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及其开发

2022-02-23 00:00徐劲林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校本教材

摘      要 针对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编制校本教材的策略,指出校本教材的编制要处理好规范化与校本化、重要性与辅助性、坚持初心与与时俱进的关系,体现校本化、生活化、时代性、开放性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校本教材要与校本课程相配合,运用生活资源,开发乡土资源,融入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形式等策略,以期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高效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其他地区或学校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的编制与开发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研究性学习  校本教材  教材编制  教材开发

引用格式 徐劲林.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及其开发[J].教学与管理,2022(04):65-67.

21世纪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突破传统课程结构的新型课程组织形态,被纳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17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贯穿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其学习方式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每一个领域中。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它由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3]。这种独特性,为它的校本化实施提供了条件和空间。我校根据本校学生知识基础、教师综合素质,結合学校发展目标、学校管理能力、设备条件,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了校本化的开发,并已实施多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使得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必然。

一、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科学研究素养有待提高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安排,我校每周均有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辅导课,主要内容为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并为师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但在应试导向的氛围下,大部分学生忙于各种考试科目的学习,习惯于纸笔测试,投入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有限,同时也缺乏对知识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这与研究性学习所要求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相去甚远。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缺乏了解,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不熟悉,最终只能选择通过查阅、整理网络资料的方式完成研究性学习,无法对主题进行较深入的探究。这明显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不一致,不能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如果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能使用合适的校本教材,让学生较快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有本可依,必然能使更多的学生摆脱“纸上谈兵”的现状,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开展更为真实的探究活动。

2.教师指导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较大的区别,一部分平时习惯于讲授式教学的教师对综合性、操作性强的研究性学习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指导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导致部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较好的体验;相反,有的教师由于具备多年的指导经验,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其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一般都能取得较优秀的成果。最终的评价依据是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开展,成果是否优秀,而这些结果更多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指导能力。对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进行开发,可以让指导教师快速了解研究性学习,上手辅导工作。

3.师生间相互沟通不畅

由于生活阅历上的差异,指导教师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方法、过程、总结等方面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指导教师经过大学的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对科学研究过程已有基础性的认识,再加上工作后所积累的研究性学习的辅导经验和再学习,对研究性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上相对匮乏,对科学研究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不甚了解,对研究性学习的规划、安排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容易导致师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误解、曲解,大大增加了沟通的成本。如适时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就可为师生提供交流的条件,提高沟通的效率。

二、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的定位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发展不平衡,各个学校办学条件与课程资源有很大差异,这也是研究性学习没有全国统一教材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学者、专家针对当地的情况,编制了一些高质量的教材,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材当中的案例所处情境与实施学校的实际环境有很多差异,缺乏亲切感,学生较难融入情景当中;大部分教材完成的时间较早,有的内容已脱离时代,特别是没有考虑到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才能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教材。

1.处理好校本教材规范化与校本化的关系

教材编制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课程属于国家课程体系,相应的教材必须与国家课程的规定性相一致,立足于全部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教材的内容必须包括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流程、基本方法,让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与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相配合,起到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校本教材也要充分尊重学校教育环境以及师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发挥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积极融入学校文化和精神,挖掘校园、地方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拓展,做到标准化、层次性、针对性的设计。

2.处理好校本教材重要性与辅助性的关系

校本教材对校本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它为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提供方向,是学校特色教育的集中体现。教材主要是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使用,专职教师以讲座的形式讲授教材的主要内容,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辅导教师或学生也可以根据课题情况选择相关的章节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大面积提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满足不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多样化需要,体现教材的针对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校本教材并不等同于校本课程,教材只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文本参考,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至于选题、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等环节还须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后进行选择和实施,因此校本教材要明确自身定位,强调指导教师的辅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防止师生过于依赖教材。

3.处理好校本教材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教材编制过程中,面对海量的资源和材料,难免会失去焦点,对资料的适用性、典型性等难以做出判断,这时需要放弃“大而全”的编制思路,依据教材编制的目标和原则,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对每一章节的设计,每一个案例的选用,都能秉持初心,敢于取舍,建立起主题鲜明的教材体系。教材编制完成后,还得经过实践的检验。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要充分征集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教材的疏漏之处进行修改。同时,随着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学生认知需求与认知方式的变化,教材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加入与时代相契合、与师生水平相适应的内容,吸收学生的优秀成果,回答学生遇到的新问题,剔除过时的内容。

三、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的编制策略

校本教材的定位为校本教材的开发确定了基调,提供了编制的原则,而校本教材的完成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措施。在遵循以上定位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策略,保证校本教材的特色性和先进性。

1.校本教材与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相配合

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是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重要辅助材料,其内容必然要满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要求,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便利。因此,教材的内容应包括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和任务,并提供方法指导,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同时研究性学习的程序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調整,在教材中融入校本化的内容,在借鉴其他地区级教材的基础上[4-6],结合学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际情况,提出校本教材编制思路。校本教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是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顺序进行编制,每个阶段的每个环节均安排“需完成的任务或安排”和“方法指导”两部分(见表1)。后一部分为“案例部分”,主要是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尽量覆盖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和各种方法应用,并对案例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2.挖掘生活资源促进校本教材的开发

《研究性学习实践指南》指出:“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7]这与校本教材“以生为本”的思想和校本化的定位完全一致。校本教材的开发首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的特点开发生活化和本土化的资源,生成教材内容。

另外,各个学校自身的软硬件资源,校园周边的社区、高校、图书馆等教育资源,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各不相同,这也为教材的校本化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在介绍“调查法”时,可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身边的资源,并进行记录和整理(见表2),将校本资源与理论方法介绍相结合。

3.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材形式的创新

研究性学习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的范围极广,如选定某个主题进行研究也可达到一定的深度,单靠纸质教材不可能覆盖学生关心的所有内容,因此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教材的容量。比如可利用网络共享空间建立“电子版”教材,作为纸质教材的补充与延伸,将收集资料、确定课题、实施研究、成果评价等各个环节中无法在纸质教材展现的图片、视频资源都放到网络空间,供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浏览,发挥网络教材的形象化、趣味性的优势。

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师生互动平台。比如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网络上传的方式,将本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材料、总结、成果展示在小组页面上,形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主页。其他学生可对小组主页进行评论、点赞,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所辅导小组的成果提出修改意见或进行评价,小组则可以根据意见进行修改。互动平台的打造使研究性学习更易成为学生讨论的话题,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

最后,根据学生对网络教材和小组主页的点击量、评论反馈等,适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也可将部分学生的优秀成果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教材,供以后各届学生学习和借鉴,最终保持教材的“动态更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2017-09-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

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2] 柳夕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呼唤新型课程形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政策要点[J].人民教育,2017,(22):44-47.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EB/OL].(2001-04-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732/2

00104/t20010409_82009.html.

[4]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必修[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67.

[5] 黄春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高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69-197.

[6] 白瑞祥,马福贵.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38.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研究性校本教材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