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睿
(1.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36;2.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6)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各类线下社会活动行为转至线上发展,其中教育行业的转变值得重点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1]其中,终身学习与在线教育两大关键要点成为老年群体学习行为的研究热点。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2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6月的10.3%上升到11.2%。[2]这说明,信息技术在我国各领域的快速扩张正逐渐改变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会给其社会适应性带来一定问题。
既有研究中关于老年群体媒介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新生媒介适老性的特征分析[3]、老年群体数字化生活的困境探讨[4]、老年群体在新媒体领域的创新适应与实践行为[5],缺少关于其线上学习行为的研究。在技术支持逐步改善、终身学习行为培养不断被强调的当前社会,对老年群体在线学习行为的分析与评价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改善老年群体的线上学习困境,帮助老年群体融入信息化社会、享受在线学习便利。
为了解老年群体线上学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中综合分析影响其学习质量的因素,从而建立老年群体线上学习行为质量评价维度,本研究自编老年群体线上学习行为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内的老年学历教育项目在读老年群体,以及南京市、南通市、盐城市等地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社会培训所涉的老年群体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以下四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二是调查对象进行线上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如适应性、获取途径、学习终端等;三是调查对象进行线上学习的难点与痛点,如学习终端操作便利性、师资权威性等;四是调查对象对线上学习的看法等。除通过问卷调查老年群体线上学习现状与问题外,以质性访谈、个案跟踪等形式对调查问卷未涉及的问题加以了解。本研究以纸质问卷与线上链接的方式投放共计44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70份,回收有效率为83.15%。
《中国短视频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将短视频定义为:视频长度不超过20分钟,通过短视频平台拍摄、编辑、上传、播放、分享、互动的视频形态。[6]基于当前社会信息知识呈现碎片化传播、知识正确性难以及时获得权威鉴别的现状,依据上述短视频定义,同时根据学习行为的持续性特征,本研究所涉的线上学习以具备相对的时间持续性、知识层次性和来源权威性特征的狭义学习行为为主,各类以社交媒体文本推送、线上好友交流、非系列性且时长少于20分钟的短视频等方式接收到某单一知识点或存在娱乐倾向的行为不在本研究的线上学习行为界定范围内。
在对线上学习的态度方面,50.00%的调查对象表示十分接受,40.14%的调查对象认为线上学习仅是面授课程的辅助行为,无法替代线下面授。在访谈时,个别调查对象认为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线上学习的课堂即时互动性欠缺,难以满足其社交需求;同时,以提升实践技能为目的的课程如艺术实践课程等,在线上教育模式下难以充分达到其预期的学习效果。此外,83.05%的调查对象表示线上学习的痛点之一在于视力逐步退化带来的长时间凝视电子屏幕时的不便,故其更倾向于线下学习。这说明老年群体对线上学习的接受度和主动适应性还有待提升。
调查对象参与线上学习的目的包括且不限于学历提升、获得证书、取得奖项、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自我提升、休闲消遣等。其中,62.03%的调查对象以自我提升与休闲消遣为主要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会影响老年群体在课程专业领域方面的选择与自由度:偏向自娱和成果展示学习目的的老年群体会广泛参与艺术类课程和实践技能类学习项目,同时可能出现多类课程同步学习、随时中断或兴趣转移的自由性特征;而有学历圆梦需求的老年群体的前置学历和兴趣领域与所学专业本身具有衔接性,又受到开放大学培养方案的限制,在课程选修上缺乏自由度,在学习持续性上也需要自律约束。根据访谈与个案跟踪观察,具有明确学历获取目标的调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心无旁骛,体现出较强的坚持精神,除一位跟踪对象因住院原因中断学习外,其余均完成全部课程学习。
此外,互联网用户中老年群体的比例增长也显示出当代老年人在手机新媒介的选择上更加广泛,其使用新媒介的动机,不仅仅是来自对新媒介、新技术的好奇,也是出于他们社交关系中的“从众心理”“同辈压力”以及对“不与社交圈脱节”的心理需求。[3]
调查对象的教育资源获取渠道较单一,多为相对被动的接收行为,仅有少部分调查对象能够主动以最为高效的途径在网络中自行搜索到优质在线教育资源。51.48%的调查对象通过微信群聊、朋友圈转发的广告宣传获取在线课程,40.00%的调查对象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获取在线课程。其中,参与老年学历教育的调查对象由于获取信息渠道较窄、相关开设点较少,最依赖官方渠道。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高达61.25%的调查对象选择某一线上课程的第一条件为费用低廉或免费。由此可知,老年群体线上学习信息的资源获取途径整体呈现出崇尚官方、信赖口碑、预算偏低的态势,此种资源获取途径造成老年群体线上学习资源的相对单一性。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可以避免老年群体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遭遇网络诈骗、广告推销等困境。但是,除院校官方课程外,社会来源线上课程在学术正确性监控上难以得到保障,尤其体现在各类免费线上课程上。
