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舞作品《哼嗦哩》编创随谈

2022-02-18 02:53金永森
艺术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古格普里朝鲜族

□金永森

我国朝鲜族被誉为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众多的朝鲜族舞蹈作品中,长鼓舞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态,是朝鲜族舞蹈的代表性符号。独舞作品《哼嗦哩》是笔者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朴雪花老师共同编创的朝鲜族男子长鼓舞。作品以新颖的编创手法、独特的舞蹈风格以及精湛的长鼓技艺深受观众与评委们的喜爱,多次在国内赛事中获得佳绩,并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通过此文,笔者意在梳理《哼嗦哩》编创过程中的点滴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长鼓舞的历史发展

2012 年,笔者前往甘肃敦煌进行采风,在参观敦煌壁画时偶然发现壁画中人物胸前背的细腰鼓的形状与朝鲜族的长鼓非常相似。后来经过研究得知,长鼓起源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传入朝鲜半岛,逐渐发展成为朝鲜民族典型的打击乐器。

传统的长鼓舞主要分两种形态。一种是“教坊”中艺伎们跳的长鼓舞,此类长鼓舞由师傅传授给徒弟,具有艺术性强、动作优美、表演技艺精湛、表演空间小等特点。另一种是农民们自发组织的农乐舞队中的长鼓舞。以小锣、大锣、长鼓、圆鼓、象帽等道具构成的农乐舞队中,被细分化出现了小锣舞、大锣舞、长鼓舞、圆鼓舞、象帽舞等独立表演形态。此类长鼓舞虽然名为长鼓舞,但是更多的是以精湛高超的鼓技为表演的主要亮点,表演者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表演具有节奏性强烈、舞蹈动作粗犷、即兴性强等特点。

20 世纪50 年代起,以延边歌舞团为首的朝鲜族专业艺术院团多次将农乐舞、长鼓舞、顶水舞等富有浓郁朝鲜族风格的舞蹈作品搬上舞台。同时,崔美善、崔玉珠等朝鲜族舞蹈艺术家创作、表演了不同形式与风格的长鼓舞。几十年间朝鲜族长鼓舞出现了非常多的版本和形式。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中也有长鼓舞的片段,由此可见,在朝鲜族舞蹈中长鼓舞的代表性地位尤为突出。

二、《哼嗦哩》的编创过程

(一)自身的舞动体验——《悦鼓》的编创与表演

《悦鼓》是笔者在《哼嗦哩》之前编创的朝鲜族男子长鼓舞,《悦鼓》的编创给《哼嗦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00 年至2002 年间,笔者曾在韩国釜山某舞蹈团进修韩国传统舞蹈与打击乐,当时学习的长鼓主要有坐在地上演奏的“薛长鼓”鼓点以及背起长鼓表演的“长鼓瑙利”。经过刻苦练习,在韩国学习的两年,笔者吸收了长鼓、五面鼓等各种打击乐技艺,唯一遗憾的是在韩国进修期间并没有学到舞动性强烈的长鼓舞,而正是这个遗憾给笔者后来的作品编创埋下了伏笔。

2006 年笔者参加中央民族大学的本科招生考试。笔者试着编创背着长鼓跳的男子长鼓舞。经过三个月的构思、编创、修改,笔者终于编创出时长两分钟的长鼓舞表演性组合,并参加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专业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2009 年,北京市举办了第十一届舞蹈大赛。笔者决定参加比赛并将当时考学用的长鼓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了5 分钟的独舞作品,起名为《悦鼓》。《悦鼓》前半部分是合着音乐跳的古格里舞段,中间部分是潇洒的动煞尔普里“长短”的“瑙利”,逐渐推向挥毛里长短的高潮,最终以高速旋转技术动作与快速击鼓的结合推向高潮并结束。200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周年,笔者也希望通过《悦鼓》的表演表达朝鲜族人民对共和国生日的热烈祝贺,反映朝鲜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悦鼓》在第十一届北京舞蹈大赛荣获创作、表演双一等奖。经过持续的努力,笔者在男子长鼓舞表演与编创实践中取得成功,这给予了笔者坚定的创作信心。

图1 朝鲜族男子独舞《悦鼓》 编创、表演:金永森

(二)《哼嗦哩》的编创

在2013 年的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招生考试中,延边艺校毕业生朴耿武表演朴雪花老师编创的长鼓舞组合参加考试并被录取。后来朴耿武请求笔者将自己的艺考剧目改编成独舞作品,笔者便答应了下来。

之后,以编导直观感受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排练指导,让《哼嗦哩》的编创过程变得更加顺利。

开场部分演员合着欢快的音乐,跳着具有浓郁风格的各种步法出场,接着是快速的挥毛里“长短”鼓技,瞬间将氛围推到高潮,然后慢慢进入舒缓的古格里舞段。

古格里“长短”是12/8 拍的节奏,是朝鲜族音乐中非常典型的一种节奏型,具有抒情、缓慢、沉稳等特点。在编排古格里舞段时,笔者运用的是即兴编舞法,编排初期每一次都会放着音乐尽情地即兴舞蹈,在即兴的过程中出来一些好动作就会固定下来,然后继续即兴。反复了即兴与固定动作的过程后终于编排出古格里舞段。古格里舞段无论动作处理还是节奏处理都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男子舞蹈的风格与气质。

