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尘
2021年的每场比赛都是那么珍贵。
好在自己的训练和比赛状态都不错,每次参赛都有收获。
4月,中铁协联赛-江西德兴,年齡组第二;
5月,三夫金海湖,年龄组第一;
7月,青海尖扎高原“铁三”,精英组第四;
12月,佛山“铁三”邀请赛,年龄组第一,全场第三。
如果用一个字总结我的2021年,我想就是“磨”。
2020年冬至2021年春的冬训,是我入坑“铁三”3年来训练质量最高的一段时间。得益于罗教练科学的训练安排,我的有氧基础突飞猛进,整整4个多月的冬训期内,我几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缺练过任何一次课程。在早早地以连云港大铁(完赛距离共226公里)作为年度A级赛事的前提下,整个冬天里我经历了很多节3小时的骑行台大课,或是在跑步机上一跑就是25km……等到4月赛季开始,我的CTL(耐力运动的一个数值,可以衡量身体的疲劳程度,也可以间接表达训练的努力程度)最高达到了125左右,这对于基础差底子薄弱的我来说,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
这些日子里有两段经历我尤其难忘:
一次是晚上参加一场饭局,结束回家已经是10点多了,当时躺在床上头还有点晕晕的,天花板还在晃,但是心里就是不想缺这一节大课,所以还是爬到骑行台上踩课,踩了两个多小时状态实在太差了,最后还剩半个小时没踩完就放弃了。这样继续磨下去也没有意义,还会影响第二天的跑步大课。
另一次是周末加班到12点左右,但还没有完成当天的长距离跑步训练,所以凌晨冒着零下十来度的气温还是去操场跑步了,跑到将近两点,回家的时候发现出门忘带钥匙了,当时在家门口进不去,很冷,手机还马上就要因冻没电而关机了。万幸最后我成功回到办公室拿备用钥匙进了家。
在3月底冬训尾声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希望三四月做的事,在九十月会有答案”,只是没想到最终这个答案是如此无奈。
冬训结束后,我迎来了2021年的第一场比赛,4.12联赛德兴站。由于德兴的主要目标就是找找比赛状态,熟悉装备,见见朋友,最终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在雨战且电子变速加饮水系统同时不工作(对新车不熟悉导致的安装失误)的情况下,依然标铁2小时15分完赛,成功达标健将。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标铁里10km跑到37分钟。
5月,我接受了一项专项重要工作,从5月初到7月初整整两个月里,我需住在指定宾馆,大概一两周才能回家休息一天。这对一名运动爱好者来说是莫大的打击,然而,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不可怠慢。于是,我叫了一辆货拉拉,把我的骑行台、车子、风扇等训练装备都运到了宾馆房间。得益于宾馆的小游泳池和一个勉强可以跑步的小院,基本的训练条件勉强达标了。
这段时间里,对训练影响最大的,一个是高强度和长时间的工作,让训练时间变得难以固定;一个是北京夏季的炎热和宾馆房间的闷热,我不得不额外购置了一个大功率风扇,同时习惯了在晚上10点气温稍微凉快的时候跑步。
记得6月底的一个晚上,依然是21km的长距离训练,那天晚上无比闷热,我一直等到半夜,气温依然30°C,相对湿度90%,我从半夜12点开跑,每隔15分钟就补水、用水浇身体,才勉强跑完课程。
这段日子里,最感谢的就是三夫赛事成功举办了2021年的金海湖标铁,在玄铁黄山延期举办后,这也成了我上半年的A级赛事。最终比赛一切顺利,3年来,第一次在金海湖收获了年龄组冠军。
这之后,由于白银马拉松事件的影响,国内再次迎来了长时间的无赛事状态。直到7.31中铁协的青海尖扎高原“铁三”挑战赛。
尖扎的比赛是我第一次在中铁协网站上报名精英组,一方面是今年难得有一场精英组比赛,另一方面是奖金比较高,我想高原比赛也许大佬会来得比较少吧,说不定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名次。
