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PO技术应用于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肘关节评分的影响

2022-02-23 00:49黄世超
吉林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粉碎性肱骨钢板

黄世超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000)

肱骨又名上臂骨,肱骨粉碎性骨折属于肱骨骨折类型之中较严重的一种[1]。当肱骨中段发生粉碎性骨折时,会致使患者丧失上臂功能、部分患者会存在骨擦音,更甚者会并发如血管、臂丛神经损伤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临床治疗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时,通常情况下均需给予其解剖复位与稳固的内固定,以提升关节功能、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2]。但由于肱骨骨干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给骨折复位与内固定带来了较大困难。传统的切开复位固定术虽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但其较易损伤骨膜与周围软组织,致使骨折愈合速度缓慢,具有较高的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有研究指出,微创手术对骨折部位血供的影响度较小,可实现生物学固定[4]。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固定钢板等同于对病骨进行内固定支架固定,其可保护局部血供,提升骨折愈合速度。目前,我国应用此种术式治疗胫骨及上肢骨骨折的报道相对较多,且临床效果较显著,但由于肱骨骨折特殊的解剖学特征,MIPPO在肱骨骨折的应用报道尚少[5]。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MIPPO术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50例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5~70岁,平均(35.7±4.7)岁;致病原因:高空坠落所致、交通事故所致、砸伤所致及其他因素所致的患者依次有7例、6例、8例、4例。观察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24~69岁,平均(35.2±4.4)岁;其中高空坠落所致、交通事故所致、砸伤所致及其他因素所致的患者依次有6例、5例、9例、5例。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批。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并经临床MRI、CT等检查获得确诊[6];②新鲜闭合性骨折;③受伤至手术前时间均不超过1周;④既往均无肩关节疼痛史及手术外伤史;⑤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及肩周软组织严重损伤,且外伤前患肢肌力正常;⑥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存在重要脏器(心、肾、肝等)严重功能不全者;③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④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治疗依从性差者。

1.3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臂丛麻醉,取仰卧位;于上臂的外侧行长约10 cm的常规切口,将骨折部位直接显露后,进行基本解剖复位,骨折块之间加压固定,并联合常规内固定。

观察组患者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麻醉、体位均同对照组;给予患肩肘关节屈曲外旋位牵引,使肱骨骨折得到初步复位;行近远端纵向切口,近端切口取关节前侧肱骨近端,切口长约3 cm ;远端切口取上臂下部前正中部位,切口长约2 cm。在保护桡神经的基础上,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间行纵向钝性分离、确定肱肌后从中间劈开纵向钝性分离肱肌,均分离至肱骨;运用骨膜剥离器自下而上向骨膜外逆行剥离;整合碎骨后选取长度适宜的锁定钢板从三角肌、肱二头肌间的切口处插入;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复位及钢板置入位置满意后,近、远端各钉入3或4枚适当的锁定螺钉进行固定。手术过程尽可能保护骨折部位的软组织;确保肩关节的被动活动情况良好后,清洁术区并给予止血,逐层关闭伤口。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3~5 d后以三角巾悬吊患肢,活动肩、肘关,并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1.4观察指标:①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变化情况,Mayo评分内容涵盖疼痛度、运动功能、稳定性、日常活动等4方面,总分100分。优:≥9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以下[7]。②肩关节功能评分:观察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内容涉及肩部疼痛(15分)、日常活动(2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40分)及肌力(25分)等内容,分数与肩关节功能呈正比[8]。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③临床疗效及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患臂静止状态下无明显不适,活动后会有微胀感,且Neer评分90~100分;良:患臂静止状态下无明显不适,但活动后会出现可承受的疼痛感,且Neer评分80~89分;可:患臂静止状态下会存在疼痛感,但尚可忍受,Neer评分70~79分;差:患臂静止状态下会出现剧烈疼痛,需借助止痛药物止痛,且Neer评分70分以下。总疗效=(优+良+可)/总例数×100%[9]。观察两组患者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2.1两组Mayo评分及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Mayo评分及手术用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ayo评分均较术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高,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ayo评分及手术指标对比

2.2两组CM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肩部疼痛、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肌力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肩部疼痛、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以及肌力等指标水平均较术前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相比对照组的60.00%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CMS评分比较分,n=25)

表3 两组临床治疗及并发症比较[n(%),n=25]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的占比约为3%,是上肢创伤中较常出现的类型[10]。而肱骨干中上段骨折因其特殊的解剖因素,大多数会出现明显移位,因此,大部分均需给予手术疗法,且其治疗难度均较大。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时虽可获得较可靠的临床效果,但由于手术切口较大,具有较高的骨不愈合、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11]。因此在临床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上,亟须找寻更为可靠安全的手术技术。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MIPPO在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该种技术是通过建立肌下隧道,结合间接复位,将钢板插入隧道下,实现骨折端桥接固定,其核心是免除骨折端的直接暴露,维持稳定的固定,从而为骨折愈合创建优越的生物学环境[12]。

有研究指出,良好的复位与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提升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患者骨折愈合速度,促进功能的迅速恢复[13]。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MIPPO可降低对患者的创伤,提升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相较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效果更显著,此与有关研究结果相近[14]。分析原因可能是肱骨中段的神经居于肱骨后方,而MIPPO近端手术取关节前侧,因此不会显露与损伤桡神经;而远端切口可将桡神经暴露,可直视观察到钢板远端与桡神经,能确保钢板远端固定孔与桡神经界面处于较安全的距离,不影响桡神经功能恢复。有研究指出,当前臂完全旋后位时,钢板与桡神经可保持3.2 mm左右的间距,因此当钢板通过隧道下时,两者间存在的间隙可避免钢板对骨表面造成直接性压迫,有效保护桡神经[15]。于骨折两端行小切口创建肌下隧道,结合间接复位经皮插入钢板进行固定,不需将骨折断端处的软组织剥离,可免除骨折端的直接暴露,确保稳定的固定,最大限度保护骨断端与周围血供,为骨愈合创建优越的生物学环境;加之可靠的弹性固定,可有效促进骨痂生长率与生长速度,缩短愈合时间,促进肩、肘等功能恢复,提升其评分水平;钢板与螺钉间固定的角度,能为钢板的插入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不会影响粉碎性骨折处的血运,有利于提升愈合时间,减少感染,防止肱骨头坏死发生概率;间接复位技术结构较为稳定,术中不需依靠钢板与骨间的加压摩擦力来维持其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了对骨皮质血液循环的损伤;使用3~4枚螺钉固定钢板两端,使钢板与主要骨折块固定在一起,可稳固骨折端的形成,预防内固定松动与螺钉退出;且弯曲应力可分散于整块钢板之上,可降低单位面积压力,减少内固定失效发生率。钉板系统具有良好的成角稳定性,锁定钢板可使螺钉与钢板形成一个整体,具有强抗拔出力及铆合力,进一步降低螺钉松动退出发生率;钢板设计符合肱骨解剖结合,术中无需进行塑形,也不需将其折弯旋转,可确保钢板固定强度,具有良好的抗扭转应力与避免复位丢失,有利于术后进行早期肩、肘关节功能锻炼;微创手术切口与创性均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MIPPO,可改善患者肘关节与肩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并可加快骨伤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粉碎性肱骨钢板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