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马,少年驰骋天地间

2022-02-21 02:49赵昱洁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1期
关键词:玫瑰色崇明晚霞

这就是我

我是来自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九年级forever中队的赵昱洁,笔名温顾南浔,也叫曾几何时相忘。

爱好写作摄影,国画也曾接触过五年,玩过机器人的拼装和AI的操控,喜欢在田径场上肆意奔跑,也喜欢在辩论赛上大展风采。

天蝎座的最后一天,带着一些天蝎的好强和射手的自由,最喜欢盛夏,最爱的歌是《盛夏光年》,最喜欢的诗是:“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座右銘:且挨过三冬四夏,雪尽后再看梅花。

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我很小的时候便识字读书,但真正开始写作,是在二年级。那时我碰见了一位很喜欢我的语文老师,她鼓励每个学生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幼时不喜与人交谈,心中却有很多话要说,于是就都写在日记上,与老师分享,一开始是文不达意的几句话、几个词,久而久之就写成了一篇篇文章。

我的母亲帮我将孩童奇妙的幻想打成电子稿投出,三年级,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张稿费单。随后便是水到渠成一般的,一篇篇写,一篇篇投,一点点中。

写作好像已经成为了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习惯。失意时写一篇文章让自己积极起来,面对美景时写一篇文章将其记叙下来,生活中的琐碎平常,少年人的意气风发,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活中素材和灵感的来源。

好像成长的每一点重大转折口上,都有写作的身影。

现在的我依然不辍笔尖,坚持写作,而其他的爱好似乎是与写作完美的相辅相成了。我写下我摄影时的故事,又用文字为自己的摄影作品说明。

以笔为马,少年人驰骋在浩瀚的天地间。

他们眼中的赵昱洁:

赵昱洁和我的交集是在记者团,她小小的身影背着照相机,手里拿着采访本和笔,那样子就像一个成熟的大记者。

——记者团成员 薛元元

我和赵昱洁认识也有将近三年时间了,在这三年里她一直坚持着写作这一爱好。她对生活有一种独有的体会和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文笔间蕴含的是她温柔的内心和过人的情商。

——华二初中九年<5>班  张轩豪

我是赵昱洁的同班同学,记忆中,她一直热爱文学,善于写作。她的文章观察入微,感人至深。她是一个性格真率的小朋友。

——华二初中九年<4>班  鲜宇洋

佳作赏析

故乡的糕

/赵昱洁

在家乡,我特别喜欢看外婆做糕。

从配米到蒸制,每一步都是生活的艺术。

白花花的糯米从袋子中滑进盆子里,外婆小心地控制着糯米的量。

“放多了要黏牙的,你和老头子就都不愿意吃咯!而且这个糯米必须得是我们这里的,不然味儿就不地道。”

加水泡发,外婆总是精准地掐着时间,看细长的糯米涨胖成圆润润的样子,打粉与和料也毫不马虎,都有讲究的道理在里面。

尤其是和料,至今想起仍觉得不同寻常。

外婆做糕,一次性就会做个十多种,送给街坊邻居亲朋好友,每一个的料都不尽相同。

给老一辈的,往馅料里和的尽是些红枣、核桃仁、瓜子仁,再加以些许葡萄干配色,收到的阿婆和爷叔都笑开了脸上的皱纹。给家里有小孩子的,就放蜜饯和红绿果脯丝,还有葡萄干和香香脆脆的松仁,据大人们说啊,孩子们尽挑外婆做的崇明糕吃,其他配料的崇明糕他们买了孩子也不吃。

我也问过外婆为什么要这样和料、做糕,不是费时间吗?

那时外婆笑着跟我说:“这里面的门道,我们阿浔懂事了就知道咯。为每个人考虑啊,是很重要的。”

如今倒是有点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了,小小的一份糕里,藏着外婆的处事之道。而每一份送出去的崇明糕,都是一份心意和一缕关怀。

蒸糕是去一家小店里蒸的,外婆笑呵呵地跟他们嘱咐蒸的时间和度,等那水化成白茫茫的一缕缕烟升腾、弥漫着时,热腾腾的崇明糕也就蒸制熟了。

那烟,很轻,很香甜,似是人间烟火的味道。

而每次蒸完,付好钱,外婆也总会留下一大块糕给小店。

蒸完之后冷却,想吃时只需再次蒸热,或是切丝做酒酿糕丝汤。白白的糕中点缀着红绿的配料,扑鼻便是糕的清香,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回忆起时已经被勾起了味蕾。

