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

2022-02-23 00:00杨大忠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研习外国作家

摘      要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横向比较,注重课文与作者其他作品的有机联系;中外比对,注重外国作品与中国作品的有机联系;延伸拓展,注重对主题延伸扩展的积极探索。三个步骤从教学层次上是逐层加深的,实施的过程应循序渐进,以促使师生共同提高。

关 键 词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学习任务群  教学内容

引用格式 杨大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04):40-42.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第11个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篇名著,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1]。这就指出了本任务群的教学目标与价值。相对传统经典而言,语文教师对该任务群较为隔膜,主要原因是对外国作家及其作品较为陌生;至于学生,他们对外国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更往往局限于课文中的有限篇目,而其中有些篇目仅仅是外国名著中的节选内容,学生无法窥一斑而知全豹,因而对整部作品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初步感知阶段。就类型而言,之前中学课文收录的外国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容完整的作品,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等等;另一类则是节选内容,如课文《罗密欧与朱丽叶》选自莎翁的同名正剧,《一滴眼淚换一滴水》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娜塔莎》选自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等等。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前者虽然情节完整,但师生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单一篇章,无法对作者的思想和其他作品有深入了解,因而不能对教学篇目有系统性的了解与全面认知;后者在整部作品中虽自成体系,但师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往往很不到位,甚至根本没有阅读过,只停留于对“整本书”故事情节的基本概括。这不仅削弱了原著深刻的思想性,对原著高超的艺术特征也缺乏深度了解。

学习任务群教学是新生事物,汇聚了群文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综合特征。但是,就目前所见“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课堂教学而言,很多教师都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对课内的外国作品进行群文教学,而很少涉及课外知识。应当说,这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对课本中的外国作家和作品要有充分了解外,广泛阅读外国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及“整本书”是语文教师教学外国作品的必备条件。“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构建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内文本,而要以课文为基础,适时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或“整本书”拓展延伸,或者与中国的经典名著相互衬托,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衔接并相互补充。这应当成为“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设计的总体思路。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的构建既要立足课文,又要向课外知识延伸,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大容量、大拓展、大深化的特点,同时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注重课文与作者其他作品的有机联系

和中国作家一样,外国作家的诸多作品,其思想与特质往往都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几乎可以概括作家的所有作品。像雨果的“仁慈”、海明威的“刚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性”、卡夫卡的“虚幻”等等,都可以说是作者所有作品的共性。共性之下,则是人世间种种离合悲欢通过不同的故事演绎出来。在教学外国作品时,要注重课文与作者其他作品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课堂就会呈现出一定的深度。时剑波老师曾将统编教材中的《变形记》与卡夫卡另一课外作品《骑桶者》(统编教材无存)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卡夫卡作品通过“虚幻”表象对社会弊端进行深刻揭示的独特模式,可谓这种教学模式的极好尝试[2]。

例如,莫泊桑的《项链》是短篇小说中的经典,曾长期出现于初中语文课本。学生在初中阶段还学习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对莫泊桑作品的主题已经有大致了解。莫泊桑的作品主要通过描写城市小市民的生活,揭露出他们的庸俗、自私、虚荣的本性,同时也不忘为人性中的闪光点大唱赞歌。《项链》主要说的是玛蒂尔德为一条假钻石项链而耗费十年青春的故事,揭示出过于爱慕虚荣而必然付出的代价,但玛蒂尔德偿还债务的勇气与佛来思节夫人感动之下说出事情的真相,则不失为对人性光辉的美好写照[3]。与《项链》的故事情节形成对照的是,莫泊桑还写过另一篇小说《珠宝》。《珠宝》说的是一位优秀的公务员之妻酷爱购买假珠宝,她死后丈夫却意外发现妻子的“假珠宝”竟然全都是价值不菲的真珠宝。原来妻子一直瞒着丈夫做高官的情人,这些“假珠宝”都是情人送给妻子的真珠宝。妻子始终在丈夫面前说这些珠宝是假的,其目的就是掩饰自己婚外情的事实。莫泊桑就是这样通过夫妻之间的表面和谐揭示出小市民生活中的虚伪与丑陋。教授《项链》,教师不妨突破课文,让学生课后阅读《珠宝》,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

(PPT展示)如果说《项链》讲述的是以假充真的故事,《珠宝》就是以真装假。同为莫泊桑的作品,《项链》和《珠宝》在故事情节的构思与思想的深刻性上有何异同?

