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自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其中,发展航天事业是我国勇攀科技高峰的重要方面,每一个航天科技成果都会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做好航天新闻报道,提高航天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是主流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提高民族自信、科技自信的途径之一。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其进行了跟踪报道,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个方面都有不俗表现。本文以央视新闻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的相关新闻报道为例,从四全媒体的视角分析主流媒体的航天新闻报道实践,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全媒体的概念,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站在科技前沿高度,对现阶段媒体特征的精辟概括,也是对媒体融合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更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形势的精确论断。”①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对四全媒体的具体内涵做了详细阐述:“综合来说,全程媒体是时空维度的,强调的是公共事件的进程信息、流程管理、历程演化、过程推进情况;全息媒体是技术维度的,能够更加逼真地描画、抽象、模拟、重构和映射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全员媒体是社会维度的,意味着媒体本身职能在传统媒体内部的均等化以及信息传播机会的均等化,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发起者、参与者和反馈者;全效媒体是生态维度的,体现在全环节提升生产效率、全流程把握转换效果、全方位提升传播效能、全平台实现服务效用等方面。”②
全程媒体体现在新闻报道的时间维度,是媒体融合时代比新闻时效性更高层次的要求。全程媒体要求新闻工作者对产品进行更精而深的生产,既是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对团队协作、新闻生产流程提出了重大考验③。
1.全时覆盖事件始末
全时,意味着新闻报道贯穿事件发展的开始与结束,为受众呈现新闻事件的始末原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计划于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在此之前,央视新闻的多个平台从10月7日起便提前预热,进行相关报道。以微博为例,央视新闻微博于10月7日发布“中国航天,加油!#神舟十三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神舟十三号近期择机发射#”,于10月8日发布“共同期待!#三名航天员将乘神十三去太空出差6个月#”。央视新闻微博还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前一周对其准备状态进行了报道。除此之外,10月7日,央视新闻在客户端、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等多个平台进行同步报道,覆盖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就位准备—乘务组确定—发射升空—对接空间站—航天员出舱”全过程,时间跨度从10月7日至11月8日,实现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全时覆盖报道。
2.即时反映事件进展
航天事件过程复杂,变化较多。对其“新鲜”进展进行即时报道,既是满足受众了解事件最新进展的需求,也是新闻“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概念定义的基本要求。央视新闻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的报道覆盖事件发生始末。围绕这一话题事件,央视新闻微博账号共发布95条微博内容。在变数较多的10月14日至10月16日三日内,央视新闻共发布了61条微博内容,其中原创内容26条,首发内容8条,均对每一细节进行即时报道。此外,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微博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等重要时刻进行全程直播,实现实时报道,让受众不错过每一个细节。
全时与即时,使受众对于这一航天事件能够既知其全貌,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其最新变化,同时实现主流媒体对航天事件的全程报道,让受众在新闻的动态报道中客观真实地了解事件,接近事实。
全息媒体要求新闻报道利用技术赋能,更加智能化、多元化、泛在化地做好万物互联时代的新闻报道④。只有掌握好新闻报道的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才能在百舸争流的信息时代获得最大的技术助力,在海量信息中有所凸显。
1.全渠道分发借势传播
自2014年媒介融合浪潮奔涌至今,央视新闻作为我国头部主流媒体,打通多方渠道,借平台之势,发传播之力。央视新闻拥有客户端、电视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方新闻报道渠道,形成了传播矩阵。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事件中,央视新闻通过电视新闻《新闻直播间》等时段较长的新闻节目进行直播的专题详细报道,符合电视新闻受众专注、长线的收看习惯。央视新闻通过微博进行消息报道和情感性互动内容的传播,其内容短、互动性强等特点既遵循微博内容的传播规律,又贴近微博用户的关注兴趣。央视新闻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实时传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最高潮、最关键的重要时刻,“短平快”的短视频内容在15秒左右的时间内传播最核心的事件信息,减轻用户的观看压力,与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模式相契合。此外,央视新闻的客户端作为其新闻聚合平台,更是融合其他渠道相关信息于一体,在客户端由专门的“空天逐梦”等相关的官方账号提供更全面详细的报道内容。央视新闻全渠道“各司其职”,同步分发,借势传播,以多元渠道满足多元需求,是做好“全息媒体”的一种重要方式。
2.全媒体形态内容丰富
全媒体时代,先进的媒介技术丰富了传播的内容和形态,满足了不同受众的信息接受需求。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及媒介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央视新闻在台、网、端、播、屏不同传播场景提供不同的传播内容形态。文字、图片、电视新闻、短视频等样态报道变成常态,5G技术使得直播报道清晰地呈现在每一块屏幕上,慢直播更与受众相互陪伴,带来更客观的传播内容和更人性化的观看体验。航天报道不同于其他选题,直播太空舱内部的情况,需要更高的媒介传输技术。云台摄影机、全景摄影机等使受众更直观、更清晰地看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内部航天员的行动和太空站外部的宇宙奇观。直播间内的网友评论道:“神舟五号升空时舱内的图片都很模糊,如今(神舟十三号)直播的画面都十分清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有效运用,协同航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提高了观看者的民族自信、科技自信与文化自信。
面对不同的媒介生态,央视新闻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起传播矩阵、传递多样内容来提高自身的传播力⑤,多方位、多样态地进行议程设置,以全息媒体服务受众与社会。
全员媒体是指全员参与、全员互动。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受众早已融入新闻生产的全过程中。因此,如何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把握舆论风向,并进行主流引导,是主流媒体在进行全员媒体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一点。
1.全员参与共筑集体记忆
