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报业集团:先行示范开创地方党媒联动宣传大格局

2022-02-20 07:13戴晓蓉方兴业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2期
关键词:深圳高铁

戴晓蓉 方兴业

2021年12月10日,历时五年建设的京九铁路重要干线赣深高铁正式通车。北起革命老区江西赣州,南至经济特区广东深圳,全新的高速铁路干线串联起粤赣大地。乘坐赣深高铁从赣州到深圳仅需2小时。从此,赣州、河源、惠州、东莞、深圳五座城市、粤赣两省协同发展迈入“两小时经济圈”。

赣深高铁的开通,对于构建国家南北向大能力快速客运通道,完善国家高铁网布局,加强长三角地区、江西等内陆省份与珠三角地区的对接联系,促进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赣深高铁即将开通运营之际,深圳报业集团旗舰报深圳特区报以大格局、高站位,联合东莞、惠州、河源、赣州四城党媒开展“五城耀粤赣、融抱大湾区”大型采访活动,宣传推介深圳“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方面经验做法,以及高铁沿线各城市产业特色、人文资源、风土人情等,为“湾区”“老区”互融互通以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媒体力量,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粤赣大地落地见效,体现了特区媒体的责任担当和先行示范作用。

这次大型联合报道始于2021年11月3日,至12月10日赣深高铁开通日告一段落,历时一个多月。其间,五城党媒以全媒矩阵,刊发、推送文稿、图片、视频等作品260多件。在众多媒体的密集聚焦下,赣深高铁通车这一里程碑事件高光频现,极大地吸引世人目光。

创新报道机制 开创地方党媒全媒体大宣传工作格局

此次赣深高铁的新闻策划是一次高政治站位的新闻联手策划。以高铁建设成果为报道起点,以对粤赣两省带来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意义为落脚点,是一次新闻报道配合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的“大手笔”。

赣深高铁于2021年12月10日正式通车

赣深高铁开通当日,深圳特区报推出大型通讯《千里赣深一线牵,风驰电掣越关山》

赣深高铁开通当天“五城耀粤赣,融抱大湾区”专辑版面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肩负向内地输送经验、辐射带动、对口帮扶的使命。江西是深圳向北辐射的重要圈层,江西寻乌还是深圳对口帮扶地区之一。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精神要求,深圳当以深化赣深合作框架协议为新的起点,以赣深铁路建设为新的纽带,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在科技、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紧密合作。

同时,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圳都市圈”的概念,即“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要求“充分发挥深圳核心城市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深圳发展空间”“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加强三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筹协调,建设跨区域产城融合组团”“推进河源、汕尾主动承接核心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资源外溢、社会服务延伸,加快吸引现代要素流动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都市圈”。于“深圳都市圈”而言,五市抱团已成大势,城市深度融合和产业协同发展只是时间问题。赣深高铁的开通,不仅将节省五市之间的时间成本、物流成本,更将拉近五市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实现都市圈内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连接湾区、老区的赣深高铁开通,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和粤赣两地“两小时经济圈”,必将对沿线产生深远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对赣州、河源等革命老区山区的辐射带动将会更加明显。这些落点无疑都是挖掘新闻的“宝藏”。

深圳报业集团联合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河源日报社和赣南日报社应时而动,携手合作,组织策划了这次大型联合采访报道活动。纵观活动全程,党媒联合跨省越市共同采访、分别发稿、交互报道的方式,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实现了5个1相加远大于5的倍增效果,成为开创大宣传工作格局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和地方媒体跨区域合作的有益借鉴。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活动过程中,五家党媒负责人还在河源市签署了“五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源市有关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合作协议内容包括携手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建立媒体互访机制、开展跨区域采编经营联动、常年性多轮次采访赣深等。可以说,对于这次合作探索将影响深远,未来可期。

以融媒为核心 打造“百花齐放”强势传播效应

作为赣深高铁沿线核心城市主流媒体,对于赣深高铁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深圳报业集团高度重视,集团旗舰报《深圳特区报》投入优势采编资源强势参与,派出资深记者采制了大量的新闻作品,报纸不惜版面重磅推出,所属新闻客户端“读特”等新媒体更是密集推送。