这就是围绕外国作家的作品由此及彼,找到课文与作者其他作品中的相似点或者相异之处,设计问题并对两者进行群文阅读与教学,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这种教学设计,比较好地达到了“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目标。

再如《项链》的开篇用大量篇幅写出了玛蒂尔德无以复加的虚荣心,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勋章到手了》开篇也用了大量篇幅写出了萨克芒对勋章无以复加的向往和对勋章拥有者的无比嫉妒。两篇小说不仅描写手法相似,故事结局也都出乎人的意料:玛蒂尔德为项链付出了十年青春,项链竟然是假的;萨克芒自认为掌握了妻子与上级通奸的证据而暴怒,没想到妻子的上级授予勋章的说辞竟然使萨克芒陡然变得狂喜。将课文与作者其他具有共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对师生了解外国作家与其作品的风格特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拓展了师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师生解析、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注重外国作品与中国作品的有机联系

人类在情感与思想上是有共性的。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今天,人世遭遇触发的喜怒哀乐都具有共通性,这就使中外作品在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上具有了可供比较、鉴别、总结、归纳的切入点。学习外国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围绕某些切入点,将其与中国作品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发现共性与迥异之处,通过这种方式领悟人类精神世界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

例如,对课文《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长亭送别》进行群文阅读与教学,教师可以从多个层面设计问题供学生比较:在爱情表达方式上,两文的男女主人公有何异同?两文的文字语句或典雅深情,或浓烈如火,你更喜欢哪一类,原因是什么?仅就两篇课文比较而言,你认为哪部剧本的艺术成就更高?两文中的次要人物在剧本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可以当堂解决。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师生语文素养共同提升的过程,它能够促使师生对外国作家与外国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比在课内进行中外作品的阅读比较,如果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将中外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单独拎出来进行教学,则不失为更高层次的教学设计。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学生可以理解善良的吉普赛姑娘不计前嫌给敲钟人喂水的以德报怨之举,却很难理解姑娘的善举竟然能够迅速融化中世纪人民心中的冷酷坚冰,从而使他们发出“好极了”的欢呼。这种过于悬殊的反差的确超过了学生的认知,即便教师给他们提供了教参中的标准答案,学生仍旧深感困惑:生活中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一下子就能改变人们固有认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够从中国名著中找出类似情节,两相比較、解析,就能让学生明白《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情节设计的合理性。《平凡的世界》就提供了极好范例:闲逛了大半辈子一事无成的二流子王满银在上海小旅馆里的一面镜子里蓦然发现了自己的苍老容颜,从而痛下决心再也不出去闲逛了,他甚至对之前乐此不疲的闲逛产生了恐惧。吉普赛姑娘的喂水举动,王满银照镜子的无意之举,在小说中产生的震撼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4]。这种人性共通的情感上的对比,对学生深刻理解外国作品中的疑难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注重对作品主题延伸扩展的积极探索

学习外国作家的作品,不能仅停留在课文层面,那是非常狭隘的。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课文应当成为教师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有效载体与依托。教授课内外国作品的时候,按照上文阐述的两种方式,在学生阅读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按照课内确定的某种主题,指导学生阅读某本或某类外国名著。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以便学生能对某类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对外国作家的思想与作品的艺术性都有较为客观的了解。

《罗密欧与朱丽叶》将少男少女的爱情写得唯美绝伦,凌绝千古。课文教授完毕,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外作业:

(PPT展示)学习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大家自会想到爱情的纯真与美好。但是,外国小说中的爱情绝不仅仅只有这种花前月下的模式。有的爱情充满苦涩且让人潸然泪下,如《茶花女》中阿尔芒与玛格丽特之间的爱情;有的爱情充满伟大且伴随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如意大利小说《斯巴达克斯》中斯巴达克斯与范莱丽雅之间的爱情;有的爱情超越了阶级等第而不亢不卑,如《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爱情虽然种类多样,却有着共同特征:忠贞不渝。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就是对“忠贞不渝”的最好诠释。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爱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大家课后自行阅读《茶花女》《斯巴达克斯》《简爱》三部小说中的任何一部。读完后,围绕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爱情之间的异同,完成一篇4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须要说明的是,像这样的作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与写作空间,要注重阅读质量。鉴于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的事实,教师应当使学生在掌握大致情节的基础上,依据论题指导学生哪些部分应当精读,哪些部分应当略读;精读时要沉思冥想,略读时要走马观花。当然,在外国作品中,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实在太多,如果学生愿意在以上三部作品之外选择其他外国爱情作品,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学生的成果最终呈现出来依然会存在各种问题:有时评论不到位,有时材料与观点游离,有时观点错误等等。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归纳,在学生各种观点的碰撞中进行点拨评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适时开展辩论活动,使大家取得共识。

这种教学模式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较高要求,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实行并给予客观评价。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与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学生要能围绕外国作品完成一到两个主题,不能一味贪多。对学生论文的要求要切合实际,不能大而无当或超出学生认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获得文学的深厚滋养,而且还对某部外国作品有自我见解,突破人云亦云的束缚,其批评质疑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相比,“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外国作家与作品相对陌生,因而很难驾驭。所以,阅读外国作品,对作家与作品有深度了解,是“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能在课文与课外作品之间发现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求横向勾连,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还能有效汲取课外文学尤其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精华,使之成为自身素养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教师还要围绕课文中某个论题,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阅读其他优秀的外国作品,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观点形成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学素养逐渐提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4.

[2] 时剑波.虚构中的隐喻——《〈变形记〉〈骑桶者〉等群文阅读》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20(09):63-66.

[3] 杨大忠.抛弃虚荣,“人性”复归——评佛来思节夫人的“感动”[J].现代语文,2011(02):121.

[4] 杨大忠.从课文拓向名著的三条途径[J].中学语文,2018(04):25-26.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研习外国作家
作家谈写作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和我的“作家梦”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