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铸新词

2022-02-23 04:55:29汪曾祺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2年2期
关键词:菌子字眼铜丝

汪曾祺

托尔斯泰称赞过这样的语言:“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以为这写得很美。好像是屠格涅夫曾经这样描写一棵大树被伐倒:“大树叹息着,庄重地倒下了。”这写得非常真实。“庄重”,真好!我们来写,也许会写出“慢慢地倒下”“沉重地倒下”,写不出“庄重”。鲁迅的《药》这样描写枯草:“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大概还没有一个人用“铜丝”来形容过稀疏瘦硬的秋草。

我的老师沈从文在《边城》里两次写翠翠拉船,所用字眼不一样。

一次是: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

又一次是: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地拉着那条横缆。

“懒懒地”“很自负地”,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但是没有人这样用过。要知道盯着翠翠的客人是翠翠所喜欢的傩送二老,于是“很自负地”四个字在这里就有了很多很深的意思了。

我曾在一篇小说里描写过火车的灯光:“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在另一篇小说里描写过夜里的马:“正在安静地、严肃地咀嚼着草料”,自以为写得很贴切。“追赶”“严肃”都不是新鲜字眼,但是它表达了我自己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印象。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记忆里保存了这种经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写小说不比写散文诗,语言不必那样精致。但是好的小说里总要有一点散文诗。

(陈亮摘自《中国校园文学》2021年第11期,西米繪图)

猜你喜欢
菌子字眼铜丝
静静的菌子世界
旅游世界(2020年9期)2020-12-14 07:22:19
小菌子撑开大产业
创造(2020年11期)2020-03-19 02:09:24
迪氏迷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 07:12:51
二年残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12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剔除口头禅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辽墓出土铜丝网衣修复与复原报告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学生天地(2016年12期)2016-04-16 05:14:57
铜丝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