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阈下艺术院校照明设计方向特色教学研究

2022-02-19 07:00杨美怡
灯与照明 2022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重庆建构

关 杨,钟 宜,杨美怡

(四川美术学院 公共艺术学院,重庆 401331)

近年来,作为展示城市夜间形象的景观照明发展迅猛,然而,快速发展中“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导致城市“特色危机”。《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城市建设从追求数量扩张,转向追求城市特色,注重文脉传承,与此密切相关的照明艺术设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1 建构地域特色教学的必要性

1.1 传承、弘扬地域文化是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谈到:“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在倡导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弘扬地域文化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形象、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国家城乡规划的宏观战略层面来看,培养兼具当代审美特质与传统文化素养的设计人才是照明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1.2 地域文化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资源优势

20世纪90年代初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中很多采用西方教学模式,忽视了地域空间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生的设计作品往往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设计教学,是地方高校在专业建设及人才输出方面树立品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等构成了重庆地域文化的主体,这些都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与挖掘的资源宝藏。

1.3 地域文化教育融入现有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

在城市照明行业兴起、专业人才短缺的现实背景下,四川美术学院于2013年成立了照明艺术设计的本科教育方向,实行“双基双实”的教学模式,即前两年侧重学科基础教学,强化审美意识、造型能力与设计思维的培养,从三年级进入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强调实践与应用型教学。现有教学中,融入地域特色的课程大多集中在实践教学层面,对基础教学的渗透较少,同时由于此类特色课程由个别教师主导,缺乏稳定性、系统性与连续性。专业建设要加强地域文化的融合则需要系统进行专题研究与整体的教学规划布局。

2 地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2.1 结合专业教学的文化资源挖掘

重庆地区的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但许多传统艺术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原生态产物,在艺术设计中不能被直接运用,必须经过筛选、解析并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其中的元素进行重新提炼、组合及演变,以设计出兼具本地文化特色同时又体现当代审美需求的设计作品。因此,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与精心筛选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重庆的文化构成多元,糅合了三峡文化、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移民文化。重庆地形多丘陵和山峰,是三江过境的风水宝地,汇聚了长江、嘉陵江、乌江等丰富的水资源。全城依山而建,市内坡峭路陡,楼房重叠错落,山与城融为一体,素有“山城”之称。

2.2 注重文脉传承的课程体系建设

四川美术学院的照明艺术设计教育采取“双基双实”的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强化美术基础与设计基础的学习,后两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现有课程体系,分阶段、进阶式进行地域特色课程布局。在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设计教学及专业实践教学各个阶段、全方位渗透结合地域文化的特色课程,从兴趣激发、专业学习到专业应用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与设计应用能力。

基础阶段的教学包括空间与建构、制图识图等课程,教学实践中通常在完整讲授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外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光设计拓展。虽然在基础课程中,光设计的教学部分往往课时较少,但对启发低年级学生加深对光的认知、过渡到高年级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基础阶段的空间建构课程实践中,除讲解基本的空间概念与建构逻辑、技巧等理论外,在空间建模后期,植入光影艺术创作实践,强调光文化的体验与设计再现,引导学生不仅学习空间建构的技法,同时关注本土文化,尝试将光作为一种创作手段,与色彩、材质结合。图1所示为空间建构课程城市构筑物搭建命题的学生作业。该作品创作的灵感来自对重庆山水城市的休闲文化体悟,构筑物以“鱼”为原型,通过解构“鳞片”模块的手法,设计独具特色的造型。为配合灯光的设计,此作品选取了可透光的白色KT板为建造原材,一方面有助于打造轻盈闲适的视觉形象,另一方面结合低亮度的“微透光”效果,传达设计者对庄子哲学中“蘧蘧”的理解与表达。

图1 空间建构课程作业《蘧蘧》(设计:陈曦等,指导教师:钟宜)

图2所示同样是空间建构特色课程的优秀作业。该作品灵感来源于山城重庆随处可见的高差地形,设计者以木构的形式模拟建构出一个从水面顺山势而上的空间形态。鸟瞰精巧的木构设计像一枚海螺,一级级台阶围绕圆柱形的圆心步步高升也层层收缩,呈现出“数与美”相结合的韵律感。在灯光设计中,创作者将点光源置于每一级台阶中心,配合建构体本身的旋转形态,强化了该构筑物的结构特点,为后续在城市照明设计中分析、理解并契合建筑载体打下了良好基础。

