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鸣
本周一,东方财富因为未知原因暴跌13.36%。有的说是因为东方财富申请注册“关灯吃面”商标,引来了某种神秘力量导致下跌;有的说是“东财转3”提前赎回导致的,但都似是而非,没个准儿。
这一幕也出现在上周的茅指数和宁组合们当中,到了本周,这些龙头都有一定的反弹,好像要重回C位。
如果看看A股市场最近总体的日成交额,就会发现,无论是反弹或是调整,单日成交额已经连续16个交易日低于1万亿元。1万亿元是A股市场保持活跃的基础,低于这个数字往往代表着市场活跃度偏弱,资金参与热情不高。换句话说,现在是场内存量资金博弈,而存量资金实际也有调仓的需求,如果出现市场承接乏力或者机构资金有较大赎回,那么机构重仓股莫名其妙的出现大跌就成为可能了。
那么,怎么避免自己的持仓股不出现这种情况呢?估计要靠运气了,因为谁也说不准。
另外就是在市场重回活跃之前多看少动,除非自己十分确信某只标的出现明显机会。正如在刚刚开完的DailyJournal股东会上董事会主席查理·芒格所说:“我关注的还是价值到底是什么,需要把钱投向哪里。我尽可能的希望在逆风或者是逆流的情况下能够游泳,但是我不会去判断逆风或逆流从哪里来。如果你是一位长期的投资者,那么就需要忍受一些周期性的波动。”
投资人社区主持人李壮
今年以来,以消费、医药为主的“茅指数”和新兴行业龙头股组成的“宁组合”风光不再,尽管本周有所企稳,但二者都面临估值较高、涨幅巨大的窘境,在技术面走势元气大伤之后,大部分品种都需要“以时间换空间”来进一步整固,等待业绩追上股价的脚步。而近期“中字头”为首的低估值大蓝筹补位护盘,虽然有一定的低估值修复的合理因素,但也将面临双重“天花板”的制约。相比之下,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里,关注具备“乌鸡变凤凰”潜质的国企改革公司,将是投资者在低估值蓝筹修复之后“弯道超车”的关键。
虽然“茅指数”和“宁组合”被赋予不同的内涵,“茅指数”更侧重内需行业,“宁组合”则科技含量较高,但二者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市值较大;二是业绩存在增长的预期。对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在业绩和流动性俱佳的“茅指数”和“宁组合”当中淘金,不仅可以“师出有名”打出价值投资的旗号,还可以在上市公司家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缩小包围圈”,降低选股难度。而在启动之初,“茅指数”和“宁组合”在估值和成长性方面,确实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公募等机构抱团“茅指数”和“宁组合”,不断营造赚钱效应,带动更多的资金涌入公募基金,而“新增血液”又进一步推高“茅指数”和“宁组合”股价,不断实现“正反馈”。
“正反馈”看起来很美好,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正反馈”终有曲终人散的一天。在股价过度上涨远超业绩增速,出现泡沫之后,这样的“正反馈”就变得越来越脆弱,最终发生逆转,演变成“负反馈”。公募基金不仅难以提供大量新增资金,反而需要应付基民赎回而套现卖出,加重抛压;而大量跌到清盘线附近的私募基金,更成为不定时“一键卖出”的未爆弹。即使本周稍有喘息,但“茅指数”和“宁组合”整体估值仍高,“拆弹行动”不会快速完结,“以时间换空间”将是这些昔日“核心资产”不得不面对的局面。
“茅指数”和“宁组合”走弱之后,以“中字头”为代表的低估值蓝筹股补位上涨,其中既有低估值修复、资金腾挪的因素,也有近期政策“稳增长”预期的题材因素。但从指数调整的状况来看,“中字头”的卖力演出仍无法完全填补“茅指数”和“宁组合”缺位的影响,此前动辄日成交上万亿元的盛况也已经不复存在,显示“中字头”对市场人气的带动较为有限。笔者认为,这和“中字头”估值修复存在“天花板”有关,尽管这批股票业绩稳定良好,但想象空間有限,市场难以赋予其类似“茅指数”和“宁组合”的较高估值。2015年“南北车”合并为中车前出现的大幅炒作,在利好兑现之后大幅回落,目前比当时高位已经跌去85%左右,让许多长线投资者
心有余悸。因此,在估值适度回升之后,“中字头”将面临机构投资者无可回避的减持压力。
另一方面,“中字头”也面临同类H股的“折价竞争”。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中,仅有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的H股比A股价格高,大量“中字头”的A股都比H股有显著溢价,甚至不乏超过100%的品种。而这些“中字头”H股都列入港股通标的,内在价值显著强于同类A股。这也决定了,A股的“中字头”这一波估值修复,很难完全摆脱H股的影响。而H股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制于美国加息预期下全球流动性收缩的影响,对A股的“中字头”形成第二层“天花板”。
另一方面,“中字头”走强也有国企改革的因素存在。今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市场对国企的资产整合、混改等方面的预期较强,但“中字头”的市值巨大,即使“强强联合”也容易受制于行业饱和度的制约,惟有小市值的国企具备“乌鸡变凤凰”的可能。通过资产整合,那些具备“大股东、小市值”特点的品种存在“超预期”的想象空间。事实上,国企改革指数从去年8月以来就已经悄然走强,不仅强于“茅指数”和“宁组合”,也完胜沪深300和“中字头”指数。
笔者认为,在“茅指数”和“宁组合”需要进入整固期等待业绩追赶股价、“中字头”未来面临双重“天花板”制约的情况下,2022年大盘整体将呈现箱体整理,小市值的国企改革概念股有望扮演“奇兵”的角色,前期的文山电力、西仪股份等就是类似的案例。投资者如果能够以风投的心态分散逢低参与,耐心等待重组题材的兑现,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弯道超车”的效果。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包括宁夏建材、国统股份、中远海科、东安动力、西昌电力、中环装备、金自天正等。(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