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世翔
新闻是重要的宣传手段,在媒介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对信息质量的需求逐渐提升,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报道形式不断得到创新。当前的媒介市场竞争激烈,广播电视台发展式微,想要突破困境,必须要改革广播电视台传统的采访模式,努力发展和创新。同时,广播采访形式的创新会推动广播新闻报道的进步,从而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结合新媒介技术探索广播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已成为新闻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
目前对于广播记者采访进行创新研究的相关文献已有数百篇,但整体来看研究内容同质化明显,依然沿用传统观念分析问题,采访形式的创新并未和新媒介技术有机结合,该领域还有待持续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如何创新采访形式,怎样转变传统工作观念并切实将广播记者采访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研究广播电视台广播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有着积极影响,本文以广播电视台广播记者采访面临的挑战为基础分析问题,并提出创新采访形式的策略,以期为媒体在广播记者采访领域的改革提供思路。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互联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通俗地说,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社区群聊、微信运营、短视频制作、自媒体平台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在传统的媒体采访中,主要是对事件或者人物进行直接采访,包括街头采访、互动采访、电话采访等。这些传统的采访形式都是记者直接进行提问,是传统媒体的产物。在互联网技术没有普及的时候,这是主流的采访形式。但这种采访形式过于刻板和单一。在新媒体时代,一些新闻媒体的采访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街头采访、互动采访、电话采访等传统采访形式,而转变为5G采访、动画采访、直播采访等新型采访形式。这种新型采访形式越来越获得受众的喜爱与欢迎,这与传统单调的采访形式形成了对比。如果广播记者再不使用新的采访形式,只是使用传统缺乏新意的采访形式,则会降低媒体的影响力,不利于媒体的发展。所以广播记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新媒体时代采访形式的转变,顺应技术潮流,多种采访形式并用,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信息时代,人们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时效性是新闻的要件。传统采访流程需要首先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确定真实性后再进行报道,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有其他媒体也同时采访,两者比拼的就是时效性,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才能提高关注度或收视率。
在网络技术引领的融合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丰富,速度因网络的应用而达到瞬时传播,新闻亦可达到即时更新。而早期时效性一般、依赖于传统媒体的采访形式,也开始被时代淘汰。为了增加收视率和关注度,许多媒体组织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提升时效性。通过利用先进媒体设备,一个新闻事件结束半个小时就可见媒体成篇的报道,甚至有时候采访即报道。例如在2019年的“两会”上,资金技术一流的央视就使用了摄像机眼镜、5G覆盖、全景摄像机等,将“两会”现场采访的新闻信息向观众实时播出,提高了央视“两会”期间的收视率。现代社会,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新闻媒体的报道也必须迅速及时。广播记者采访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就必须保障时效性,这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为了得到更多受众的青睐,大众传播模式开始逐步转向精准定位受众信息需求的传播方式。特定的传媒只能为特定的受众而存在,媒介传播的对象不再是大众,而是分众。在此趋势下,传统媒体也必须调整方向,有针对性地向受众传递信息。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不仅是独家新闻,还包括对同一新闻内容的不同采访报道方式。一些新闻媒体经营许多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新闻等。 这些媒体平台上的新闻内容要符合媒体特色,就需要广播记者对采访方式的设计得当,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广播采访策划。例如针对年轻受众,广播记者在采访设计中就应考虑到多样化,采访中可以多利用画面,在采访之前与受众进行互动,了解受众关心的问题用网络化、幽默化的语言进行采访等。新闻媒体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考虑到受众的喜好,在广播采访策划过程中利用分众思维,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如此才能推动广播采访质量的提升,增加受众的关注度。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推动着新闻内容的丰富和报道形式的发展,各种传播符号与VR、AI等新技术结合使用,方便受众获取新闻,带来丰富的信息体验。随着新媒体的到来,整个新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广播采访工作往往需要记者现场采访之后再形成视频、音频或者文字形式的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往往只需要网络就能连线相关人物,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接收方式更便捷,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更加频繁。当传统媒体还在耗时耗力前往新闻现场时,新媒体的新闻工作人员可能已完成了任务。当前,广播记者的采访观念比较传统,原有的新闻观念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下广播采访工作的需要。但网络时代,受众早已习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信息便利,尤其是年轻受众群体,对一成不变的采访形式已经失去兴趣。为了满足受众对新闻行业的要求,广播电视台广播记者转变采访观念势在必行。
同时,由于媒介竞争激烈,存在争抢新闻的情况,广播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注重科学、人文关怀等,很容易造成社会矛盾,也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为了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采访观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法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内容,使采访观念适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从新闻媒体的整体性考虑对新闻内容进行设计采访。但是在新闻环境中,新旧观念仍处于过渡阶段,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业界推动采访观念加快转变。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应运而生,信息过剩使新闻传播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媒体的社会形象非常重要,因此必须重视采访的效果和质量,提升公信力。采访的过程充满困难和未知,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很难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广播记者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采访形式,需要吸收新技术,利用多种采访形式。同时,传统的采访报道虽然具备真实性,但形式老套单一,缺乏吸引力。新媒介环境下,受众面对海量信息的自主选择权增强,他们更喜爱形式生动、内容独特的采访节目,所以,创新采访形式是当前媒体行业的共同要求。
