田园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生活感悟
一首凄婉的田园牧歌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