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2022-02-23 13:15卞和保
福建茶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茶苗茶树茶园

卞和保

(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溧阳 213300)

在无公害茶树栽培中,相关栽培技术方法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栽培质量与茶树品质等具有直接影响。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立足于无公害茶树栽培的客观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方法,全面有效提升无公害茶树栽培的整体效果。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 研究背景

无公害茶树栽培过程受多方面潜在要素的影响,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决策,强化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栽培技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获得最优化的茶树栽培效果。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在栽培标准、茶树管理以及栽培效果分析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系列性栽培技术政策,为新时期高质高效地开展无公害茶树栽培工作提供了基本标准与导向,在提高茶树栽培效益方面取得现实成就。同时,广大技术人员同样在强化茶树栽培技术方法运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有效防范化解了潜在因素对茶树栽培质量的影响,实现了无公害茶树栽培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融合衔接,拓展了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的实施内涵。尽管如此,受栽培理念与外界环境等方面要素影响,当前无公害茶树栽培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栽培技术方法措施的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栽培效益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作出优化提升。

2 茶树栽培的制约因素

2.1 干旱低温冻害等气候原因

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影响栽培效果的首要因素便是干旱低温冻害。一般情况下,茶树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更加适宜于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生长,而北方部分地区的冬季则相对寒冷干燥,水分较少,难以全面满足茶树生长的基本要求。此外,部分情况下茶树会面临着低温冻害影响,容易破坏茶树的稳定生长状态,造成茶树产量和品质的同步下降。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科学的越冬防护管理技术,有针对性地应对低温冻害影响。

2.2 土壤肥力问题

土壤是无公害茶树赖以生存的关键载体,只有充分确保土壤肥力,才能从源头上确保无公害茶树的生长状态。纵观当前无公害茶树种植实际,普遍存在着部分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相对不足,不利于促进茶树的健康快速生长。由于土壤肥力不足,部分茶园的产量相对较低,成为制约中低产园向高产园的转变的因素。同时,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茶树生长品质。

2.3 良种化水平低

在茶树种植方面,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茶树的良种化趋向愈发突出,成为推动茶树栽培技术更新的重要驱动力。实践表明,部分茶树栽培过程中,受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等影响,未能有效引入良种化方法,所采取的栽培技术方法存在显著弊端与不足,导致茶树栽培的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3 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3.1 无公害茶树种植基地的选择

科学选择茶树种植基地是做好无公害茶树栽培的首要步骤,只有建立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的茶树种植基地基础上,方可取得理想的栽培效果,使茶园形成可持续生产能力。在无公害茶树种植基地选择中,应注重土壤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灌溉用水质量等,确保其符合无公害茶树的栽培标准,防止不良外界因素对茶树品质的影响。对于新建茶园而言,应选择空气良好、水质优良、远离污染性工矿企业的区域,以地势平坦、坡度较缓的山坡地位置最为适宜,保障茶园生态环境;对于既有已建成茶园而言,可结合其环境条件,进行无公害茶园改造,有效排除各类影响因素干扰,为茶树生长创造优质环境。

3.2 茶苗品种的选择

茶苗品种是无公害茶树栽培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过程中,应根据无公害茶树栽培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同茶苗品种的不同特性,区别有性繁育和无性繁育的各自优势,选择丰产、优质、抗虫性强的茶苗。科学有效选择无公害茶树茶苗可从源头上提高其品质,降低种植成本,优化种植效益。在茶苗品种选定后,应对其未来成长预期效果进行分析,将茶苗高度控制在二十厘米以上,并合理选择条栽与丛栽等不同方式,科学控制行距与丛距,防止茶苗种植密度过高而影响成长品质。

3.3 茶园的科学管理

3.3.1 中耕除草。为了充分确保无公害茶园土壤的透气性,应进行必要的中耕除草,为无公害茶树茶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并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跃度。通常情况下,应在秋季对茶园进行一次深度翻耕,使越冬害虫或病原菌等被覆盖到土层之中,破坏其生存条件,起到杀菌灭菌的效果。运用深耕结合培土的方式,提高中耕除草效果,尤其对于假眼小绿叶蝉病害问题防控有着积极作用。避免重复多次中耕操作,以免对茶树茶苗的根系造成损伤。

