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工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产业新城、科技新城……自1979年蛇口工业区打响了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第一炮以来,我国园区经济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各类园区茁壮成长。根据相关机构测算,园区经济约占全国GDP比重接近四分之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园区从1.0阶段到4.0阶段,正在不断颠覆传统的思维模式。从改革开放时期劳动密集型的1.0版本的传统工厂产业园,20世纪90年代资本密集型、具有明确主题的2.0版本的产业园区,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核心、功能复合型的3.0版本的园区到如今产城融合的智慧生态型社区,园区概念和范围不断扩展。
与传统的工业园、产业园相比较,当下4.0阶段的园区经济大致有四个特点:
一是产业模式上,园区划分更加细致,一些契合时代特征的产业园发展势头强劲,如动漫产业园、软件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应运而生。这些针对不同类别的区分有利于园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入驻不同产业园区。
二是园区规划上,相比较前面几个阶段的产业园,除了厂房、办公楼、商务酒店等产业及商务需求的建筑以外,商业、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的产业载体共生出现,遵循“产城共生”的理念。当生产和生活相融合,园区既能够满足企业家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实现了园区主体客群的多元化满足。这也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区域发展,有利于吸引人才。
三是服务模式上,与传统“人管园”相比,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园区进入智慧运营阶段。这是伴随着新基建的深入而产生的。数字化是连接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推动传统企业与科技企业融合共生的重要纽带,园区通过技术优势可以孵化出更多可延伸的产业链,吸引新型产业集群,走向高质量发展。
四是盈利模式上,园区和企业相互融合程度加深,盈利模式由傳统的物业租售模式向投资共生模式转变。过去园区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思维,未来双方不再是简单的甲方和乙方,而是通过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模式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享受入园企业的成长收益。
不难发现,当下的园区经济正通过转型升级,加速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激发出了各类市场主体更多的创新创业热情。尤其在特色园区的建设上,不少区域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衔接,使园区经济发挥出“1+1>2”的效果。这从根本上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
产业园区建设离不开政府支持。无论处于哪一个时期,政府的支持在产业园区的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扮演着重要角色。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江苏发展的重要牵引”“加快构建各领域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突出改革赋能,推动开发区创新提升,推进特色创新园区建设,探索创建低碳产业园区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园区经济发展也有了新使命,更应该坚持走高质量、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从大而全迈向小而精,立足长远,着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