讲真说,崇明糕是没有西式的糕点好吃的,但它妙就妙在那份地道的崇明味,好就好在外婆做糕时的那份温暖,美就美在那伴随着糕入口升腾而出的乡情。

它寄托着崇明的味道,寄托着儿时的回忆,蕴含着外婆那份温柔通透的处事道理,也蕴含着浓厚的乡情。

或许是江南水乡婉转,故乡的风土人情温暖着岁月,每当思绪触及,都能生出温柔情愫。家乡的糕,便是载着这情愫的纸飞机,飞过长江之隔,到那崇明岛上。

想尝一口,故乡的糕。

想闻一缕,蒸糕的烟。

想回一次,巷陌的家。

教师点评:

“思乡”是写作的母题,“借物写人”也是常用的写作手法,但眷恋故乡的落点在“真心待人”上的文章却不多见。用料制作的诚心实意,无论亲疏的体贴关怀,把乡人当家人的真心,字里行间满溢出外婆的崇明糕所承载的三层情意。外婆相信,真心是能从食物里尝出来的。作者语言老道,描摹细致,多感官多层次表现家乡的滋味,难得的佳作。

——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 李安生老师

佳作赏析

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最美的晚霞

/赵昱洁

下课的铃声奏响,一个小时的晚自习到了尾声。九月的上海还停留在夏日,教室里开着空调都挡不住渗入衣裳的闷热,钢笔还握在手中,不小心在纸上晕出一个墨点。

初三的日子,疲倦和奋斗相伴,日复一日。

人,已经瘫在椅子上如抽去脊柱的软泥。

没有人在这休息的半个小时内走出去,除了细声的交谈就是纸笔摩擦的沙沙声,我瘫倒后又坐起,準备翻到下一套练习卷,余光却看见一道玫红色。

抬眸远眺,落日的余晖仍眷恋着大地,天空中的云染上了一层瑰金。

“砰”一声,我摔笔、起身,直朝着那晚霞走去,留一室笔尖仍在纸上的同学。我就趁着宝贵的30分钟,径直地、不顾一切地朝着那晚霞走去。我穿过长长的走道,踏下层层的台阶,来到空旷的操场,注视着晚霞,想要漫步进晚霞里。

只顾盯着眼前的卷子和一个个鲜红的分数,我差点遗漏今日玫瑰色的晚霞。这样浪漫瑰丽的颜色,绵延灵动的云彩,只令人感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我绕着塑胶跑道走了一圈又一圈,心觉与晚霞近了一点又一点,我真的很想走进这玫瑰色的晚霞,迎着微薄的风和透过梧桐叶细碎的夕阳,走进这云彩里去。

直到时间一点点流走,晚霞一点点归家,白日一步步落幕,我都注视着这晚霞,渴望烙印在心中,在往后的日子里能回忆起来。那么,记忆里的初三就是玫瑰色的。

一步步回到教室,教室里却不如之前那般安静,充满了鲜活的气息。坐在窗边的人,头都要伸出窗外了;不知是谁开了一包薯片,结果人人来拿一把,几下就抓没了;走廊上出现了晃动的人影,他们看到我就问:“浔,你刚才去哪儿了啊?”

我示意他们抬头,是些许归去了些的玫瑰色晚霞。

几个青春少年就站在教学楼最高的这一层,望着未散去的晚霞和落日的温柔。

些许回神,半个小时就到了。铃声一响,我们便已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做题了。

只是似乎有什么不同了。

不是日复一日的疲倦与坚持,而是偶尔遇见的美好,滋润了我们的心灵,为枯燥的初三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这是一场我与晚霞的邂逅,也是我上初三后的第一堂心理课——累时抬头看天,还有晚霞与云。

这是奋斗拼搏的一年,但这不仅是奋斗拼搏的一年,这更是我们成长的一年。

也记得,出去吹温柔的风,邂逅最美的晚霞。

教师点评:

“偷得浮生半日闲”对于初三学子来说已成奢侈,偷得浮生“半刻”闲亦是幸福。文章以日常学习视角切入,富有生活气息的同时显露小作者细心观察的功力,浪漫瑰丽的晚霞、绵延灵动的云彩、微薄的风、叶间细碎的夕阳共同构成一幅晚霞余晖美景图。语言流畅自如,过渡承接自然,抒怀真挚可感,哲思感悟卒章显志,呼应文题结构谨严,好文一篇。

——东北师范大学华蕴实验学校 王隽凤老师

猜你喜欢
玫瑰色崇明晚霞
晚霞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晚霞真美
玫瑰色的海螺
晚霞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单身女人的玫瑰色生活
为了晚霞绚烂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上海崇明 超市工作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