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以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最为突出,各大高校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网络系统,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本文也将以信息化时代为宏观背景,针对高校面临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探讨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意义,并阐述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列举出改革的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现状;解决方法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网络是线上开放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虚拟性,群众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必须要承担潜在的风险,在这其中,信息安全问题就是最为突出的。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用户本身的信息权益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包括病毒入侵或者是黑客攻击等等。高校作为管理人才的核心阵地,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做出有效的监督,维护学生的利益,保障自身的权益。
一、分析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防护必要价值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牵涉到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这两个核心部分,系统安全强调的是网络设备的硬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这三个板块,信息安全牵涉到不同数据的储存和传输,与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密切相连。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必须要依靠特定的技术作为支撑,需要结合有效的手段和保护措施,维护系统安全运行,由此来提高数据的合法性,保密性以及可利用性[1]。值得注意的是,就日常的生产生活来讲,部分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并不是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由于组织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例如网络操作规范不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疏忽,安全事件防御机制欠缺等等,以上这些都牵涉到师生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关乎高校事业的发展。所以,为了保证教育的稳定性,必须要展开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二、分析高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层出不穷的技术问题
教育自始至终都是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也在宏观上加大了对高校建设的投资力度,这也为信息化的升级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计算机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是教育信息化最为鲜明的体现,在这一态势的影响下,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也逐渐实现了工具的置换,取代了黑板和粉笔这一组合,进一步完善了高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优化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就是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给各个高校带来的引导,教育管理者越来越注重信息化的升级。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配备了防火墙,中心路由器和行为审计等多种技术来对系统进行防护,这些做法的确为校园上网增加了安全保障,但并没有完全解决潜在的危机和隐患[2]。
(二)研究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拓展校园信息系统的时候,都会把重点放在专业资源整合和校园网络覆盖程度上,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校园网络的包容性,接纳更多的用户访问需求,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却始终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网络系统没有获得有效的保护和监督。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尤为迅捷的,高校在完善校内网络的同时,也要让其接触广域网,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落实计算机网络防护技术,一旦系统遭到了外界的侵蚀和干扰,就很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高校的机密文件也有可能被就此泄露。在这里,计算机网络系统囊括了非常复杂的师生信息,甚至也牵涉到内部科研机密数据,一旦这些资料被黑客所窃取,高校本身的竞争力就会受到极大的破坏,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也会受到影响。
(三)技术队伍并不扎实
高校在展开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时候,并没有引进专业的人才,只是邀请学校内部人员进行兼职。这也就意味着,很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掌握的知识只是皮毛,并没有深入分析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规律,即便是遇到了安全问题,管理人员也无法做出灵活的判断,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系统操作人员还兼任其他工作,所以也很难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研究这一领域。如果高校计算机技术队伍面临严重的人才缺口,那么人才管理也会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高校必须要更加重视对先进人才的引进和招聘,并做好对现有人才的技术培训[3]。
三、分析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应用的方法
(一)优化开放式系统的安全性能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强调,高校所建构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所以在安装系统的时候,也必须要注重对其安全性能的优化,要考虑windows这一基层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必要的提前准备,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NTFS文件,这样可以对内部文件和权限做出更加精准性的管理。另外,高校也应当对计算机系统设置登录密码,密码的形式不能过于简单,而是要把数字和字母结合到一起,排列成无规则的组合[4]。一般情况下密碼的长度越强,安全性也就更加突出,密码在设置完毕之后应当做好适当的保护,不能随意的泄露出去。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常运行也需要获得定期的维护,管理人员要及时修复补丁,清理垃圾,提高网络运行的速度,为师生创造更多的便利。
(二)结合不同的防范技术
网络病毒是侵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元凶,病毒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入侵的方式也五花八门,高校必须要使用强有力的手段遏制其传播。在这里,必须要安装高性能的杀毒软件,针对计算机系统做出全方位的维护和检测,即便是发现了病毒入侵的现象,也可以进行强有力的阻止。并且,学生在使用校园网查询资源的时候,也必须遵守校园网使用的基本需求,这也可以降低病毒入侵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黑客攻击也是破坏系统稳定性的原因,高校应当分析黑客攻击的部分和攻击的手法,而且要关闭不相关的网络端口,尽可能的阻挡黑客入侵的路径,师生也要注重维护自己的社交账号,做好校园网络上的身份验证。还有,高校也应当引进先进的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针对的是网络访问这一环节,能够通过预先隔离或者是屏蔽来抵御外界的入侵。从技术角度来看,防火墙是以系统内部的访问权限为依托的,用户在进行网络连接之后,能够直接通过防火墙来发现不正常的服务器请求,然后按照设定的权限进行自动过滤,最终再作出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加密技术也可以为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这一技术可以对IP进行封装加密处理,由此来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减少因为IP地址而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相对于防火墙技术而言,加密技术的使用要更加灵活,具有更强的适用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高校网络系统需求,但并不能审核网络知识安全较为薄弱的人,所以也要结合相应的安全认证手段。
(三)做好宣传和推广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直接牵涉到高校的经济利益和办学效益,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只是依靠计算机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广大师生的力量。因此,高校要加强思想上的宣传和推广,要针对安全防护这一主题做好一系列的推广,通过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其他线上平台,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问题,让他们认识到潜在的风险,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并自主约束行为和思想,这样也可以让师生共同集中力量,排除外界的风险和隐患。
(四)构建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网络破坏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避免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数据资料遭到破坏。同时,安全管理机制也可以进一步明确系统运行的规章和秩序,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引,减弱系统内部的冲突和矛盾,为对外信息交流提供有效的保障。在这里,计算机的使用者和系统管理员应当共同针对网络安全的维护作出努力,双方要及时沟通意见,师生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时候,也要做好加密处理,并通过计算机手段把重要的数据转化为乱码,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传送目的达成以后,再利用相同的手法将其还原,这样一来信息就可以排除外界的恶意攻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高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维护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是构建长效安全防卫机制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技术的灵活运用,防护工作的宣传与普及,管理人才的引进和筛选,机制的完善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方法,充分结合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高校也应当联合局域网进一步拓展系统的适配性。
参考文献:
[1] 刘琼. 信息化時代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探索[J]. 信息记录材料, 2020, 21(4):2.
[2] 胡威, 赵占领, 韩雨,等.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技术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 022(001):170-172.
[3]周光前.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J]. 信息与电脑, 2019, 031(024):189-190,193.
作者简介:郎美娜(1982.12-),女,汉族,吉林蛟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