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实验:艺术与科学碰撞

2022-02-20 06:40陈露任锦烨
大学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院系网络空间学院

文/陈露 任锦烨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选课系统中有这样一门选修课“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自2020年推出以来,其火热程度出人意料。课上不谈仪器、不讲公式,而是用科学的思维搞艺术创作。结课后,学生们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教学楼走廊两侧被展出,启发更多同学开始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思考。

1.作者:杨子豪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体系结构

2.作者:刘国栋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

“自画像”

“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第一节课第一个任务是创意“自画像”。授课老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教授石自东要求,“自画像”聚焦个人形象特征、个性及专业,不是为了获得他人一般性的表面了解,而是倾向自我观察自我认知。同学们可采取雕塑、影像、设计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真诚的自我,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进行阐述,使艺术审视浸入科学深度。

每学期选课的学生约150人,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其中系统学习过绘画的人极少,大多同学都使用影像技术,如手机、电脑、平板、摄像机等电子器材,操作着MATLAB、AutoCAD、PSIM等新画具,进行巧妙构思,让科学成为艺术创作的题材、灵感和资源。

同学们创作题材、角度各异,内容表达意蕴深远,形式、手法、叙述方式呈现多样,效果令人惊喜。

对于同学们的作品,石自东教授都会一一进行细致入微的点评:从作品表达的观念到开启问题的讨论,从方案设计到画面结构布局、色彩运用、造型分布、形式语言特点,到拍摄技术、工具讲解、展现形式、创意说明等各个方面。

科与艺

石自东教授自豪地说:“国科大是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占52%,这些作品展现出科学与艺术元素深度融合的能力和特点。”“有位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对于图像的边缘线非常敏感,通过课上对造型艺术语言的学习,便采用独特的数据整理出形象的信号,然后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像“Who am I ?”这样有趣的专题式授课并不仅出现在第一次课,而是贯穿始终的授课方式——每堂课都会聚焦一个专题。

“每一个主题的选择是经过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课题组多次调研后确定的,现在的课程也一直在改进中。” 石自东说。

“国科大将艺术与科学结合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兴起,从钱学森先生的《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这本书便已经开始了。”石自东教授总结道,“我们经常把科学和艺术比作人的双眼、双手、左右脑、鸟的双翼,必须共振齐飞,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类智慧。”

3.作者:苏江峰院系:人工智能学院专业:电子信息

4.作者:蒋思源院系:物理学院专业:理论物理

5.作者:臧书楠院系: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专业:网络空间安全

6.作者:洪文聪院系:物理学院专业:理论物理

7.作者:武庭润院系: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专业:固体地球物理学

8.作者:刘强院系: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专业:网络空间安全

猜你喜欢
院系网络空间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学院掠影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