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玛吉
摘要:马传染性贫血是一种由圆形病毒引起的单蹄兽的慢性传染病,发病后治疗难度较大,传染性较强,一旦形成大规模的传染就会给整个马业造成严重的损失。青海是马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该地的自然资源丰富、水量丰沛、草原辽阔,在养马产业上有着独特的优势,马业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但是马传染性贫血的发展还严重影响着当地的马业发展水平。基于此,本文就一起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处置及后续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当地的养殖户在该病的防控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处置;防控
引言
畜牧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海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马业养殖发展迅速,但是马傳染性贫血病的发生也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马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该病已经被国际兽疫局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做好其防控工作势在必行。
1马传染性贫血病概述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一种满星城焕然并,该病毒属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其直径在80~135nm,外观呈卵圆形,同时该病毒有群特异性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等2种抗原,存在于病毒衣壳蛋白,是一种可溶性核蛋白抗原,破坏病毒颗粒的外部结构后才能释放出来。马传染性贫血只感染马属动物,其中,马的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且无品种、性别、年龄的差异。每年夏季和秋季使该病的高发期,并呈现地方流行性的特征,其传染源为发病马和带毒马,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乳、粪、尿、精液、眼屎、鼻液、唾液等)等都带有大量的病毒,排到外界以后就会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不断的感染健康的马群,除此以外,该病还会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或者是虻、蚊、刺蝇及蠓等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播。患病的马主要表现出急性型、亚急性型以及慢性型等几种症状,其中表现为急性型的病马一般是突然发病的病马,其体温会突然升高到39~40℃以上,之后会短时间降温,然后再升高到40~41℃以上,之后在持续的高温下病马最终死亡,病程短的3~5d,最长的不超过1个月;表现为亚急性型的病马的病程较长,超过了1个月,但是两个月之内也会死亡,期间会呈现反复发作的间歇热和温差倒转现象,有时候体温升高到39.5~40.5℃并持续4~6d,如果发热次数减少且无热期变长的话,病马会逐渐转变为慢性型;表现为慢性型的病马一般存在于老疫区,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也不会超过40℃或者以上[1]。
2一起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处置情况
2.1发病情况
2021年9月下旬,青海某区一基层养马场的一匹马出现了反复发热的情况,上报后该地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开展了检疫,经市疫控中心化验室复检后确诊其为马传贫阳性。该马匹毛色为黑红色,年龄6岁,属普通马,养殖场负责人称此马于2021年5月上旬又外地购入,购入后隔离了一周,观察无异常后混入的原有马群中,之后出现了食欲下降,深深状态不好,时常有发热情况。
2.2诊断
由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情比较复杂,该马匹有表现出了慢性型的症状,并呈持续时间较长,根据其临床症状以及检疫结构从何分析后发现该么皮患有马传染性贫血病。除此以外,还需要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因此采用了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马传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马传贫病原分离鉴定,由此可以确诊该马匹患有马传染性贫血病,检疫确定的阳性马,应坚决扑杀。以此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病马能够被及时诊断出,避免造成大范围的流行。
2.3无害化处理
马传染性贫血并已经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相关措施。上述病例确诊以后,疾控中心立即采取了措施,按照《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规定对其急性扑杀,同时其尸体以及排泄物进行了深埋处理。除此以外,该病毒的传染性较强,因此还需要对整个养殖场进行检疫,消毒等,采用石灰+复合酚消毒液,按比例1∶300配置成混合消毒液喷洒消毒,除此以外,还需要看护好深埋的动物尸体,隔离整个养殖场并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进行上报,查出阳性马必须立即全部扑杀,对疑似马匹则必须要采取隔离措施,待确诊后再行处理[2]。
3马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措施
3.1开展疫病检疫净化工作
按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动物疫病检疫净化的要求,组织动物检疫净化工作和全年常态化马属动物检疫净化工作。除进行测温、临诊及血液检查外,以1个月的间隔做3次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试验。临诊综合诊断、补体结合反应或琼脂扩散试验,任何一种方法判定为阳性的马、骡,都是马传贫病马。对有变化可疑的病马,应立即隔离分化。
3.2严格产地检疫管理
如果马匹需要调出移动的话,需要对其开具产地检疫证明,对马匹进行临床检查,只有临床健康,检疫和免疫均在有效期才能够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同时新购进的马匹必须要进行检疫,隔离饲养一个月以后再混入原有的马群。
3.3落实消毒制度,切断传染病的传播
消毒工作降低该病大范围传播的重要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如菌毒克、二氧化硫、聚维酮碘等药物对该区域进行全面的消毒,确保彻底消灭传染源。
3.4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也是进行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检疫工作完成以后将病马、假定健康马分群,之后就可以对假定健康马接种马传贫驴白细胞活疫苗。需要注意,注射疫苗以后一般不再做定期检疫,出现临诊症状的病马时仍按规定进行扑杀处理。疫区在注苗后6个月,经临诊综合诊断,未检出传贫病马时,即可解除封锁。
结语
综上所述,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发生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因此要在养殖过程及时隔离病马并进行扑杀,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在之后的防控工作中更是要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开展检疫净化工作,尽可能的减少该病的传播,降低养殖场的损失,以此来保障养马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杰.马传染性贫血病处置及净化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09):91-92.
[2]汪连成,杨军.马传染性贫血的诊断和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0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