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李 猛,刘鸿恒,王 倩,蒿呈龙,姚继刚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农业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248)
我国大豆每年需大量进口,为解决粮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提出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该种植技术利用间作优势,对大豆、玉米进行合理配置,通过选择优质品种、适当缩小玉米与大豆的距离、增加种植密集度,有效降低了复合群体之间的矛盾,所形成的间作体系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还可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1]。杂草是影响大豆、玉米高产稳产的一大因素,主要包括禾本科的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野燕麦及牛筋草等,阔叶草的苘麻、铁苋菜、马齿苋、猪殃殃、繁缕、萹蓄等[2]。但由于多年不合理使用除草剂及除草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杂草种类不减反增,特别是鸭跖草、刺儿菜、苣荬菜已成为大豆产区优势种群,俗称“三菜”[3]。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常年种植水稻超6 666.67 hm2,2022年有2 666.67 hm2改种玉米、大豆,其中一部分农田属于免耕田,免耕田杂草在播种的第20 d逐渐茂盛,造成部分营养较差的作物出现生长缓慢的情况,因此,须及时进行杂草防除[4]。同时,由于2022年是种植第1年,种植前需对大豆、玉米茎叶处理进行谋划,且安全性及防治效果未知,因此,本次在人工搭建的大棚内进行试验,记录药剂对大豆、玉米的安全性及防治效果,为后期大田生产提供借鉴。
15%精喹禾灵乳油,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25%氟磺胺草醚水剂,江苏长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江苏长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48%灭草松水剂,安徽中山化工有限公司产品,使用药剂均为市售。
试验设计如表1所示,共设计10个处理,每处理3个小区,即3次重复,每小区试验面积20 m2。
表1 大棚内人工茎叶处理试验排列
试验于2022年4月15日进行,采用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每667 m2用水量15 kg。
1)试验地点为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东洋生产区70大队3#秧田,并在秧田上搭建临时大棚,大棚内严格按照大田“4+4”种植模式进行人工播种。大豆品种为齐黄34,玉米为苏玉34。种植时间为3月20日,第2 d进行人工泼浇,试验时大豆4叶,玉米5叶,适宜进行茎叶处理试验。
2)大棚内杂草情况。禾本科以马唐、稗草、千金子、牛筋草为主,阔叶草以苘麻、铁苋菜、猪殃殃、繁缕、萹蓄为主。大棚内温度高、土表湿润,因此杂草密度大,草相复杂,适宜进行试验。
1)安全性调查。调查每处理对大豆、玉米生长的影响,若有影响记录处理区作物动态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变化、生长受抑制情况,并与对照比较,判断该处理对作物的影响程度。
2)防治效果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1 m2内的杂草数量,禾本科与阔叶草数量分开记录,随机调查3次,并与对照区的杂草数量作对比,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对照区内的杂草株数-处理区内的杂草株数)/对照区内的杂草株数×100%。
1)由表2可知,药后3 d进行安全性调查,处理2对玉米叶片有灼伤影响,叶片发黄,同时飘移的药液会对相邻的大豆造成较重药害,表现为叶片枯萎发黄;处理5与处理6对大豆叶片有药害,表现为叶片发黄,低剂量处理较轻,高剂量处理叶片发黄较重,其余处理对各自区域的作物无影响。
2)由表2可知,药后7 d进行安全性调查,处理2药害现象缓解,发黄叶片开始转变,但相邻大豆受药害影响未得到缓解,处理5与处理6对大豆药害开始缓解,其余处理无影响。
3)由表2可知,药后14 d进行安全性调查,处理2药害现象基本缓解消失,玉米恢复正常生长,相邻受到药害的大豆叶片仍缓解缓慢,但新展出叶片未受影响,植株轻微矮化;处理5与处理6对大豆的药害也逐步缓解,其中,处理5大豆完全恢复正常,处理6中大豆恢复较慢,但对新展出叶片无影响。
表2 各处理药害记录
处理1与处理2是针对性防除玉米田阔叶草及禾本科杂草,由表3可知,高剂量比低剂量最终的阔叶草防效高4.06%,禾本科杂草防效高10.00%;15%精喹禾灵是针对性防除大豆禾本科杂草,处理4比处理3的最终防效高5.27%;25%氟磺胺草醚是防除大豆阔叶草,高剂量比低剂量最终防效高出10.11%;48%灭草松可共同防除大豆玉米阔叶草,高剂量比低剂量防效高10.00%。处理中药剂大多为内吸性农药,药后防治效果随时间推移而逐步提高,表现为药后7 d防效高于3 d,药后14 d防效高于7 d,最终的防治效果均比药后3 d提高40%以上。
表3 各处理对杂草的防治效果
大豆、玉米土壤封闭处理可极大地降低杂草基数,但由于玉米、大豆非同类植物,因此需避免产生药害[5-6]。在实际生产中,在提高农药使用剂量的同时,需做好相邻作物的隔档,避免因风向等因素导致药液飘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试验结果表明,24%烟嘧·莠去津和10%硝磺草酮组合对玉米行间杂草防效较高,药后7 d大部分杂草基本死亡,对玉米也相对安全,但剂量过高也会对玉米产生后期能恢复的轻微药害,同时,该药剂组合对大豆灼烧药害较重,且后期受药害部位不能恢复正常,但后期通过作物补偿生长能力,大豆后出复叶可正常生长;25%氟磺胺草醚对大豆行间阔叶杂草防效较好,但对大豆叶片同样有灼烧药害,药后14 d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大豆新复叶抽出及后期正常生长;15%精喹禾灵对大豆行间禾本科杂草防效较高,且对大豆和玉米均安全;48%灭草松对大豆和玉米行间阔叶杂草防效较高,且对大豆和玉米均安全。本试验中针对靶标作物出现的药害均在后期逐步恢复,故不需要采取额外的补救措施。此外,在生产中进行茎叶处理应做好大豆玉米隔开作业,每667 m2推荐使用24%烟嘧·莠去津+10%硝磺草酮(150 mL+130 mL)、15%精喹禾灵40 mL、25%氟磺胺草醚100 mL或48%灭草松180 mL防治杂草,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针对草相复杂、杂草基数大的条田,在可接受相应药害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农药使用剂量,提高防治效果,避免后期杂草旺长,增加人工拔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