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姜外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足跖腱膜炎38例疗效观察

2022-02-21 01:20陈胜前曾庆锡黄海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膜炎复发率有效率

陈胜前 曾庆锡 黄海样

广东省海丰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广东 海丰 516400

跖腱膜炎作为足跟痛最常见的疾病,因足底跖腱膜局部炎症为病理表现,表现为行走、站立时足底疼痛的临床症状[1],在常人中发病率约有8%~10%[2],运动员中则高达15%[3]。跖腱膜炎的治疗方法多,如皮质类固醇激素封闭治疗等,症状严重者行足底腱膜松解手术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治疗存在诱发跖腱膜断裂、脂肪垫萎缩、足底外侧神经损伤等风险,且对于足底腱膜松解手术创伤则较大,而保守治疗疗程长, 复发率高,病情多反复[4]。如何通过简便廉验、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治疗跖腱膜炎的方法是临床努力方向。中医认为跖腱膜炎归“筋伤”范畴,多因慢性劳损造成跖腱膜部筋部损伤,主要因人体正气不足,在外部劳损刺激下感受风湿寒三邪侵袭足底经络,导致足底经络痹阻,阳气失于宣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致。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易、廉等优势,绝大部分患者愿意接受。本研究采用红姜外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足跖腱膜炎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海丰县中医医院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骨伤科符合诊断标准的76名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41~63岁,平均(46.23±7.08)岁,病程范围4~7个月,平均病程(6.69±2.92)月。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1~62岁,平均(45.37±6.19)岁,病程范围1~9个月,平均病程(6.73±3.26)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年龄病程及性别(例)分布比较

1.2 诊断标准 足跖腱膜炎诊断标准[5]: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达数月至数年;②临床表现:以晨起负重下地时足跟跖面刺痛为主要表现,行走活动后疼痛缓解,但活动过多时疼痛再发及加重,可呈持续性疼痛;③体征:见足跟着力部软组织坚韧,压痛以足跟跖面偏内侧最明显,有的患者作足跖屈背伸活动亦疼痛;④跟骨X片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晚期可出现鸟嘴状骨刺形成。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配合治疗及随访。

1.4 排除标准 ①接受其他治疗者;②合并其他可以导致足底疼痛的疾病者;③不能耐受中药外洗及对外用膏药过敏者;④不能配合治疗及随访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理筋手法治疗,使用掌跟及大拇指,针对足底筋膜进行从前后推揉,以酸胀感为度,期间被动屈伸及旋转踝关节,并针对局部痛点进行拇指揉按,揉按的幅度要由小而大,力度由轻到重,每次15 min,每周3次。期间嘱咐患者足穿软垫鞋,鞋子松紧适中,注意足部保暖,避免长距离负重行走用共治疗2周。将吲哚美辛巴布膏(云南白药集团无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73015)贴于患侧足底,次日清晨去掉即可,以治疗4周为1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取红姜粉30 g、艾绒20 g、浴盐10 g,置于纱布包中,将药包置于100 ℃、2000 mL水的水盆中,待温度降至可耐受后,将患足浸入药液中浸泡30 min。中药沐足后擦干,每日1次,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评估: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疼痛程度:由患者根据其主观感受0~10标记数字表示疼痛程度,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剧烈。②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显效:正常行走时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疼痛明显缓解,仅在劳累后出现轻微疼痛;无效:疼痛无改善、无缓解。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总例数+例数/总例数。③复发率:随访6个月,对再次出现足跖腱膜炎症状及体征者则为复发,并统计复发病例数及复发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比较

2.2 两组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经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随访6个月,两组无退出或失访病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中痊愈15例(39.47%),显效11例(28.95%),好转10例(26.32%),无效2例(5.26%),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中痊愈11例(28.95%),显效12例(31.58%),好转12例(31.58%),无效3例(7.89%),总有效率81.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治疗有效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第6个月行电话随访,观察组中复发率11.11%(4/36)小于对照组中复发25.71%(9/35),两组复发率存在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论