3.3.2 合理施肥。在无公害茶树栽培中,其正常生长需要充分的养分,缺少了肥料的茶树不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应制定详细可行的施肥计划,为茶树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增强其抗逆性。注重茶树施肥类型的多样化,可将沤肥、农家肥等作为堆肥,同步补充氮肥、磷肥、钾肥等,避免因单一化施肥而造成的营养不良。为无公害茶树提供充足的水分,及时做好灌溉,并注重做好低洼区域的排水,防止因过量积水而伤害根系。

3.3.3 防治病、虫、草害。病害、虫害、草害对于无公害茶树栽培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必须针对无公害茶树的生长特点对上述病害进行科学防治。现代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实践运用,为无公害茶树栽培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更为丰富灵活的技术手段,使得传统技术条件下难以完成的病虫草害防治任务更具实现可能。因此,应积极运用生物防治技术等多样化的技术方法,有针对性地杀灭茶树生长环境中的病虫害,降低病、虫、草害等带来的损失。

3.4 茶园地面覆盖技术

茶园地面覆盖的作用在于保持无公害茶树栽培土壤中的水分,防止水分流失过快而引起的根系缺水等问题。制定详细可行的地面覆盖技术方案,选择农作物秸秆、绿肥等作为主要要素,对特定范围内的地面进行全面覆盖,确保覆盖厚度,保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构建土壤长期肥力的保障体系。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地面覆盖物的类型、厚度、频次等,通常情况下以每年进行两次地面覆盖为宜,既可起到防止草害的目的,也可有效防治冬季冻害。

3.5 茶树的修剪与采摘

随着无公害茶树树龄的增大,其枝条出现相对复杂的长势,应及时进行修剪,并根据茶树长势进行采摘与修整,以优化树形树冠。具体而言,茶树的修剪方式主要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以及重修剪等,这些不同的修剪方法在修剪要求、方法控制以及预期目标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应根据修剪需求合理选择相应方法。以重修剪为例,其主要目的在于调整优化茶树树冠,在修剪的同时使用波尔多液对枝条进行清洗,避免出现剪口病菌感染等问题。对于覆盖度较大的茶园,则应采取动态化的修剪方式,合理保证茶行间距,提高茶园的通风透光效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粗干枝和病虫枝条应清除。根据无公害茶树的生长特点,遵循“量质兼顾、采留结合”的原则,通过提手采等方式及时采摘茶叶,使茶叶能够新鲜、完整、均匀地被采摘下来,最大限度上防止夹杂鳞片、茶果等。

4 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种类及相应的症状

随着现代茶树栽培进程的深化,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的类型更多,如何对这些病虫害问题进行全面有效的防治,提高整体种植效益,一直以来都是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导致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的害虫类型高达五十余种,尤其以昆虫类病害对茶树生长效果的威胁明显。

4.1 无公害茶树病害的主要种类及相应的症状

在当前茶树栽培中,茶云纹叶枯病等是其主要病害类型,通常发生在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的季节,对于茶树的生长品质具有直接影响,可导致茶树出现明显黄叶、脱落、干枯、嫩梢枯死等现象,并致使茶树长势失衡,使茶树的产量大大降低,影响经济效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再如,茶饼病的威胁同样极为显著,在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嫩叶变黄或变红,出现大量圆点状斑点,并呈现出由少到多、由弱及强的发展趋向,阻碍茶树新枝条的正常生长。在所有茶树病害类型中,提前识别与控制是最为主要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潜在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茶叶价值不受损失。

4.2 无公害茶树虫害的主要种类及相应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示,虫害对无公害茶树栽培的影响极为深远,而诱发虫害问题的害虫类型同样较多,比如茶丽纹象甲、蚜虫以及茶小绿叶蝉等。这些不同的害虫对于茶树产量的影响较大,若不及时进行杀虫除虫操作,则极易降低茶树的经济价值。以蚜虫为例,此类害虫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强,可在多种气候条件下生存,蚕食茶树嫩芽,造成茶树枝桠出现枯萎或脱落等状况,影响其产量,尤其在春季和秋季多发高发。再如,茶小绿叶蝉同样会将茶树的嫩梢作为食物,会致使茶树嫩梢边缘硬化,抑制嫩梢生长,最终导致茶树产量下降,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与措施进行科学防治处理。