图2 空间建构课程作业《逆鳞》(设计:王灿、唐玉琴等,指导教师:关杨)

在专业学习阶段,除完整进行照明设计基础知识讲授,还将选取本地具有文化特色的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图3为大三下学期建筑照明课程的学生作业,选取位于重庆渝中区的罗汉寺作为照明设计载体。重庆市区内的设计载体更便于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周边城市调研对设计载体展开更全面的理解与认知。该设计作品除对建筑载体色彩、材质、空间布局等进行分析外,还重点分析了其宗教、地域文化的特点,最终结合多维度的照明需求,提出融合传统审美与当代互动技术的创新方案。

图3 重庆罗汉寺夜景照明设计作业(设计:王灿、瞿媛瑜,指导教师:关杨)

得益于山水环绕的地形特点,重庆拥有形态丰富的各式跨江大桥,毕业设计教学则选取了这一具有本土特色的载体对象。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设计经验与实习经验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毕设创作也是对外展示教学成果与学生设计能力的一个窗口。毕设创作从前期动员、学生选题到设计实施历经近半年的时间,在选题阶段即应对设计对象全面调研分析。图4展示了毕设前期学生对重庆主城桥梁分布的调查,以及在城市标志性构筑物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思考。图5为2021年毕业设计的桥梁组创作成果,分别通过色彩、投影、互动等手法,融入重庆本土的文化特色,呈现具有地域性审美特质与当代新技术的优秀方案。其中,《桥都光韵》等作品入选了第八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了2021年亚洲设计学年奖·光与空间组的铜奖。

图4 毕业设计针对重庆主城的桥梁调查

图5 毕业设计作品《桥都光韵》(设计:宋蔚、段昭橙等,指导教师:关杨)

2.3 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教学架构

近年来,川美照明十分注重加强产学的有机结合,积极构建服务地方社会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秉承四川美术学院“以创作带动教学”的传统,发挥学校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学科优势,照明艺术特色教学改革提供给学生更多重庆本地实践的机会,探索服务地方城市照明建设的途径和模式。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川美照明在近年的教学中强调教学服务西部的特色夜景建设。结合川美校园所在的重庆九龙坡区发展建设,将本土实践设计项目纳入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的设计命题。2022年,川美毕业设计集中以九龙半岛正在建设的美术公园为选题空间范围,结合美术公园的城市设计特色与照明前沿动态,呈现一系列流光溢彩、具有艺术思维与当地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如图6所示,《儿童互动灯光装置》作品结合美术公园的教育区规划特色,设计具有互动性与儿童美育功能的特色光艺术儿童游玩设施。

图6 毕业设计作品《儿童互动光装置》(设计:罗聆婧等,指导教师:沈海英、关杨)

2.4 结合实践创新的文化研究平台建设

对地域文化不应只停留在保护与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来实现其再生,创造新的价值。近年来,川美结合实践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利用学校的学术号召力与科研资源,推动地域文化研究平台建设,将历史文化智慧融入不断更新的行业实践,助推地域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2019年,四川美术学院联合行业优秀企业“西顿照明”,在川美黄桷坪校区合作建立了西顿照明艺术设计研究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此外,邀请了30余名行业领军学者,展开为期60 d的跨界教学探索与光艺术实作,集聚当地文化特色、当代审美特质及前沿光电技术的17件光艺术装置展览于重庆二厂文创园成功举办。该展览充分体现了当代艺术理论、重庆地域文化与前沿灯光技术的融合,相关学术活动得到重庆市委、文化委和重庆城市管理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吸引了平面、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的争相报道与广泛宣传,对城市照明艺术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3 结论

综上,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建构不仅顺应了新时代城市建设相关行业的改革趋势,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振兴经济的必然要求。通过在设计教学中积极开展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意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学生在明确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及发展趋势之后,对从业、创业、深造都有更加深入全面的思考。从学科发展来看,强调地域特色的教学改革也能积极发挥区域的人文地理优势,形成独具一格的体系化特色教学,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重庆建构
重庆客APP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云.海》
《花月夜》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