广播记者的采访工作是对社会中所发生的大事小情进行客观、公正、详细的记录。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还需要其具有创新性,这对广播记者的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创新思维的广播记者在采访与报道中往往能胜人一筹,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记者和行业的共同努力。首先应该培养广播记者采访的求异观念。所谓求异观念,即在广播采访获取内容的过程中,找到不同寻常的地方,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新闻内容。新闻媒体要鼓励广播记者大胆采访,在采访和报道中形成自己的思维特点,从不同视角剖析新闻事件。例如,关于国家农村改革政策引起农村生活变化的情况,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采访。有的广播记者采访是从农村人才回流的角度进行采访和报道,有的广播记者从党对农村政策的影响角度采访报道,有的广播记者采访则是关注农民餐桌的变化。新闻媒体记者从不同角度挖掘采访,能够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内容。
广播记者采访也要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思考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一系列新名词开始出现。比如“蓝瘦”“香菇”“佛系”等网络用语成为年轻人的热词,而新媒体时代的记者就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深入挖掘网络名词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颖的主题,采访和报道那些贴近生活、时代特点鲜明的新闻。广播记者在采访报道中细心观察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创新。
在培养广播记者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于为广播记者的思想注入活力,而技术能力则能把这些思想转化为现实。新媒体时代要求记者集采写编评能力于一身,要求记者掌握采访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新媒介技术。这些新兴的新媒介技术代表着未来新闻发展的方向,将使广播记者采访更加便利,让新闻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就AI技术而言,记者掌握并利用好AI技术,不仅可以整理繁琐的信息并找出重点,更可以运用AI进行广播采访,广播记者在采访中可以将自己的声音录入AI系统,通过AI系统合成的声音就接近于广播记者采访的原声,可以应用于广播记者无法亲临的采访现场之中,让受众耳目一新。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正在借助多种媒体技术向融合媒体过渡。融媒体是指利用多种媒介载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载体的优势,弥补某种媒介载体的缺陷,达到资源的兼容,以便更好地为受众服务。融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统媒体优势不再。新闻媒体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把握媒体融合的趋势,不断摸索采用多元的采访方式,丰富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融合媒体时代,采访要注重画面与声音的结合,侧重于强调受众感受。可以通过一些先进拍摄设备和音频处理设备,对声音和画面进行处理,让受众的体验感更强。在采访拍摄的过程中,要把握技术潮流,重置记者视角。在近年的“两会”新闻及其他重大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就利用了智能AR直播眼镜、5G客户终端设备、VR全景相机、“钢铁侠三代”等先进设备,充分保证现场采访直播画面质量的同时运用多种采访方式提升观众的收看体验。
在利用新媒体进行采访的同时,也可以将新旧媒体融合使用。例如,广播记者想要采访某位新闻人物,但是两者没有合适的时间,可以采用视频采访、电话采访的方式,将视频、音频保留,后期采用AI拟人技术进行处理。广播记者在采访之前,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与受众互动,了解受众欲知的问题,或者收集新闻线索作为采访素材。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采访,不能单纯依靠一种采访方式,需要多种方式并行,这样才能保证采访的质量,促进媒体点击率或收视率的提升。
一则新闻想要产生社会影响,关键在于内容是否真实吸引人。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有社会多样性的人群。这种多样性是指受众有着不同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等,只要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受众总是爱选择与他们利益相关、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闻,这时候就需要广播记者选取合适的新闻题材进行采访。
那么如何选取采访题材呢?首先要看信息内容针对性是否明显,新闻价值是否突出。这就要求广播记者在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受众有明确定位,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相应的采访策划。在传统的新闻采访题材中,多是关注政治、民生、经济方面的采访题材,而当受众长时间处于熟悉且笼统的信息环境之中,便迫切地想要了解和自身紧密相关的内容。这时候新闻媒体就应该考虑到受众的年龄层次、职业特征及受教育水平等,把采访题材锁定在那些较少涉及的领域,如科技、体育、文化、儿童、教育等方面。这些题材虽然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也出现过,但与传统广播采访题材相比数量有限。而传统广播采访题材中一些硬新闻相对较为客观、固化的问题,则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的形式为受众进行采访报道。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采访形式的创新需要传媒行业在认识时代背景的前提下积极掌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合理利用新媒体拓展创新广播采访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媒体也要注重培养广播记者采访的创新思维,不断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提高其采访能力,增加新闻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要转变固有的采访模式,加强内容针对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推动媒体采访形式创新升级。创新广播采访形式,才会带动新闻事业的发展。总之,新媒体背景下广播采访形式的创新不仅仅是转换采访形式,而是在保持新闻内容真实客观的基础上进行由思维推动行动的创新,从而推动广播电视台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