最终这次尖扎的高原“铁三”也成了我今年最难忘的一场比赛。极度冰冷的黄河水、高原起伏路、跑步顶到终点依然输给郭大侠20秒,不过精英组第四对于我来说依然是很满意的结果了。
尖扎之后,局部疫情的暴发让比赛再次成了遥遥无期的奢望。
8月开始,我迎来了备战连云港大铁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两个月。
这两个月里,又是一次重复冬训的过程。只是夏天的长距离训练更加难熬,往往要在周日早上5点多爬起来跑课程,或者等到晚上10点后,气温相对舒适一点的时候跑。
由于担心周末突然的工作安排,我几乎所有长距离骑行都是在骑行台上完成的,最长的一次在台子上骑了4小时,说实话,之前我没觉得我可以,那次骑下来对我的自信心是很大的增强。
最长的一周,我总共练了19个小时,特别有成就感。“原来我也可以一周练19个小时啊,好像也还好。”
10月初,我得到了通知,未来要前往云南基层工作两年。我想,也不知道那边是什么条件,训练还能不能保证,那就把连云港大铁当作这3年的一次总结和最后一战吧,不要留下什么遗憾。
就是这样一周又一周地,直到10.16连云港大铁赛在比赛前一天的选手晚宴上——宣布取消。
现在回想起这一幕,我仍觉得很难接受。当时我真的“破防”了,看着身边其他选手有说有笑地吃饭,我却忍不住开始掉眼泪。由于觉得太不好意思了,我就跑到旁边一个没人的小房间,哭了半个多小时,哭得鼻血都流出来了(天气干燥毛细血管脆弱)。
等到哭完回到晚宴厅,发现大家已经散了,下楼的时候,一个选手看我鼻子上塞了纸巾,跟我说:“怎么气成这样了,不至于,不至于。”至不至于,只有我心里明白。
好在那晚过后,我很快就从失落的情緒中走了出来。
11月,岗位变动如期而至,我来到了遥远的云南的一个村子里,开启了驻村新生活。
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交际,一切变化都不可避免地冲击着训练。
最大的问题是游泳。
我们这个村乃至整个县,是没有恒温泳池的。这意味着整个冬天我都只能在水温十几度的冷水池里游泳。这个温度在“铁三”比赛里,已经是强制穿防寒泳衣的水温了,而我的每次游泳计划都要游1小时以上,这对于体脂低又极其怕冷的我来说,非常痛苦。
基本每次下水,冷水透过防寒泳衣的缝隙进入身体,我就开始打寒颤,如果能顺利完成课程,就是幸福的,哪怕起水换衣服后我还要抖很久才能恢复平静。有几次游到一半,我实在冷得受不了,只能起水改天再补上没游完的部分。
单纯的低温也许还能忍受,但有次我去到游泳池,发现水是黄色的,散发着异味。泳池的工作人员说,因为没有客人(除了我),泳池停业了,明年3月份再营业。
那一瞬间,我内心崩溃,看着发臭的池水,第一次觉得,是不是“铁三”生涯要结束了。后来,我很幸运地在隔壁县找到了一个泳池,骑摩托车大概半个小时可以到,还可以接受。
这样保持着训练,我参加了今年的最后一场比赛,12.26佛山标铁。虽然从村里到高铁站再到佛山,路上折腾了12个小时,也因为太久没有比赛了,状况百出,连“铁三”服都忘带了,但也许得益于高原训练,最终成绩还算满意,顺利拿到了年龄组第一,全场第三,而且跑步第一次跑到了36分多。
回想这一年,好像变强了一点,也收获了一点,但是再往上看,和那些一流高手的差距,依然遥不可及,也许永远都不能像他们那么强吧,但是只要还能继续进步,还能享受“铁三”,那就很知足了。
最幸运的是这一年里,几乎没有经受任何伤病,训练全年都没有中断过。感谢我的教练,工作和环境一直在变化,但教练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把我的状态调整到最好。
也很感谢“水木铁三”,最初的相遇与最后的家。希望明年还能有机会回北京,在金海湖的赛场上继续和大家聚会。
前天晚上,当我在隔壁县的泳池完成课程,我要骑着摩托车穿过十几公里回家,中间有一段路是完全黑的,没有路灯,夜色里只有群山的黑色轮廓和天上的点点星光。
此时耳机里响着梁博的《黑夜中》:
黑夜暗自无声,天空也透明。
千万片的云层,隐藏着繁星。
那是一闪一烁,天空的眼睛。
看透你的心灵,和我的宿命。
我想会有人和我一样,在黑夜中静静地前行着,为了心中遥不可及、甚至没有勇气说出口的梦想,日复一日地努力着。
哪怕美好的未来是那么难以到达,但只要不想放弃,那就出发吧,不管梦有多大。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