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然,刘禧瑞,杜单单
(重庆工商大学 艺术学院,重庆 400067)
艺术类专业环境照明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照明知识、设计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环境照明设计综合型人才,并为推动环境设计专业发展作准备。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又称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1]。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教师希望学生取得什么成果,学生为何要取得这些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些学习成果[2]。OBE教学模式能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课程以小组团队合作形式组织学生探讨相关知识点,强化学习效果,让教学多元化,并重建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设置预期目标—实施教学成果—评价教学成果,对课程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目前,OBE教育理念在大部分理工科教学中得到认可,并已应用于部分设计专业课程[3-4]。重庆工商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环境照明设计课程,以OBE教育理念为引导,结合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根据课程需求确定能力目标,再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结构、组织教学,最终考核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通过教学实施,探索OBE教育理念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照明设计课程改革路径。
环境照明设计课程属于技术类与艺术类兼具的课程。对于理工科基础知识薄弱的艺术生而言,部分光学照明知识不易理解,因此,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艺术设计,还要增加光学相关知识[5]。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将以学生为主导的OBE教育理念融入环境照明设计课程。以学生作业的艺术、技术表现及运用为最终教学目标,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室内外照明改造为空间场地,形成最终作业成果。学习理论知识后,学生先对优秀照明案例进行解读,以小组为单位,考察图书馆室内外照明现状,应用照明测量仪器实地测量,并形成分析报告;结合实验室的实际场景展示,形成个人设计意象及设计概念;最终形成设计成果,解决照明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照明设计课程考核内容主要为学生对照明基础知识的理解及照明方法实际运用。照明技术理论内容通过实验室展示、生活场景展示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照明空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理解照明技术问题,熟悉环境照明设计基本操作方法和流程。
目标导向教育,注重个性化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协作精神,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6],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主导者。在环境照明设计课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部分,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提前分享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教学内容,课上留出时间,师生共同讨论,内化知识结构。根据自学反馈,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从知识层面引导到应用层面,使知识由低阶的“了解”深化到高阶的“应用”。通过教学视频,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反复学习。
理论课的前5 min为预习内容的复习及讨论时间,以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反馈,进行25 min的精讲,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预留10 min,让学生再次讨论并提出问题或进行课堂内容的回顾。精讲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讲解照明基础理论知识和照明效果。学生对课堂内容回顾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线上部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搜索相关设计案例并开展小组讨论;线下部分,教师根据课程安排事先准备好案例并要求学生抄绘,并对优秀抄绘作业进行总结及点评。
案例分析、场地分析、场景意向图、效果图均为学生个人的设计语言,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吸纳程度及速度。除图书馆照明内部功能照明改造、外立面环境照明设计外,外部空间增加了照明趣味性表达及照明互动性表达,内部空间结合人体工学使照明设计更科学合理。场地各个空间更加整体,联系更加紧密,对场地的空间利用更加完善。
在环境照明设计课程中,通过提前分享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录制的教学视频,对基础知识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完成自主学习。图1为学生分享的环境照明设计案例,以PPT形式在课堂上交流,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对照明设计有了初步的感知。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搜索课程相关内容的优秀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讨论,逐步建立个人的环境照明设计概念方向。通过案例搜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学习的主导者。通过优秀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形成环境照明设计的个人视角和独到理解。
图1 环境照明设计案例
在案例分析结束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布置新的任务,对熟悉的场地进行现场分析。图2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图书馆室内外照明现状的调研,应用照明测量仪器进行实测,并设置调查问卷,最终形成调研报告。该过程需要学生结合实验室的实际场景展示及相关案例,形成个人设计意象及设计概念。学生实地考察记录现场存在的问题,了解照明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个人的设计概念将场地分区,深化调研精度。
图2 图书馆照明现状调研
在实地调研中,为确保调研的信度,学生从不同维度展开调研工作。同时,增强对环境照明设计行业发展趋势、技术水平的了解。在每个节点任务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调查问卷的访问提纲由小组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前期搜集的优秀案例进行对比,形成生活场景中环境照明空间的认知。
前期的经典案例抄绘、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工作,促进了学生对环境照明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最后“解决照明问题”打下基础。图3为学生的环境照明设计课程作业成果。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环境照明的认识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同时加深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不断学习与动手设计中,加强对设计理念的思考。
图3 环境照明设计课程作业展示
设计过程涉及对照明场地物理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设计主题的构思需要学生在掌握照明基本原理后,运用照明对整个场景进行宏观规划,如意向图的收集、意向的表达、夜景效果图的制作等。最终根据个人设计风格及设计主题营造图书馆环境照明氛围,真正做到个性化培养。
在环境照明设计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熟悉环境照明设计基本操作方法和流程。将环境照明技术基础知识落实到实际项目分析中,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不同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增设线上辅助教学,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空间,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环境照明设计教学不断完善。在教学中结合以往专业教学经验,提升设计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