动煞尔普里是4/4 拍的“长短”,是朝鲜族音乐中比较少见的节奏型。在编排动煞尔普里舞段时笔者注重空间的运用,多用跳跃的动作编排动煞尔普里舞段,与前面的古格里舞段给出空间运用的对比。

扎津毛里“长短”是快速的12/8 拍的“长短”,具有欢快、热情的感觉。在扎津毛里舞段中笔者选择了蹭跳步(也叫喜鹊步)为主的欢快的步法,围着舞台跑一个大圈加上原地旋转等动作,逐渐将氛围推向高潮。

绝大多数情况下,动煞尔普里和扎津毛里舞段是以演员边敲鼓边跳舞的方式进行。但是没有伴奏音乐,只用长鼓打击作为唯一背景音乐时有一定局限性。手臂或鼓棒持续击打鼓面才能持续发出声音,停止打击就等于停止伴奏,没有任何的声音,因此手臂动作不能停下来。但是手臂一直击打鼓面就无法做其他舞蹈动作。此外,长鼓打击与舞动两者的冲突导致大幅度舞蹈动作时长鼓打击的精准度受到影响,经常会因打击部位的不准确产生噪音。这一问题会影响舞蹈表演的整体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录音棚录制了伴奏音乐。自己演奏小锣、长鼓、圆鼓、大锣,每个乐器各录了几个音轨,最后把几个音轨合成一个小型乐队伴奏的效果。这不仅让伴奏音乐显得更加浑厚,更是减轻了演员边敲鼓边跳舞的负担,最大限度地释放舞者的表现力。

经过古格里、动煞尔普里、扎津毛里“长短”的逐渐推进,之后出现的是挥毛里“长短”,挥毛里“长短”是2/4 拍的节奏。鼓点速度极快,鼓点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这一段编排快速打击挥毛里各种变奏鼓点,再加上原地转、下板腰等技术动作与挥毛里鼓点的结合,真正将挥毛里舞段推向一次高潮。

在笔者与演员的共同努力下,《哼嗦哩》在 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展演并获“十佳作品”荣誉称号;在第一届中国朝鲜族舞蹈大赛获金奖;在第十四届北京舞蹈大赛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在第八届华北五省市(区)舞蹈大赛获创作金奖、表演金奖,并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

图2 朝鲜族男子独舞《哼嗦哩》

三、《哼嗦哩》的艺术特色

(一)风格性浓郁

无论民族舞蹈教学还是民族舞蹈作品编创都要将风格性的掌握与呈现放到第一位。笔者认为编创一个民族舞蹈作品时,一定要对该民族的文化底蕴、审美特征、生计方式、生活习俗、服饰、音乐及禁忌等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编创出具有较高价值的民族舞蹈作品。《哼嗦哩》无论编导还是演员都是朝鲜族,并且都接受过专业的朝鲜族舞蹈学习。这样一个组合让《哼嗦哩》具有更加浓郁的朝鲜族舞蹈风格,使朝鲜族舞蹈散发独特的味道与魅力。

(二)性别突破

男女无论身体特征还是心理特征都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也是大部分民族舞蹈教学中男教师教授男学生、女教师教授女学生的原因之一。根据不同性别,即使同一个舞种也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异。只有准确分析和研究性别差异才能让男子的舞蹈更具阳刚之美,女子舞蹈更具阴柔之美。之前,女子长鼓舞作为朝鲜族长鼓舞的主要表演形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哼嗦哩》的出现让观众看到具有不同性别特征的朝鲜族长鼓舞。即便是朝鲜族长鼓舞中常用的古格里、动煞尔普里、扎津毛里、挥毛里等“长短”,也根据表演者的性别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这一点是笔者给自己编排本科艺考剧目时开始一直思考并努力突破的问题。

(三)精湛的鼓技

《哼嗦哩》能留下较深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精湛的鼓技。作为一种演奏乐器,长鼓打击训练并不是几次课就能达到熟练程度。笔者在近几年的长鼓教学中发现,通过一周一次的长鼓选修课只能让学生掌握长鼓伴奏所需的基础鼓点。没有大量积累及长时间的练习,无法达到在台上熟练表演长鼓技艺的水平。

《哼嗦哩》问世已有七八年时间,笔者第一次对作品进行较详细的梳理。通过笔者学习长鼓打击、编创作品过程的介绍可以看出,《哼嗦哩》的编创并非偶然,在作品背后蕴含着编导与演员多年来对长鼓技艺的刻苦训练。《哼嗦哩》的成功也证明了男子表演长鼓舞不但可行,而且能够充分展现朝鲜族男性的阳刚之美。而一个民族舞蹈作品编创也必须以该民族的文化特征为重要切入点。只有如此,民族舞蹈的创作才有迹可循。

猜你喜欢
古格普里朝鲜族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古格遗韵 梦的幻影——从空间叙事学视角解读舞蹈《古格幻影》的创作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KORE A TOWN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妇女署副执行主任普里来访
西藏阿里历史情景剧《梦回古格》将亮相陕西
采访笔记
他有颗金子般的心:记朝鲜族“老关工”金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