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科技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正逐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也督促着农业产业的变革。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健康农业食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绿色食品经济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市场。不过,绿色食品经济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仍然不够成熟,缺乏整合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不能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农村地区有着较为优厚的地理条件,蕴藏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开展绿色食品经济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本文将对农村地区开展绿色食品经济发展做出调查分析,探寻绿色食品经济对农村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发展绿色食品经济的重要作用
绿色食品经济是指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中心,以其他产业为依托形成的经济类型,包括绿色食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多个流程,主要强调融合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天然资源,实现减少能耗、改善产业结构的目的。例如在开阔地建沼气池,以动物粪便、植物秸秆、厨余垃圾等为原料,经发酵处理形成沼气和肥料,为农业生产、家庭用电提供丰富的资源,既减少了能源消耗,改善了过分依赖石油、煤炭能源的局面,又推进了农村地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借鉴国外的生产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类型,结合我国国情,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实情和農业模式特点,不同地区已经形成了维持生态环境稳定运行的现代化农业体系。绿色食品经济利用先进的设备、优化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借助标准化农业生产和流通中的监控系统体系,提高了农产品的增值能力,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和经济收入问题。
从产业层面来讲,绿色食品经济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的转变,增加了农产品产销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水平。从国家经济层面来讲,绿色食品经济是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农业发展向信息化、科技化、创新化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方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目标做足了准备。
二、绿色食品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迅速发展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同时,我国的环境及资源也逐渐消耗,呈现了负荷过重的情况。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生态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使得农业发展在一定情况下受到了限制。绿色食品经济虽然在一些地区有所开展,但也只是刚刚开始,难免遇到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基础不牢固等问题。梳理当前绿色食品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覆盖面不足。当前绿色食品经济覆盖的主要是农产品、水产品、畜禽产品、饮品等,在畜禽产品饲料原料等方面仍略有欠缺,而畜禽产品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饲料原料供给方面。绿色食品畜禽产品仅使用通过绿色食品认定的饲料原料,这些原料来自于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或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自建基地,若饲料原料本身是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生产的也可纳入使用范围,但是由于这些要求对生产饲料的普通基地来说工序过于复杂,经济利益小,所以符合要求的饲料原料并不能满足绿色食品畜禽产业的需求,也影响到这一产业的茁壮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畜禽养殖行业仍然坚守着传统的分散饲养模式,规模化养殖开展较少,科技化、机械化和集成化水平仍然不高,工业生产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模式未能达到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与西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养殖业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另外,为了保障牲畜质量和经济收入,乱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无法满足绿色生产的要求。
2.区际发展不平衡。我国东北、华北、江浙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灌溉水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自古农业发达,并成为了国家商品粮基地,为绿色食品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反观西北、中部地区,如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等地区,由于作物生长的地理条件较为贫瘠,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水平与东部地区相差甚远,劳动力、人才的流失更是加重了农业发展的负担。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在经济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增加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走进这些地区,根据独特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使具有西部特色的食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只要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发挥环境优势,绿色食品经济就有机会进一步发展。
3.监管不力。绿色食品以科技含量高、更为环保健康的优势而在市场上获得了较高的定价,不少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把普通食品贴上绿色食品的标签后以较低的价格售卖,消费者无法分辨真伪,也不愿以更高的价格去购买货真价实的商品,导致绿色食品在市场上不断受到打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如果政府相关监管机构不对这些假冒伪劣情况严加整治,那么绿色食品在群众中的口碑势必受到影响,消费者的积极性也会被打消,致使绿色食品经济遭遇发展瓶颈。
4.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绿色食品生产的成本很高,从种子及肥料的采购到栽种培育种植过程,再到绿色食品的运输贮存等都耗费着经济成本,而这些消耗是个体商户很难承担的。因此,要想真正实现绿色化生产,有效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区域发展,没有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然而不少地区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财政吃紧,没有余力给予资金支持,使得绿色食品产业因资金问题而发展缓慢。
5.过度竞争,缺乏龙头企业。我国绿色食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没有形成完全的集团效应,各个企业规模较小,分布分散,相互之间联系少,雷同现象严重,出现了过度竞争的局面。龙头企业的缺乏也使得各个小企业之间没有构建起联系,企业和合作农户之间的关系松散,这种整合力的缺失导致绿色食品生产品种单一且经济收益不大。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龙头企业的领导整合,通过集成化生产发展规模,探寻产销途径,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企业生产回报率,帮助农村地区实现经济增长。
三、促进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措施
绿色食品经济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式。面对目前绿色食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农民、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努力。
1.培养和形成绿色消费意识。当前,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没有得到日常化、灵活化、定期化、多元化的宣传。必须联合企业、科研机构以及消费者等多方主体,使之成为一个多角色的绿色宣传主体。在宣传媒介方面,不应只局限于传统媒体,还要与网络媒介、自媒体等联合举行线上线下双重活动,比如线下促销宣传、线上标语滚动、视频讲解等,使绿色消费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和大众消费者的潜意识共识,从而提升消费者的绿色食品消费观。
2.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形成。绿色食品的运输成本较高,产出效率却低于普通食品,在價格方面缺乏竞争力,这就需要从源头进行改变。应当配设专业的专职人员,打通高速产销渠道,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对客户的偏好和需求进行数据化和专业化分析,加强对消费者和绿色市场的开发,这也是绿色食品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3.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影响和左右着供给市场的竞争,应当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和绿色食品发展的同步性,使之产生纽带关系并愈发不可分离,使得规模及以上的绿色食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焕发生机与活力。所以,当地的龙头企业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加强对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视,发现其中蕴藏的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双丰收的能力与潜力,这也正是带动当地农村经济收入、营造良好企业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4.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滞后是阻碍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要培养专业的检查机构和人员,在生产等各个环节做好品控和检查,不仅要做好定期检查,还要做好不定期、抽样等检查,从而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另外,还要构建相应的惩罚机制,促使生产者对产品质量进行自查和自控。
5.加强绿色食品的研究与开发。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当培养更加专业的团队和高精尖专业人才,吸引相关产业的人才进入绿色食品行业,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以便满足绿色食品经济的发展。科研团队应更加科学、全方位地对各项食品进行研究和创新发展,做到经典绿色食品与新型绿色食品双开花,为绿色食品做大做强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与支撑,也反哺于市场竞争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良性发展、良性竞争的积极市场竞争环境。
在农村地区发展绿色食品经济,可以有效利用当地的农业生产资源,为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家庭和谐。同时,绿色食品经济保障了食品的质量,缩短了食品供应链,降低了成本,扩大了市场,更加有利于我国农业向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变革。
作者简介:赵靓(1992-),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