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平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食品营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乳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使得乳品加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但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我国乳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以供参考。
一、奶牛品种对乳品加工业的影响
我国饲养的奶牛品种大多是黑白花奶牛,以及与当地的黄牛进行杂交的品种,经过长时间的自我交配繁育方式,加之生产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地方性饲料等因素的驯化,其品种已经表现出严重退化的状态,单产不断降低,原料奶的质量也大幅降低。虽然目前我国的奶牛产奶量已经明显提高,但与具有先进技术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果单产水平有限,生产的鲜奶质量偏低,就会导致实际乳品生产在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存在严重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料奶的成本处于偏高的水平,降低生产企业的利润,也会削弱我国乳品加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必须重视并尽快解决奶牛品种方面存在的问题。
品种繁育在奶牛饲养生产中属于比较长久的工作,一般需要经过几代的杂交以及培育才可以将产奶量提升至相应的水平,但在生产中也未必可以达到理想的产奶量。因为在实际繁育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母代通常是当地品种,所以培育出的高产奶牛具备比较好的适应能力,但是实际生产中如果继续与高产奶牛进行繁育工作,所产后代的产奶量则会出现回落的状态。
在奶牛饲养生产中,正常的繁育工作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目前都是通过利用组织胚胎学、人工采精、药物超数排卵、人工取卵、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育、性别鉴定、胚胎分割及培养、胚胎人工植入等方式开展繁育工作。这种方法繁育的高产奶牛繁殖速度比较快、数量也更大,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但也会具备引进奶牛的所有性状,在实践生产中可能对饲养地区的环境和气候以及饲养管理等许多条件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从而影响其实际产奶量。所以,如果在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的同时还采取科学的方式改良饲料,并且按照相应的标准化模式在卫生和饲养等方面管理并且监控饲养场,给奶牛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也可以保证奶牛的高产性状。
二、饲养规模和管理条件
对乳品加工业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奶牛饲养管理水平整体偏低,特别是基层的小型奶牛饲养户,不具备科学的饲养管理水平,饲养场的卫生状况比较差,奶牛的实际饲养条件容易被忽视,甚至在饲料营养性以及搭配方式上缺少科学性,奶牛饲养生产的卫生防疫要求以及兽医日常的检查工作不达标,在奶牛机体健康的维护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到位,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奶牛的实际单产水平。养牛生产的实际卫生条件以及人工挤奶操作等都会直接造成乳房炎的感染,或者使奶牛感染上影响原奶质量的疾病。
当前我国养牛生产规模已经逐步趋于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自动化牧场管理以及标准化的榨乳和贮存方式,但一些大中型规模的奶牛饲养场也存在饲养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而专业的技术人员又匮乏相应的专业技术等情况,这些都会对奶牛的实际饲养生产发展状态造成影响。
三、饲料对乳品加工业的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奶牛饲养生产中影响产奶量的重要因素都是饲料。传统的养牛生产是将青草作为主要的饲料来源,严重缺乏科学性,也完全不符合奶牛的实际需求。当前奶牛的饲养生产已经合理地将青贮秸秆以及氯化饲料作为粗饲料进行供应,秸秆氨化以及青贮制备当前在我国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整体提高了奶牛饲料的品质,有效提升了奶牛的平均产奶量。目前,我国已经将高蛋白类的牧草(生产中主要指苜蓿制品)作为奶牛生产中粗饲料的来源,而奶牛饲料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着我国乳品加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企业生产规模和
设备水平对乳品加工业的影响
前些年,我国大部分乳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设备相对落后,大多只是国外20世纪中期的水平。最近几年,奶粉类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降低,老旧的奶粉生产设备也逐渐在生产中被废弃,而液态奶和酸奶等产品的生产已经成为乳品加工业的主流项目。主要生产奶粉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开始转型,或是被新兴的大型乳品企业吞并、合并,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仍然在一方区域内拼力挣扎,试图站稳脚跟。不过,不少的乳品加工企业由于实际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加工的技术水平也比较有限,再加上管理水平受限等原因,导致乳品企业的效益不理想。
因此,我国的乳业集团应该建立自己的大型奶源基地,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饲养方式,建立大中型的乳品生产加工企业,有效保证产品的实际品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际生产效率,降低饲养生产的成本,使企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具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五、原料奶及产品的
快速检验对乳品加工业的影响
对于原料以及产品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检测没备落后,是近些年始终困扰乳品生产企业的难题之一,既不能够有效检测出掺杂行为,實际的检测速度也远远落后于企业的实际生产速度,有时还不能在线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也无法指导、监督以及监控实际生产。但是如果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检测设备,不少的乳品生产企业又会受到经费的压力,所以要联合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针对乳品快速检测设备以及方法进行共同的研制和开发,主要就是乳成分、细菌总数、致病菌、抗菌素、农药与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相关检测和判定等。
六、企业生产和管理人员的
专业技术水平对乳品加工业的影响
乳品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或是日常定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都应该尽量符合现代化生产以及管理的要求,但目前我国仍有不少乳品生产企业没有充分重视对于员工的专业培训。
自从我国加入WTO,乳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模式以及管理方式逐步趋于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而国际市场对于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的要求都是严格按照GMP(良好操作规范)、SSOP(生标准操作程序)以及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进行实际的设计、管理和生产以及相应的控制,这样才能确保乳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的相应标准。这个质保体系对于生产企业的员工在专业技术和相关的卫生保障知识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员工应该积极主动为确保产品质量而尽职尽责,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力。因此,在乳品生产企业内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并严格执行,且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乳品加工技术,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整体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培训的关键在于有效性及实用性,改善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使培训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持。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乳品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即乳及乳制品的加工、乳品生产设备、乳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卫生知识等)、基本的质量管理常识、对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员工自身岗位的职责等。培训的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的特点,通常可以通过聘请业内专家和学者到企业针对专业知识进行相关培训,也让企业内部的高层技术人员或各部门的管理者对各员工开展定期的技术或者岗位培训。
七、生产品种无法适应
市场需求对乳品加工业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乳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产品的品种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果与国外的乳制品品种相比,我国乳制品市场上的品种还是比较单一,新产品开发速度也比较慢,很多乳品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差距比较大。
为了加强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研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以积极的态度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专业人员等相关资源。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向他们提出相关的研究目标或是新产品方面的要求,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从而给企业创造更理想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市场上对于乳制品品种的实际需求,应该通过开展大量的市场调查以及深入的研究而获得,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产品。此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所具备的特点,以及在心理和传统习惯方面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乳品企业实际的生产设备状况、经济基础情况、内部人员的自身素质、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以及占比、新产品市场预测等,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新产品品种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八、企业管理水平对乳品加工业的影响
在我国的乳品生产企业中,从事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欠缺现代管理意识,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清晰的目标,也没有充分重视产品的质量方面,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实际工作问题,比如整个企业比较缺乏应有的活力,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员工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生产事故频频发生等。
综上所述,我国乳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卫生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提高我国乳制品的卫生状况,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保证我国乳制品在國际市场上能够始终占有重要位置。
作者简介:刑绍平(198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高级食品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