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成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
——以苏州城市学院为例

2022-02-18 22:24:31马沈昊顾荣庆
教育观察 2022年25期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管理体系

马沈昊,顾荣庆,李 楠

(苏州城市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这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要“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苏州城市学院在全面推进学校转型过程中,明确将努力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当前学校办学的总方向。当前应用型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根本,而成绩管理作为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环,是评估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抓手之一。成绩评定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反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未来需要立足教学,建立健全成绩管理体系,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成绩管理的特点

当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采用多元的教育管理模式——弹性学制。弹性学制无论是在学习进度还是在生活节奏上都较为灵活,如果学生选修课程和学习进度各不相同,获得的学分就不完全一样。成绩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复杂性

由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学生数量增多,选修类课程数目增加,办学层次增加。高校采用弹性学制,学生可以自由选修课程,教学班与行政班有所不同,行政班不再是成绩管理统计单元。因此,成绩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繁复,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日益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

(二)时效性

学生期待尽快了解自己的成绩状况,并据此采取对应的修正策略,教务人员也需要掌握学生的成绩情况,以便开展补考和重修工作,因此,成绩管理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任课教师一定要在限定时间内将成绩录入系统,以确保成绩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保证不耽误学生查询成绩,确定是否准备补考和重修考试,保证奖学金准时发放。

(三)规范性

学生在校成绩不仅是综合测评的基本依据,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而规范成绩管理工作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基础,成绩管理工作既要体现原则性又要具有灵活性。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成绩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高校成绩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三种:学年制、学分制、学年学分制。[3]学年制通常是以学年为单位统计成绩,针对学生每学年的成绩进行排名并比较学生的优良等级。而学分制源于弹性学制和选课制度,以学分为计量基础。学生在最大修业年限内必须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成绩合格,通过毕业资格审核,才能达到学校毕业要求。

学年制和学分制成绩管理各有优缺点。由于学年制是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进行管理,统一的时间节点降低了成绩管理的难度,但缺乏灵活性、学生负担重,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较于学年制,学分制则具备灵活弹性的优点。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与课程,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自行选课。多样化的课程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弹性学制使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毕业时间。然而,弹性灵活的特点是一把“双刃剑”,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分制的落实对学校的成绩、学籍管理办法和制度,软硬件配备和管理员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年学分制把学年制和学分制结合起来,既规定了专业的修业年限,又规定了课程的学分学时数,在学分制选课制度的基础上吸纳了学年制的优点,两者有机结合,各取所长。苏州城市学院采用学年学分制,这也是大多数高校首选的成绩管理制度。

在成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我国高校虽然起步晚、底子薄,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国内许多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委托第三方机构或自行开发独立的成绩管理系统。部分高校已实现成绩管理信息化,逐步摆脱传统纸质化成绩管理模式,使成绩管理更加高效精确。在此背景下,部分应用型高校开始倾向于多元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如苏州城市学院出台了课程过程化考核管理办法,强调过程性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1.业务复杂

成绩管理本身的特点,即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决定了它的复杂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前面环节例如选课的退补选、考试过程的缓考补考等都有可能造成最终的学生成绩错报漏报[4],加大管理工作的难度。

学生的学籍异动包括休学、保留学籍、退学、复学、转专业、降级等,也会造成相应的成绩异动,使成绩管理工作更复杂。随着“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政策的推进落实,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实践,创业休学的频率越来越高,使成绩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

学生的升学、出国、就业、评奖评优等都需要提供成绩证明。但随着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多,单一的成绩证明格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对成绩证明管理的审核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人员流动性大

一方面,青年教师是成绩管理工作队伍的主体,他们不喜欢机械性较强的成绩管理工作,导致成绩管理岗位的青年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成绩管理工作难出成果,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缺乏也是造成成绩管理人员稳定性不足的原因。

