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以苏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作为基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基建工程质量、效率与建设成本有直接影响[1]。当前,部分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问题在于项目管理模式落后,与工程契合度较低。基于此,该文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以N高校基建工程项目为例,开展了项目管理创新模式的深入研究。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该文以某地区N高校作为依托,对该校二期新建工程学生宿舍楼项目进行研究。N高校属于国有公办高等学校,其二期新建工程学生宿舍楼项目建筑面积约为43208.8m2,包括地上建筑与地下建筑两个部分,其中,地上建筑6层。学生宿舍楼建筑规模以及对应的功能用途,见表1。
表1 宿舍楼建筑规模及功能
表1为N高校一期新建工程学生宿舍楼项目建筑规模及对应的功能用途。该工程总建设工期为420天,该研究随机选取二期新建工程中的某分部分项工程为研究对象,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建设工期为50天。经过该文的分析可知,当前,该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设计与实施两个方面。基于项目设计,存在招标图纸与施工图纸不符、各级设计单位意见不统一的问题[2]。基于项目施工方面,主要存在基建工程工作量较大、工程进度较慢、质量把控不到位、超出概算等问题。在掌握上述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相关信息后,进行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该文设计的项目管理创新模式中,首先,根据高校基建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与建设需求,建立匹配度较高的管理系统模型,对基建工程项目整体建设情况作出全面管理。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模型采用协同运行的模式,将基建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与施工水平作为模型输入层,保证输入层之间存在促进关系或抑制关系,形成交叉作用[3]。该文建立的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模型结构
如图1所示,为该文建立的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模型结构,通过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模型各个输入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基于模型各个输入层之间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全面提高管理系统模型运行的效率,为后续的工程项目创新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在上述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模型建立完毕后,接下来,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与施工风险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地协同创新管理。
首先,对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工序质量进行管理,全方位严格控制工程各道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而保证基建工程项目在施工进度内高质量地实现施工任务[4]。建立高校。
如图2所示,该文建立的高校基建工程进度与质量变化关系综合考虑了边际效用递减理论,TN为基建工程项目正常施工持续时间为400天时,其对应的工程施工质量百分比最高,在工程项目工序施工时间从400天缩短到200天时,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百分比TL下降至90%,工程项目工序施工时间从200天缩短到100天时,基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百分比TA下降至70%,随着工序施工时间的减少,对应的施工质量百分比呈现大幅度下滑趋势[5]。根据图2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建立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工序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如公式(1)所示。
图2 高校基建工程进度与质量变化关系示意图
式中:Qij为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工序施工质量;Tij为项目工序最优完工进度;Tijmax为项目工序的计划最长施工进度;Tijmin为项目工序的计划最短施工进度;Qijmax为项目工序的最优施工质量;Qijmin为项目工序的最差施工质量。通过表达式,获取项目施工质量与进度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以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为前提,控制施工进度,合理规划各个工序施工时间,促进施工人员高质量完成各工序的施工作业[6]。
在该基础上,对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可知,在当前基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不同程度与种类的施工风险,其中,最主要施工风险为项目的绿色施工水平,即施工阶段产生的环境污染,一旦施工阶段产生的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与改善,可能对高校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安全性[7]。因此,该文对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水平进行了全方位的控制管理。对上述建立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模型进行量化处理,得出项目绿色施工水平表达式:
式中:Mij为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水平;r为项目各施工阶段对高校环境污染的影响度;mij为施工因素污染值;Rij为项目施工产生污染物随工序施工的弥散进度;E为项目施工中所有污染因素的集合。基于模型量化表达式,获取绿色施工水平与项目施工进度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控制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对项目绿色施工水平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建立的项目管理系统模型的迭代运行,明确项目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与施工风险之间存在的动态关联,并通过协同创新管理的方式,对三者进行综合管理,全面提升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效率。
基于上述高校基建工程施工进度、质量与风险协同创新管理结束后,接下来,设定施工节点,并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施工节点进行管理评估,实现高校基建工程全方位、全过程创新管理的目标。
首先,根据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与特征,设定与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契合度较高的关键施工节点,施工节点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关键施工节点
如图3所示,该文设定的工程项目关键施工节点主要包括5个。依次对各个工程项目施工节点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控制管理,选取各个施工节点的分包负责人,全方位、全过程地保证各个施工节点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一旦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及时指出并改进。在各个施工节点对应的工序完成后,由相应的分包负责人对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进行总体验收,并填写工程验收单。在此基础上,通知基建工程技术质量部再次验收,合格后上报监理验收,待5个关键施工节点对应的工序均通过验收后,由相应的验收人员签字,并将验收单存储在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技术部,为后续的运维提供参考依据[8]。
根据该文设定的基建工程项目关键施工节点,结合上述建立的项目管理系统模型与工程作业的实际情况,引入专家打分评价方法原理,对各个施工节点对应的分类项进行评分,见表2。通过对施工节点进行全方位评估,进而实现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加快进度与风险协同创新管理的目标。
表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目标量化评分表
表2为该文构建的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关键施工节点对应的质量目标量化评分表,按照表2中的项目施工关键节点,划分了对应的节点分类项,并对各个分类项进行评估打分,统计基建工程项目在各个施工方面存在的质量差异,获取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关键节点对应的评估分数。基于基建工程项目关键施工节点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评估分数较低的分类项进行创新管理,保证基建工程项目在规定施工进度内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
以上是该文提出的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创新管理模式的整体设计流程。在该基础上,对该创新管理模式在N高校基建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判断该管理模式的可行性。N高校基建工程某分部分项工程各工序的施工耗时进行分析,绘制如图4所示的分项工程工序施工耗时网络图。
从图4能够看出各工序施工的具体耗时,按照耗时结果,对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进行全方位地统筹安排,该方式能够提高基建工程施工管理效果。为了更直观地验证该文提出管理创新模式的有效性,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设置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为对照组,该文提出的项目管理创新模式为实验组,将2种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采用协同功效系数分析方法与MATLAB分析软件,统计并对比基建工程项目各工序工期优化调整后,各工序对应的施工质量与绿色施工水平评估分数,结果见表3。
表3 2种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评估分数对比
图4 N高校基建工程某分部分项工程工序耗时网络图
从表3的评估分数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在两种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采用该文提出的管理模式,项目各工序施工质量评估分数均在0.94以上,绿色施工水平评估分数均在0.88以上;传统管理模式应用后,项目各工序施工质量评估分数最大为0.86,绿色施工水平评估分数最大为0.83。由此可见,该文提出的项目管理创新模式能够显著提升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与绿色施工水平,可行性较高,优势显著。
通过上述提出管理创新模式的全面研究,能够得出以下结论:从表3的项目工序施工质量与绿色施工水平评估分数对比结果可知,利用该文提出的管理创新模式对高校基建工程进行管理,能够显著提升各工序施工质量与绿色施工水平,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进度内完成施工任务。综合上述研究,该文提出的管理创新模式对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方便总体的高校施工管理,另一方面,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减少各施工阶段对高校环境产生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