自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时起,每一次“神舟升空”都引发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神舟”系列的不断发展同样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筑起的集体记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报道再一次引起全民“回忆杀”。央视新闻在进行文字报道时也采用了“共同见证”“历史时刻”等词语,更加强了集体记忆的仪式感。另外,央视新闻微博特别发布了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见面会对比照,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从一号到十三号 一图了解神舟‘足迹’”等回顾性报道。无论是媒体策划,还是受众自发,“神舟”已经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代表符号,成为全国人民见证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集体记忆。
2.受众内容变身传播素材
虽然航天题材本身并不具备接近性,受众也很难直接参与到航天新闻的生产过程中,但是主流媒体应当善于发现受众内容的闪光之处,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传播内容,以贴近受众的形式,向受众传播航天新闻信息。例如,央视新闻微博进行内容策划,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直播的网友弹幕内容集合成一条单独的报道内容,将受众的评论转变为自身的传播素材。另外,在央视新闻发布关于替补航天员邓清明等人的故事后,该新闻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并登上微博热搜榜。随后,央视新闻在《主播说联播》节目中进一步对替补航天员的事迹和精神进行宣传。这样的策划和报道促使无法直接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受众更易接受,且乐于评论和转发。央视新闻对受众的评论和呼声进行二次传播,同样为主流媒体的航天新闻报道增色不少。
对于航天新闻这类与受众接近性较弱的重大事件,主流媒体应当敏锐捕捉受众的评论、弹幕等内容,从而拉近事件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受众的参与感,从而更好地塑造集体记忆。央视新闻针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所做的报道实践值得参考。
全效媒体的目的在于使主流媒体在传播主体多元化的时代能够把握住舆论阵地,使发声有效触达受众,从而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1.硬话题和软情感刚柔并济
航天事业事关国家科技发展。但是,宏大叙事之下是每一个为国家努力的个体。这样的爱国情怀和中国人对于宇宙星空竭力探索的浪漫情怀,同样也能够感染受众。将宏大的国家问题拆解为个体命运,这样的叙事更能引起受众的关注,使其产生同理心。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报道中,央视新闻推出的“太空也有托尼老师了”“神十三升空与月亮浪漫同框”等个人化、浪漫化题材的报道,实现了激发受众情感共鸣的显著效果。
2.独特视角引发高效传播
除软情感外,央视新闻更多地以女性视角来报道王亚平这位女航天员,如“王亚平说男航天员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王亚平迈出中国女性太空行走第一步”等报道。央视新闻还从在太空如何化妆、平时如何训练等生活化的细节出发挖掘话题,更用“王亚平女儿含泪为妈妈加油”来展现王亚平的母亲身份。这一系列以女性为切入点的报道内容引发女性受众的情感共鸣,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以独特的视角对宏大报道题材进行生活化、个体化的细节报道,是在内容同质性较高的传播环境中凸显自我的路径之一。
智能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运用多元的技术手段承载多元信息,从而打造更好的传播产品。主流媒体拥有较广泛的技术资源,在航天新闻报道中应充分运用媒介技术手段。航空题材一方面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又承载着探索宇宙的浪漫情怀,但其距离百姓生活较远。如何让受众更进一步了解载人飞船升空的情境和意义价值,值得传媒界认真思考。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相关报道中,最具现场感的是一条“距离发射塔50米的机位”的微博,但其仍没有脱离视频的呈现形式。运用VR、AR、MR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生产的产品能够更好地使用户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使与生活相距较远的航天题材内容更形象、更真实地呈现给用户,提升航天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接近性。
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仍应是主流媒体务必坚守的准则,而相关的话题运营手段与设置也是提高传播效果、提升受众体验的方式。据观察,央视新闻在微博渠道的相关举措设置到位,但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抖音等方面略有不足。得益于微博“##”的话题形式,用户通过添加“#”符号就可以使相关内容形成话题链接,并能引导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微博用户加入话题讨论中。这就在话题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微博内容的传播效果。以“神舟”为关键词在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搜索时,出现的是碎片化的视频以及相关报道内容。但是当以“冬奥”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央视新闻客户端便出现“冬奥来了”专题内容,其中聚合了“聚焦冬奥”“冬奥食堂”“冬奥有我”三个板块。央视新闻抖音账号虽然设置了“揭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板块,但其中的视频仍停留在神舟十二号相关内容上,没有提及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这就难以让对航天科技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抖音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各个平台渠道都有对话题进行设置并运营的方式,主流媒体应当对全渠道的播发工作给予重视。媒介融合时代,主流媒体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站在用户角度,提供更便捷、精准的内容服务,是提高主流媒体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文以央视新闻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相关报道为例,从四全媒体的视角分析央视新闻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个方面的具体做法,并从媒介技术、话题运营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央视新闻作为我国最受关注的主流媒体之一,承担着教育大众的社会责任,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打磨优质内容,优化传播路径,借助科技力量,提升受众体验。这些举措使主流媒体在航天新闻报道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绩,深化了主流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媒介形象。
注释:
①殷陆君.如何理解“四全媒体”的内涵和意义?[N].学习时报,2019-04-08(004).
②沈阳.“四全”媒体的新内涵与技术新要求[J].青年记者,2019(7):29-30.
③刘彤.“四全媒体”时代下的新型传媒人才培养[J].传媒,2019(11):81-84.
④何慧媛.深刻把握“四全媒体”理念 推进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J].中国记者,2021(8):6-10.
⑤张荡.议程设置视域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1):48-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