功能日益完善的智能手机逐步替代电脑成为新型移动学习终端,参与线上学习的老年群体也不例外,多数调查对象为收看在线课程下载了对应的手机App。就调查对象参与的学习项目而言,除参与开放大学学历教育项目的调查对象主要使用手机端官方学习平台外,51.00%的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宣传及朋友信息传递来接收学习讯息,其参与的社会自发在线课程主要来自腾讯会议(42.67%)、腾讯课堂(31.63%)、抖音直播(20.71%),体现出社会自发课程在组织上呈现临时性、在渠道获取上呈现便捷性的特点。
然而,访谈发现,多数调查对象表示需求助亲友或子女完成在线学习的前期工作,如课程所依托的App下载与注册等。此类App的设计多面向青年用户,忽视老年用户,前期操作困难主要集中在实名注册、隐私设置、图片扫码获取等。就为老年群体专设的学历教育项目而言,其依托的学习平台未针对老年群体做独立优化,媒介操作友好度仍有提高空间。同时,访谈对象表示,社会课程依托的多数App并不常使用,他们对问卷所列之外的网站和平台更无了解,常因App使用麻烦中止学习进程。
综上,参与线上学习的老年群体以相对低龄(60—69岁的低龄老人占总样本的66.67%)且具备一定经济基础与文化层次的老年群体为主,其学习目的以获取学历和休闲娱乐为主,其学习接收端以手机为主,其获取课程信息的途径以官方宣传、朋友带动、口碑传播为主。因视力疲劳等生理原因,其对线上学习行为的接受度有待提高,参与线上学习的主动性有待增强。
线上学习输出方式的多样性增强了其自身的易得性,充分体现了其“惠老”优势:与受社会资源分配结构制约、身体因素影响、地域交通限制的线下教育相比,老年群体通过手机即可接受线上学习;线上学习依托的新媒介平台普遍具备反复回看功能,为老年群体课后的消化吸收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从调查其线上学习的接受度和资源的获取途径可知,线上学习也存在“妨老”现象:线上学习资源来源多样,部分缺乏官方学术监控,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老年群体自身生理的特殊性与线上学习设备使用的不适性影响着老年群体线上学习质量。
当前,老年群体参与的线上学习资源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除开放大学针对老年学历教育项目拍摄的官方课程具备足够的学术支持与安全性外,社会来源的线上课程资源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师资质量、知识正确性、课程画面质量、教学支持服务等在内的教学全程保障,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等问题。
第一,社会来源线上课程缺乏教育部门的相应监管,需要老年群体自行甄别师资力量的权威性,知识的正确性缺乏保障。第二,以直播为主要授课形式的社会来源线上课程在课程画面上因摄像设备及传输网络所限,往往难以呈现高质量效果。第三,社会来源线上课程通常以少儿和成人为主要对象,很少有专门为老年群体设置的课程,课程适老性与学习支持服务均不足。第四,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来源线上学习过程中或遇恶意软件或诈骗风险,其分辨能力较弱,可能出现财产损失。第五,若部分社会课程主讲人资质背景未经教育部门审查,可能借知识讲授之由传播不利于社会稳定团结的言论,课程内容中暗含的意识形态问题可能会对社交相对封闭的老年群体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老年群体是特殊的教育对象,因其年龄局限,包括长期凝视电子屏幕造成视觉疲劳在内的多种生理因素使其对线上学习接受度有限。同时,自感线上学习效用低下、线上即时互动性不足、社交目的未被满足等非生理性因素直接影响其线上学习的参与热情。不可忽视的是,动机明确和其他娱乐对其吸引力的降低有可能带来学习自律性的增加,或成为影响其线上学习质量的正向因素。
从访谈可知,部分社会来源线上课程所依托的App的下载、使用和注册过程中的困难性和不适老性是影响老年群体线上学习体验感的重要客观因素,同时,社会来源学习资源的质量参差给老年群体参与线上学习带来一系列阻碍,如课程画面质量不佳将加重视力疲劳。这些课程适老性不足的问题将导致老年群体的学习要求难以被完全满足,最终妨碍其知识技能的切实提升,导致线上学习质量达不到预期。
以上主客观因素会造成老年群体线上学习绩效获得感不足。学习绩效即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满意度和在知识、技能发展方面的学习成就感。[7]获得感不足具体体现在,老年群体未能从线上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技能的提升和其他需求的满足。线上课程应提高依托媒介的适老性,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结构调整和加大监管力度,以综合质量的提升满足老年群体的普遍学习需求。
相比一般青年学生而言,老年群体是处于边缘范畴的特殊教育受众,缺乏从其视角出发设计的线上教育资源。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有学习需求的老年群体将不断增加,缓解线上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将有助于全面建构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引的学习型社会。缓解结构性短缺是指在线上教育资源的学习目标、知识门槛等方面做好年龄层区分,开发满足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的线上教育资源。
数字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使智能手机的应用成了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技能,但老年群体在使用方面颇有不便。因此,开发基于媒介的辅助功能不失为连接老年群体与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线上直播课程所使用的软件应能实现实时语音互动以确保即时反馈交流;各类电子设备应增添适老辅助功能,为老年用户弹出智能提示。这些将有助于减轻老年群体参与线上学习的前期准备负担,达到增强学习愉悦感的目的。
随着“内容为王”的短视频的不断发展,大量优质课程资源渠道崛起,有很多视频网站具备丰富的课程资源,在青年群体中知名度较高,但在老年群体中的知名度较低。这种情况下,青年群体的推荐、解释与指导将成为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教育反哺。后辈对老年群体的教育反哺行为,有助于更多老年人了解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方式,从而改善他们自感线上学习资源匮乏的困境,协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