3.管理僵硬化

为了使成绩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高校一般会制订成绩管理工作规章制度。通过对成绩录入、成绩上报、试卷提交、成绩档案管理、成绩异动、学分认定等环节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提升成绩管理有效性。然而,将成绩管理体系模式化、流程化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了顺应发展趋势,部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动态调整机制。[5]由于培养方案是动态变化的,选课也会随之调整,考试形式也可能是多样化的,流程化的成绩管理体系难以与其相适应。因此,过于僵硬死板的管理体系不利于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三、苏州城市学院成绩管理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产业培养侧重应用型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人才培养特色。苏州城市学院瞄准应用型定位和地方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做好承上启下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改革工作离不开成绩管理体系的完善,使成绩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创新应用型高校成绩管理制度

1.过程化管理

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体现在应用型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视过程化管理,取消以单一的期末考试为最终成绩的评定形式。学生的成绩由多部分构成,除了期末考试成绩,还有平时成绩、过程成绩。例如,过程成绩由课堂表现(占10%)、平时作业(占10%)、阶段性测验(占10%)、综合性作业(占20%)、团队作业(占20%)、教学实践活动(占30%)构成,对期末考试的成绩设定最高占比,进一步加强过程性考核。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研究、实践锻炼、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综合运用的表现形式。[6]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与企业加强协作、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教学是产学研成果的基础环节,是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支撑。

因此,在对成绩考核制度的制订上,要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向实践性的考查倾斜。苏州城市学院成功转设后,细化管理办法,以结果导向思维规范实践教学各环节,出台考核细则,把实践成果优劣纳入课程考查体系中。

3.学分认定

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鼓励学生注重知识应用,多渠道强化实践技能培养,苏州城市学院出台了相关学分认定办法。学分认定范围包括经学校认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类行业技能证书,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

以技能证书学分认定为例,国务院在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7]应用型高校应设立与技能证书相关的成绩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获得多类技能等级证书,切实做好技能证书的学分认定工作。

(二)加强成绩管理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和建设产业急需的应用学科两大任务,这对成绩管理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着眼于增强管理队伍的责任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评奖评优,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成绩管理工作要服务于学生的根本利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对成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成绩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数据库处理、档案管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一方面,成绩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成绩数据,要求管理人员熟悉SQL Server等数据库软件,同时对每学期的成绩档案进行收集、归类、保管。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核心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对成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成绩管理人员具备与校外教师沟通和创新成绩管理体系的能力。

最后,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队伍用人机制。为了激发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使优秀人员得以在岗位上发挥才干,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大胆改革用人机制,坚持“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原则,同时将成绩管理工作纳入绩效管理体系,以激励机制稳定管理队伍。苏州城市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破除成绩管理工作用人机制中的条条框框,关注实际工作能力,重点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并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依据实际需求设置待遇和平台配套条件,在考核中按“参考协议,不设条框”实行,让优秀人才被信任,充分挖掘其潜能。

(三)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高校应加大对成绩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构建智能化的软硬件终端,本着“让数据多说话,让师生少跑路”的服务理念,做到一站式服务师生。

第一,加快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化建设进程。通过网络平台化的数据库后台日志记录,对成绩工作流程进行监控,切实保障成绩信息的全面、完整、准确。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离不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实践环节的教学,对这些教学内容成绩的评价,离不开实时的网络化成绩管理平台。

第二,实现教务管理系统的动态化功能。深化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机制,部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动态调整制,决定了对学生成绩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因此,管理系统的开发,需要考虑从选课到考试,再到成绩的录入、查询、修改等,实现根据用户的需求同步调整的动态功能。

第三,升级成绩自助打印终端设备。老旧的成绩单打印系统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出国、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更新升级终端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和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线上终端主要以学生申请、成绩管理人员审核后出具电子证明材料的形式,满足在校和已毕业学生的证明需求;线下终端满足学生对纸质证明的需要。

四、结语

苏州城市学院将致力于形成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对标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条件,牢牢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创新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不断推进管理育人、管理治学。在成绩管理工作中,通过创新管理制度、建设人才队伍、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等路径,筑牢产教融合的根基,全面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走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猜你喜欢
学年学分制管理体系
《读写拍档·新高考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编辑计划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5:18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星火(2020年2期)2020-03-04 02:58:08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9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科学生活(2017年1期)2017-03-20 0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