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
全球已迈入大数据时代,在中国教育领域中,大数据对教学模式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也面临改革创新。
文章对大数据时代的内涵进行了浅析,并较为具体地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在变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及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对于思政教育变革的新要求,最后简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即思政教育改革须有新理念,思政教育改革须有新理论,思政教育改革须有新内容,思政教育改革须有新力量。
一、大数据时代内涵浅析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也迅猛抬头,渗透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社会发展迈入大数据时代。对于何谓大数据,众多研究学者根据其复杂性、价值以及数据体量规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析。2011年,顶尖咨询公司麦肯锡从各种关于大数据内涵解释中提炼要点,以其体量特性重新对其内涵进行阐述,界定大数据为一类数据集合,该集合规模巨大,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数据库系统所能收集承载的程度。目前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较为信服以上界定。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
对于高校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往小处说应是高校教育的目标,往大处讲亦是国家教育层面的要求。当今,经济社会变革时有发生并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中国已然迈入新经济征程。纷繁复杂却又充满机会的社会环境,对高校学生的思政状况以及面临未来挑战的心理状态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高校应通过相关课程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并培养正确的思政素质素养,侧重于对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引导,提早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在大数据环境中,思政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心理状态,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均十分有益;不仅如此,思政教育还能促进和谐社会创建。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建设新一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生力军,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有益于他们更加关注自身面貌的提升;思政教育能培养高校学生的道德心理素质,帮助其应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困难阻碍,为其良好职业生涯的开端埋下一颗积极的种子。鉴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当下的思政教育应更关注将时下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融于其中,使高校学生能够超前树立认知并依据变化调整个人定位,同时帮助他们反观自身,对错误的观念和态度进行自省,进而面对未来的信念更为坚定和积极,带着坚定信念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未来的事业发展中。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愈广泛且深入,这也深深地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其不仅使教育工作内容极大丰富化,也使高校学生获取信息更为便利。具体而言,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如视频图像等均能作为思政教育的补充素材,使得思政讲堂更为生动,为思政教育增添动力,且信息传播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这使得高校学生更易于获取相关资讯。在夹杂不同文化思想的海量资讯的冲击下,思政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并相应调整教学内容以更为适应学生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此外,应当拓展教育视野,信息化大背景下,信息的快速传递扩散,使得人类的视野得到空前扩大,思维也得到极大解放,思政教育应适应这种变化带来的思想革新,认识到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人们的认知水平已今非昔比,应对教育理念和模式进行革新。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一)思政教育改革须有新理念
大数据时代,教学改革面临新挑战,同时发展也充满众多新机遇,为把握新机遇,在改革工作中应利用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并且充分使用科学教学手段,对学生思政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为实现上述目标,第一步,教育应更加民主化。传统方式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应有所改变,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社会思想愈发开放,这也深深影响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获取海量信息,习得新事物,学习新思想,远超传统方式下想象思维,因此教师对教育资源及信息难以完全把控。现代化的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改变以往的观念理念,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参与度,教育者同时应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感觉与其相处是对等的,从根本上讲究民主教学;第二步,教育者自身应强化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水平。网络中的重要有用资源浩如烟海,教育者应能够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并且将其融入既有教学中,逐步借助该种方式提升对大数据的掌握。第三步,大数据背景下,应具备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大数据发展使得信息渠道来自四面八方,人们仅仅通过电脑就能获取千里之外异国他乡的信息,因此思政教育者接触相关信息时,应用全球化的眼界,将西方先进理念引入本土教学,使其结合互补,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唯有教育者坚持不懈努力,不断完善提升个人思维及思想境界,高校学生才有可能获得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良好教育教学。
(二)思政教育改革须有新理论
思政教育的理论创新是新教学模式得以落地实现的先决条件。成熟的理论是践行实践的稳固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思政教育改革初期,应形成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正确认知,不仅要熟识其对教学产生的作用影响,还应熟练掌握技术手段,这是时代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思政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与此同时,在落实工作时,还应充分关注思政教育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展,相关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后,预期能够解决哪些现有问题以及很可能会新增哪些问题。思政工作者要看清现实形势,敢于借鉴,取其精华,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创新。
(三)思政教育改革须有新内容
思政教育改革离不开内容的创新,教学改革过程中,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是教育的重点。具体来看,可以从如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普及针对性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现阶段,高校学生对于“四个自信”知之甚少,不够了解,这使得其极易忽视传统文化之精华,因而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高校生产生的影响,应将其融入“四个自信”教育教学中,并加以强化。二是教学应考虑是否能够有效结合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为了避免西方理念思潮通过信息技术的大量涌入削弱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思政教育应同时引入民族文化,并加强培养。
(四)思政教育改革须有新力量
在思政教育改革的同時,对于担任教育改革工作者的教师的业务胜任能力要格外关注,毕竟作为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信息知识的重要媒介,其对于教学的作用不可或缺。因而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无论是其专业胜任能力抑或是职业方面的综合素养,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且该影响对高校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发出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的呐喊,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在高校实施改革时,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也是极其必要的。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实施:第一步,高校应充分借力新闻时事,在高效教育者中普及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深刻了解相关工作的重要地位。第二步,对于高水平师资队伍组建而言,储备充足的资金极其重要,故高校需借助多种渠道融通资金,做足准备。第三步,建立健全教职人员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想培训教育,对教师的培训可以采用主题座谈会的形式。就相关制度的制定而言,高校可以考虑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并应考虑高校学生目前所处的学习阶段状态,综合起来考虑相关制度的体系构建。此外,对教师的工作成果应予以定期考核。
五、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生思想及身心变化情况有了初步认识,高校应予以重点关注,并结合当前形势,进行教育教学革新,相关工作已刻不容缓。与此同时,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性并对其充分了解,尤其是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借力科学的信息化手段进行针对性的合理引导,从而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玉锋,李志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路径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4):139-140+143.
[2]王增宝.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吉林教育,2019(42):9-10.
[3]孙雯.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5):31+33.
(作者单位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