跖腱膜炎由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引起的足底跖腱膜过度使用产生的慢性炎症所引起的,主要症状为清晨下床负重行走时疼痛明显,随着行走疼痛症状缓解,但行走过久后疼痛症状又加重,病情易反复发作。既往认为跖腱膜炎为跖腱膜局部急性炎症性表现,后期随着医疗进步越多认为其病因源于跖腱膜退行性改变及过度应力刺激导致跖腱膜的慢性炎症[7]。跖腱膜炎组织病理改变为胶原变性伴纤维定向障碍,黏液样基质增多及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改变跖腱膜弹性减低[8],跖腱膜起点的钙化以及骨刺的形成。对于跖腱膜炎治疗,Urovitz等[9]认为跖腱膜炎三阶梯式疗法,Michelesson等[10]提出了跖腱膜炎三模式四阶段升阶梯综合治疗方案。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有:牵张训练、穿带足部矫形器和夜间夹板的应用、口服NSAIDs类消炎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封闭治疗等,症状严重者行足底腱膜松解手术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治疗存在诱发跖腱膜断裂、脂肪垫萎缩、足底外侧神经损伤等风险,而足底腱膜松解手术创伤则较大,花费较高。跖腱膜炎的治疗方法虽多,但保守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病情多反复[11]。故如何通过简便廉验、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治疗跖腱膜炎的方法是临床努力方向。

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易、廉等优势,绝大部分患者愿意接受。跖腱膜炎在隶属于中医“筋伤”范畴,多因慢性劳损造成跖腱膜部筋部损伤,主要因人体正气不足,在外部劳损刺激下感受风湿寒三邪侵袭足底经络,导致足底经络痹阻,阳气失于宣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 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通过传统理筋手法,能够疏通足底疏通经气,并有效解除高张力的跖筋膜,减少炎症刺激,且通过局部的揉按刺激可以改善足底的局部血供及新陈代谢,促进加速炎性吸收。另外吲哚美辛巴布膏外用亦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足底跖腱膜部局部炎症[12]。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红姜外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疼痛的改善情况优于单纯理筋手法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中痊愈15例(39.47%),显效11例(28.95%),好转10例(26.32%),无效2例(5.26%),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中痊愈11(28.95%),显效12例(31.58%),好转12例(31.58%),无效3例(7.89%),总有效率81.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治疗有效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第6个月行电话随访,观察组中复发率11.11%(4/36)小于对照组中复发25.71%(9/35),两组复发率存在差异性(P<0.05)。说明红姜外洗能更好的降低复发率。

中药外洗治疗可使中药成分通过皮肤吸收,直达患处[13-14]。红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varrubrum)是生姜的一种变种,主要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我国四川等地,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其性味与生姜相似,味辛、温[15]。其药用功能是促进血液循环、痛经、除湿,主治跌打损伤,骨结构断裂,月经不调,痛经,劳伤咳嗽,风湿疼痛和外伤出血[16-17]。中药外洗方由红姜为主、配合艾叶、浴盐,艾叶温阳散寒止痛;以达温阳行气舒筋通络止痛之效。《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跖腱膜炎因在外部劳损刺激下感受风湿寒三邪侵袭足底经络,导致足底经络痹阻,阳气失于宣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致。本次红姜外主药的外洗方在配合理筋手法下,可宣痛足底阳气,使其通行于血脉。 阳气通达,则血脉充盈而流畅则外邪不可入侵,有效降低复发。

综上所述,红姜外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及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足跖腱膜炎的能减轻疼痛情况、减轻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临床遇到病因病机相似的疾病,如腱鞘炎、肌筋膜炎,皆可应用印尼红姜外洗配合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足跖腱膜炎的临床治疗。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长期疗效还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膜炎复发率有效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很有效率
消化道溃疡能否预防复发
中药烫疗联合冲和软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