这些作品,既宣传了深圳“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特色举措及经验,也报道了东莞、惠州、河源和赣州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合作需求,将有力推动粤赣两省、沿线城际的互通互融、创新发展、共同富裕。深圳报业集团在这次大型活动中的报道成效,是新闻帮扶的探索成果,是深圳核心引擎作用中的党媒力量。

尤其在此次报道中,各大党媒的新媒体宣传以其快速、灵活、生动的传播特色,在整个宣传中独占鳌头,发挥了“主力军”“前行军”的作用。媒体融合是当今党媒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必然选择。这次五城党媒联合采访报道,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和作为新媒体的“两微一端”等传播媒介高度融合、全媒传播、精彩呈现,这也是近年来,地方党报大力推进融媒体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和集中展示,呈现出当前党媒融媒体传播“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

《深圳特区报》一个多月时间里,持续在报纸“要闻版”开设专栏,以其精美版面刊发记者采写的来自5个城市的鲜活稿件,从消息到综述到评论,以多种题材多个视角报道这一重大新闻事件;新媒体则以其即时性、可视性、交互性优势,推送抓人眼球的新闻视频、VLOG、一图读懂、直播等多种类新闻作品,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信息“获得感”,更有感染力。

例如,在赣深高铁开通前期预热期间,《深圳特区报》与其他四城党报联合开展的“五城采风”联合报道,报社组建了5个“融媒体采访团”,包括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视频记者等,沿着高铁沿线,一城一城地进行实地采风,将最真实的镜头、最鲜活的文字、最生动的讲解融为一体,为受众带来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在2021年12月10日高铁开通运营当天更是以直播的方式播报开通的即时信息。粉丝通过具有声、光、影元素的新媒体产品,看到飞驰的赣深高铁,秀丽的山川景色,诱人的信丰橙果,波光粼粼的万绿湖,充满魅力的客家文化,催人奋进的红色资源,还可听到沿线居民对赣深高铁热切期盼的声音。读者阅读、品赏这些作品,如亲临其境,感受深刻。

据统计,在此次赣深高铁大型采访活动中,参加联合采访报道活动的报社,在其“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推送作品共计180多件,数量多于报纸所发稿件,新媒体优势充分显现,媒体融合效果十分显著。

“五城耀粤赣,融抱大湾区”融媒体视频报道

采编“搭台”经营“唱戏”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做出社会影响力,实现广泛的社会效益,是新闻策划的首要目标。在此次赣深高铁大型联合报道活动中,五城党媒联合采访团践行“四力”,践行新闻工作者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读者受众带来了一大批“沾泥土”“冒热气”的优秀作品。

采访团赴赣深高铁及沿线采访,不是跑上层,而是走基层,不是去机关拿现成材料,而是到一线采鲜活“猛料”。为了解兴村振兴的情况,采访团深入惠州、信丰、河源的田间地头,还寻访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渊源地;为了报道鹅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用脚板丈量江南才子祝枝山故居所在的祝屋巷,为挖掘红色资源,他们挺进大岭山探访抗日根据地旧址。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都体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这些有温度的作品,大大增强了此次大型报道活动的感召力、穿透力、凝聚力、引领力。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报道过程中,多个新闻作品全网阅读量达到1500万+,形成了强势传播的效应。

同时,本次赣深高铁开通大型联合报道,也是媒体采编经营相结合的一次创新,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早在“五城耀粤赣,融抱大湾区”大型联合报道启动之初,各报经营部门就同步着手相关经营策划,依托采编报道的重点,规划经营活动的重点和方向,需求资源,互通有无,进行了缜密的策划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赣深高铁开通当日,在浓墨重彩推出大型新闻报道和纪实通讯的同时,《深圳特区报》和其他四城党媒通力合作,集中推出“赣深高铁开通专辑”,推出事先策划组织的20个版特刊。这20个版,各家报社都同日推出,形成强大的规模与声势。五个城市在特刊中各自宣传推介自己的城市形象、产业优势、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便捷交通等。这些特别报道,得到了沿线有关单位的经费支持,媒体机构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收益。这种“双线作战”的策划模式,为今后同类新闻报道的统筹和策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猜你喜欢
深圳高铁
高铁时代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深圳歌剧院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高铁会飞吗
高铁改变的世界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