4.3 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4.3.1 对害虫采用技术捕杀措施。在无公害茶树栽培中,可采取技术捕杀措施对害虫进行杀灭,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对体型较大的茶毛虫等进行捕杀。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害虫捕杀措施的可靠性,精准识别害虫的假死等现象,并通过人工或器械捕杀方式进行操作。采取灵活多变的技术捕杀措施,控制卷叶蛾、地老虎的破坏能力,最大限度上破坏其生存环境。对于技术捕杀到的害虫,应采取科学措施予以处理,避免其出现二次危害。此外,可借助灯光诱杀方式,充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有针对性地捕杀部分害虫。

4.3.2 对茶树积极实施生物防治。在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生物技术的核心价值优势不言而喻,可在不破坏茶树生长环境的基础上,对多类型的害虫进行杀灭。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效率高、作用显著、负面影响小等诸多现实优点,是新时期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应用中相对优良的虫害防治方法,并可持续一定时间,形成更加稳定有效的虫害防治效果。通过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可大大降低农药施用量,对于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凸显无公害茶树栽培的现实意义具有深远作用。在生物防治技术的支持下,可合理利用菌类进行防治,降低对茶树生长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达到有效保护无公害茶树健康生长的长远目标。

4.3.3 注意多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在无公害茶树栽培中,可根据其生长特性将其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比如采摘阶段、修剪阶段、施肥阶段等,这些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病虫害防治要求,应根据无公害茶树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同阶段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选择应充分考量茶树长势、土壤环境、自然气候等条件,从而采取最有利的防治措施。与此同时,可施加有机肥,严格控制茶树生长高度,避免茶树出现乱长疯长等状况,以降低毒蛾类以及黑刺粉虱类虫害的危害。对于感染病虫害相对严重的茶树,可剪除其部分枝叶,将其修剪至最优状态,以破坏害虫生存环境,起到事半功倍的虫害防治效果。

4.4 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注意事项

4.4.1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当考虑全局性。立足于无公害茶树生长的客观条件,立足全局性进行病虫害防治,不可单纯地为了防治病虫害而采取单一化措施。无论是在茶苗选择中,还是在茶园建设中,或是在茶树生长中,均应对病虫害问题进行动态化连续防治,避免因某一阶段防治措施采取不当而导致的效果不佳问题。充分引进现代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提高无公害茶树栽培中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科学化水平,为病虫害防治的现实效果取得创设良好基础条件。从农业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维度制定层次化的病虫害防治方案,以充分提高茶树生产质量,获取最优化的栽培效益。

4.4.2 无公害茶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当注意经济性。经济性同样应是无公害茶树栽培病虫害防治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提高茶树及茶园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使其能够充分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技能,以最小的经济投入换取最高的经济回报,压缩病虫害防治及茶树栽培的成本。采取多样化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定期对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检查分析,查找无公害茶树栽培中容易出现的各类短板与不足,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改进。及时进行采摘,对于生长势强的茶园可通过采茶机进行采摘,并做好茶叶的管理储存,防止茶叶变质或污损。

4.4.3 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中要注意生态性。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应以牺牲环境为基础而换取防治效果。部分具有高毒性的病虫害杀虫药剂,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显著,可能对茶树的生长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最终得不偿失。对此,应对茶园作出有效的维护,尽量避免病虫害防治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伤害,实现病虫害的生态性防治,利用天敌控制和消灭病虫害,降低茶叶上的农药残存,从而提高茶叶的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受气候、土壤、病虫害管理等方面要素影响,当前无公害茶树栽培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不利于全面优化提升茶树品质。对此,技术人员应立足实际,创新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方法,强化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步做好茶园修剪,防范化解各类潜在质量影响因素的干扰,为全面优化提升无公害茶树栽培效果奠定基础,为促进茶树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茶苗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湄潭茶园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