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
关键词:粮食作物;机收;减损
前言:我国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减少机收环节损耗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要抓好机收减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收获机械、机手操作保持良好技术状态这两个关键要素,紧盯主要粮食作物和“三夏”“双抢”“三秋”等重要农时,落实落细农机管理服务措施,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粮食机收作业质量,努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一、泗县主要农作物机收损失情况调查
泗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农机大县,是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县有耕地面积180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和大豆。截止目前,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49%,位居安徽省前列。多年来,泗县农机部门通过政策宣传、推广和试验示范、技术培训、购机补贴引导及项目推动,不断推进泗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路线得到推广普及和应用,有效提升了泗县整体农机化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经过实地调查,泗县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收损失情况是,小麦机收损失率为1.0~2.0%(JB/T5117-2017《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技术条件》要求,全喂入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总损失率≤1.2%);玉米机收损失率为1.2~3.7%(GB/T21962-2020《玉米收获机械技术重要条件》要求,收获总损失率≤3.5%);大豆機收损失率为1.5~5.2%(NY/T738-2020《大豆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要求,大豆收获总损失率≤5%)。泗县主要农作物机收损失率对照有关技术条件和质量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机收损失原因分析
(一)机械因素:
机械需更新换代。现有的主要农作物收获机具大多数机型老旧,原机设计不适应现代小麦高产的需要,需更新换代的机具较多。大多数老旧机具机械磨损大,机械整体性能下降,主要部位有:(1)滚筒转速过低或滚筒间隙过大;(2)钉齿使用时间过长,磨损严重;(3)清洁室等问题。
(二)技术因素:
一是机手对机械操作不熟练。如没有调整好拨禾轮的转速、高低和前后位置,以及没有调整好脱粒、清选等工作部件;二是收获方法选择不当。如对小麦收获时,没有选择适应的作业速度,没有根据小麦的含水率选择收获方法,没有掌握过熟或倒伏小麦的收获方法;三是个别机手没有根据作物地块选择正确的行走路线。
(三)其他因素:
一是农户承包地分布零散。小地块不利于大中型机械进行深耕深松作业。农户长期对承包地浅耕浅旋,从而导致土地耕作层变浅,作物根系下扎困难,加上播种量普遍偏大,田间通风较差,作物抗倒伏能力下降,在灌浆以后易发生倒伏,造成粮食减产,增加机收难度,加重了机收环节粮食损失。二是收割时机不当。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前期,含水率为20%是最佳收获时期。但大部分农户为减轻割后晒粮劳动量,普遍选择在小麦完熟后期,即含水率≤15%时进行机收,收割过晚,小麦穗头下垂,机械进田就会碰掉穗碰掉粒,加上机手操作不当,造成机收损失;玉米收获应在含水率30%左右条件下进行,若玉米的含水量过低,易导致在收获过程的籽粒剥落;大豆收获应在含水率15%左右条件下进行,否则豆荚容易炸裂,机收时籽粒破碎增多。此外,大豆结荚高度较低,受田间地表不平整因素影响,割台上下颠簸辐度较大,容易产生漏割现象。三是个别地块田管不到位。地里杂草多,在收割时秸秆经脱粒滚筒揉搓后进入清选机构的杂余较多,清选系统“消化不良”,造成抛撒损失。四是突发性灾害天气影响。突发气象灾害造成粮食作物倒伏、土地泥泞、成熟期变化等情况以及“小散偏”的地块条件,都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重要因素。五是机手劳动态度问题。部分机手为了抢农时多挣钱,进行收割作业时不作技术调整,造成田间粮食损失。六是没有形成有效监管。作物收获时一旦出现机收损失,需要有关部门和农户共同加强监管,确保减少损失。
三、几点建议
一是广泛开展机收减损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及短视频、明白纸、微信群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渠道,大力开展机收减损知识宣传、效果宣传、典型宣传,营造广大农机手、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推动按标按规作业。
二是加快“一户一田”推进。实现“一户一田”后,方便大中型农机集中开展作业,为作物生长、发育和收获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加强小麦、玉米、大豆机收作业质量标准的宣传贯彻,引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经常组织开展农机手培训,强化机手的节粮减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引导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做好机手培训工作,特别要强化新机手田间操作实训,切实提高规范作业能力。进一步加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环节管理,规范田间驾驶技能考试程序、严格考试标准。经常开展机械保养维修、减损技能等技术巡回指导,使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帮助机手正确调整机具参数、及时排除故障,降低收获损失。
四是项目引领示范。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有计划地对家庭农场或种田大户流转土地进行机械化整平作业,提高地块平整度,以利于播种和收获。加大事业经费投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利用召开现场会等形式组织机收减损示范,以项目引领促进机收减损。
五是提高装备质量。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收获机械。加快推进农机报废更新政策的落实,快速淘汰老旧收获机械,促进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宋鹏行.粮食作物机收减损问题浅析[J].山东农机化,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