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起初认为,世博会乃西洋人“炫奇斗异”之举,视之为“奇技淫巧”,颇具鄙薄之意。1861年“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一改“恐洋”心态,开始有限度地与欧美诸国交往,并设立总理衙门代替理藩院,署理外交事务。
为什么叫“赫德之赛会”
1870 年,奥匈帝国驻华公使向清政府发出邀请,希望清政府派员参加万国博览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官员认为,所谓的世博会不过是欧美诸国“炫珍耀奇”的“赛会”而已,认为“中国向来不尚新奇,无物可以往助”,婉拒了对方的盛情邀请。在奥匈帝国驻华公使的一再恳请下,清政府为顾及邦交才勉强同意赴会,认为“特因两国交谊,不肯漠视”,表示“愿助成善举,以昭示和睦不二之谊”。但中国商民的热情较低,响应者寥寥无几。
在1873 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上,中国政府参展团只有包腊、德璀琳、汉南等几个海关洋员,这与庞大的日本参展团形成了鲜明对比。因赴展事宜均由时任海关总税务司司长赫德一手操办,因此被戏称为“赫德之赛会”。
世博会对日本近代化进程的推动
日本在维也纳万国博览会上的展出创下佳绩,所展示的物品共博得名誉奖状5 个、进步奖牌40 个以及若干雅致奖、表彰奖等,总获奖数多达218个。无论是参展团还是岩仓使节团,都被欧美先进的工业产品和发达的工业文明所征服。
日本深感世博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展现综合国力的战场。因此,在他们的心中铭刻了“日本当今最最之要务乃开明世事”。1874 年,佐野常民等人回国后,将在维也纳购置的纺织机械等在东京上野公园公开展示两个月。1875 年1 月,博览事务局正式向正院递交了复命书,并整理编纂了长达16 部96 卷的《维也纳万国博览会报告书》,囊括了从机械制造业到造船业共计26 个项目的详细报告。
这份报告书不仅递交给了明治政府,同时还面向公众出版印刷。在报告书中,戈特弗里德·维纳撰写有《东京博物馆创立报告》《工艺美术博物馆附属报告》,强烈呼吁日本极有必要建造现代博物馆。参观的技术人员回国后在各地做巡回报告,并主持建立了诸多技术传习所,使日本迅速吸收工业成果,开拓了“殖产兴业”的发展道路。
总体而言,世博会对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为日本更加直观地洞悉近代工业文明提供便利。正如久米邦武所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是日本了解世界最新文明成果最直观的窗口。
二是推进了日本产业变革与振兴的进程。明治政府大力倡导“殖产兴业”政策,并在军事、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推行了改革举措。
三是将近代工业文明下的生活方式逐步引入日本。近距离接触近代工业文明的成果后,日本人逐渐将近代生活方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872 年3 月10 日,东京开设了东京博物馆,成为日本最早的博物馆,此后日本又设立了近代图书馆、动物园、植物馆等公益文化设施。
四是促使日本萌发了对外扩张与侵略的意识。受欧美殖民主义扩张的影响,日本增强了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意识,励志要向欧美一样“雄视宇内”。岩仓使节团经过游历考察后认为,普鲁士的军国主义集权体制是最符合日本国情的制度,受此影响,日本开始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世博会对晚清中国社会的触动
清政府在参与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刺激与影响,使清政府對世博会的态度由鄙薄转为接纳,但却始终未给予世博会足够重视。长久以来,清政府对世博会的态度“淡薄”,世博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从未像日本那样深刻。随着参展次数的增多,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发展大势,认识到世博会是一种有效对外宣传和向外学习的手段,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意识。
(摘自《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