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老粗布

2022-02-23 05:49☉何
政工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河南人奶糖姐弟

☉何 晓

栏目编辑:韦国良

去河南出差,途经新乡,朋友领着去一个小村子买了几米老粗布。母亲收到布,打电话说:“都过去30 多年了,你看这粗布还是老样子。”现在条件好,要给老人挑件称心的礼物不容易。隔着几千里地,我都能从母亲的声音里听到她的喜悦。那些从来不曾忘记的关于老粗布的往事,一时间又涌上心头。

自我记事起,母亲就是妇产科医生,直到她20 多年前退休。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一家从四川到了河南,母亲所在的医院距离部队家属院很远,母亲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说是上下班,其实并没有什么时间点。那个时候还没有搞计划生育,一家三五个孩子很正常,哪怕刚回家正在淘米,有人来喊,母亲也会立即边解开围裙边往外走,骑上自行车直奔医院。春夏秋三季还好,一到冬天,特别是下雨下雪的时候,母亲就裹得像粽子,毛线帽子外面是大围巾、棉袄外面是大衣、棉鞋外面是橡胶雨鞋,在狂风中弓着背吃力地蹬一脚、再蹬一脚……

和每一位妇产科医生一样,经过母亲的手来到这个世上的孩子很多,母亲从来没有统计过。但在河南的十多年里接生的孩子,却是让母亲和我们一家人记忆最深刻的。因为孩子满月后,家人会抱着孩子来看望医生,挎个小筐,里面装着随手礼,大多是几个馍或者几个鸡蛋,偶尔也会是几尺自家织的老粗布。待他们离开的时候,母亲会估摸着拿出相应的钱,用红纸包上,作为回礼。馍和鸡蛋是放不住的,很快就被我们姐弟仨吃掉,而老粗布却会被母亲精心叠好,收藏起来。不论尺寸大小、颜色如何,母亲都会很认真地放进她的樟木箱子里。那箱子半米见方,跟随母亲多年,里面放着她的所有宝贝,包括父亲的军功章和我们掉的牙。

有一年过年,忘记是初几了,父亲下连队了,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仨正扫雪,有三个小男孩,也就小学低年级的样子,穿着新衣服,风一样跑到母亲面前,齐刷刷跪下,磕着头,说着拜年的吉祥话,然后站起来就跑。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整个过程就像被按了快进键一样,母亲和我们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个子高一些的小男孩跑了两步,又回来,取下背上的包裹双手呈给母亲,说:“我奶奶让捎给您的。”母亲赶紧扔下扫帚,让三个小男孩到家里去。三个孩子都不进门,嚷嚷着说还要去别家拜年。母亲让我看住他们仨,回身进屋给三个小男孩各拿出来一个红包、一小袋糖。仨孩子吃着糖,话多了,嘴也更甜了,我们这才知道,他们是堂兄弟。

孩子们走后,母亲打开包裹,发现是用一小块老粗布包着的一大块老粗布。当包袱皮的小块粗布四个角都皱了,母亲装了一大瓷缸子开水把它烫平,然后也叠起来,放好。

那个时候,家里用的是发白的旧军被,而能让我们尖叫的衣服面料,是灯芯绒。父亲如果出差去上海,就会给我们带回大白兔奶糖和灯芯绒外套,奶糖让我们美三天,灯芯绒外套能让我们美三年。所以,母亲珍爱老粗布的样子,让我们觉得有些可笑。平常收集了糖纸,我们就会大笑着,很夸张地学母亲的样子,一板一眼地叠起来,放进一个小纸盒里,然后一起哄笑。

年少不懂老粗布,待到读懂已中年。现在,我们家已经没有人在河南生活了,但与人交往,还是常常以河南人自居。妹妹在昆明机场工作,有一天用语音在家庭群里讲了个笑话:一位乘客很肯定地说她是河南人,她诧异地问为什么?对方说,“你讲的是豫普”。群里顿时炸锅,侄儿、外甥女排队确证:人家没说错,你们讲的就是豫普!弟弟很开心,在群里发语音唱了一段《朝阳沟》,还给母亲录了一段视频。视频里,母亲对妹妹说:人家说你是河南人,是夸你。你看家里用的那些从河南带回来的老粗布床单,就知道河南人多实在,自己纺花自己织布,一梭子一梭子的,不容易呀……

就是那天,我提醒自己: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给母亲捎点河南的老粗布。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对老粗布的珍爱,不仅仅是因为实用,还因为那代表了患者对她的认可和她对自己职业的自豪。

猜你喜欢
河南人奶糖姐弟
姐弟间的情仇
汤姆的奶糖
姐弟之情
谁家的可可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姐弟俩的日常
《诗经》为河南人正名
新时期中原人文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价钱里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