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祥
(甘肃省秦安县千户镇中心小学,甘肃 天水)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通过先导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先导式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文作为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都处于社会积极讨论及小学教师积极研究的高发区域。据此,针对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抽象性及教学效率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先导式模式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详尽阐述作文先导式模式的内涵及基本应用措施的基础上,以A 小学为例展开实践应用研究。通过作文先导式模式构建作文教学课堂,突破传统因抽象思维造成学生瓶颈桎梏的现实问题。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基础模式主要涵盖两大因素,即“学生”与“简化”。“学生”主要体现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先导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学习教学内容。先导式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它构建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从主导地位变为引导、指导,将教学中心从“教”转化为“学”;“简化”主要体现在将作文教学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直观化。同时简化这一思想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它更多地意味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缩减,如通过生活元素印证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模式构建示意图
变式模式主要是在先导式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即不同教学进行改变的一种方法。变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个性需求及教学特殊需求为标准,通常变化方法以“交流”“发散阅读”为主要方法。“交流”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师在既有教学模式中通过识字教育、拼音教学等方法根据相应教学任务对教学模块进行调整与优化,同时依托递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把握内容精髓以可视化、直观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从实践调查来看,A 小学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语文理论知识,从而忽略了作文的重要性,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仅靠传统的方式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面对作文时出现厌恶、抵触等不良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在观察作文教学中发现,A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中过于片面,仅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
1.作文先导式的构建
运用先导教学模式时要充分重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教学策略,不仅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要确保学生在学习中高度内化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发挥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可行性及时效性,此次构建选择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导,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独特的生动性及可视性,一方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先导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可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此次作文主体主要以“家”为主,传统作文布置时会发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力都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对家的概念并不特别具体,容易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先导式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图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动态教学内容。
2.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运用多元因素建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在构建作文教学时,首先要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主观的思想表达,促使他们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全面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作文创作中发挥想象力,体现自己的思维优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之相反,良好的写作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积极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不仅培养了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而且加速了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比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课文主要教给家长对学生“作文”的不同评价,但出发点都是基于爱学生。在强化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效提高其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先导式模式核心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的思想、兴趣等来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既能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然而,根据笔者并不完全的统计,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导入,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思维局限和情感上的缺乏,进而造成作文质量低下,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生性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制作相应的玩具,教师也要积极地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写作是思维发展后的结果,所以作文自学的核心在于写作思维,叶圣陶曾表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简而言之,文章是按照思路来写的,只有遵循思路,文章的结构才会严谨,主题才会明显,所以无论在审题还是立意上都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先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后写。例如,在阅读《黄继光》一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习作。这篇文章能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显示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时进行顽强斗争、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同时也能显示出人民热爱和平、保家卫国的品质和决心。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的直观体验。
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其中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精致的城市风光,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能充分吸引小学生的目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把自己最想去的城市和景点分享给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描写文化古迹的语句为例,写出自己最想去的城市以及当地有特色的名胜古迹。
5.培养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语言来源于生活,主要的体现形式也是通过生活。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写作时,作文内容过于单一,而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材料时,大多是从教材中获得知识,忽视生活素材的重要性。为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有效素材,通过先导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有机融合,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在生活和语文之间建立认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情感,不仅促进了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寻找素材中加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该文以比喻、拟人化等手法为主,优美的词句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情感。教师可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周围事物来模仿文章的写作方式、布局,使学生积极地注意到身边事物,从而使学生在实际中提高应用语文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应用,为学生高效地学习打下基础。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教师积极运用引导式教学模式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