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轴”“锦”“曝”“矣”四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弄懂并理解古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3.借助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明白“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明白“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2.借助关键字词展开想象,品鉴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赏画识人,了解“题跋”
1.欣赏戴嵩《斗牛图》。教师课件出示《斗牛图》,然后介绍:戴嵩是唐代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为历代收藏家所珍爱。学生赏画。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说说赏画感受。
2.了解苏轼。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苏轼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3.了解新体裁。师:苏轼不光是个诗人、词人,还是个书法家、画家,今天苏轼先生还将带我们学习一种新的体裁——题跋。教师结合戴嵩《斗牛图》介绍“题跋”的形式及作用。
4.引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嵩”的字形,说一说“嵩”及“书戴嵩画牛”的意思。
二、深入探究,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通文章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同桌相互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2.全班纠误。师:你发现同桌把哪些字读错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二)再读课文,初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弄懂课文意思。
(1)教师先考查学生对“曝”“矣”“尤”“然”等关键字的掌握情况,再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句子意思。考查方式:教师说出现代文,学生说出相应的古文;教师读出古文,学生翻译成现代文。
(2)学生互考。师:请同学们考考你的同桌,让同桌说说文章句子的意思。
(3)反馈、总结方法。教师请被考倒的同学说说自己被考倒的句子,其他同学帮助被考倒的同学弄懂句子的意思,并说明理解句子的方法。
2.思考主旨。師:在这篇题跋中,苏轼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能用原文回答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预设:因为农民耕种很拿手,织女织布很在行)
(三)深入角色,品鉴人物
1.走近杜处士。
(1)品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师:从这些语句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杜处士?(预设:热爱书画,尤其喜爱《斗牛图》)
(2)展开想象,体悟情感。师:杜处士很爱这幅画,他出外游玩,带着这幅画;他外出访友,带着这幅画;他接待友人,带着这幅画;他在家自斟自饮,还带着这幅画;不管他做什么都带着这幅画,他太喜欢这幅画了。
(3)角色代入,指导朗读。师:如果你是杜处士,你会怎么来读这几句话?如此喜爱书画的杜处士,牧童指出画违背常识,杜处士什么反应呢?(预设:处士笑而然之)
(4)联系对比,凸显品质。师:自己视若珍宝的宝贝,却被人指出有瑕疵,你会有什么反应呢?(预设:急得跳脚,与人争论,否定他人……)“处士笑而然之”,你觉得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预设:宽容大度)
(5)师:杜处士在这样的情况下笑了,他会怎么说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写一写。
(6)学生自主写话,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2.观其言,品其行——走近牧童。
(1)教师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师:请同学们自读并找出描写牧童动作、语言的词语。牧童看到这幅斗牛图,怎么做?怎么说呢?(预设:牧童拊掌大笑,说“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教师展示两牛相斗的动画,佐证牧童之言,引导学生理解“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思维补白:牧童拍手大笑,两牛相斗,尾巴搐入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却画着尾巴摇来摆去,错啦,这画画的人真是。(预设:太没常识了)
(2)入情入境,表演朗读。教师创设情境,看着《斗牛图》拍手大笑,让学生朗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学生读完,教师补白:这画画的人太没常识了!
学生分组以杜处士和牧童的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预设:天真可爱、观察细致)他为什么知道牛的尾巴在两股间抽搐?(预设:他整日与牛为伍,了解牛的习性)
(3)教师小结。师:牧童整天和牛在一起,相当了解牛的习性,才发现两牛相斗时尾巴是抽缩在两股之间的事实。牧童验证了(预设: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4)观照他人,学习品质。师:我们认识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人,回顾一下这两人的行为处事,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呢?(预设:学习杜处士的宽容大度;学习牧童的细心观察)
3.回顾全文,创编故事。
师:学完了这一篇题跋,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从杜处士的角度,或者从牧童的角度来讲述这一事件。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讲述故事,其他学生。从故事的完整性和精彩程度进行评价。
三、拓展延伸,强化主旨
1.拓展延伸。师: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其他的事情呢?教师出示下面词语,让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诗当问()词当问()
书当问()画当问()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再次点明主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2.课堂小结。师:通过学习《书戴嵩画牛》,我们明白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在学习文言文时不光要读对、读懂,还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品质,读透文言,理解文章主旨。
3.布置作业。师: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或者在生活中寻找、收集能证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一道理的事例与家人分享。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榜头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