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中抗美援朝精神的符号表达

2022-02-18 18:54林子馨
视听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刚志愿军段落

林子馨 刘 英

《金刚川》取材于金城战役的真实历史事件,其主线分为四个段落,分别从士兵、对手和高炮班三个视角立体演绎这场立国之战,描述了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搭建“人桥”助大部队成功过江取得战役胜利的历史场景。金城战役的胜利有力促进了朝鲜停战,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通过艺术化再现经典党史,帮助观众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有助于人们铭记伟大胜利,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向前。

一、以视觉符号彰显抗美援朝战争的精神力量

《金刚川》通过人物影像、实物影像和纯虚拟影像等视觉符号将革命忠诚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抽象概念具象化,以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形式展现志愿军向死而生的气概,宛如一曲低沉华丽的悲歌,震撼了观众的心灵。

(一)以人物影像表达革命忠诚精神

影片主要通过对人物情态的正面呈现和细致刻画来指涉意义。在电影第一段落“士兵”中,老高因延时炸弹爆炸而身受重伤,命悬一线。刘浩见此情景,愤怒地拿枪对着敌机扫射,而后扛起原木准备去修桥。此时敌方投下燃烧弹,关于他的镜头戛然而止。刘浩再次出现是在第四段落“桥”的开头,通过小胡的视角,聚焦肩上扛着圆木已焦炭化的刘浩依旧保持准备去修桥的姿势屹立不倒。在这一人物影像中,舍生忘死、英勇顽强等伟大而震撼的符号得以集合,与刘浩的死亡形成巨大的张力,在意义生成上达到了双重效果,表达出刘浩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生命的革命忠诚精神。

在排长张飞和美军飞行员希尔的生死决战中,对张飞的人物塑造更直接地凸显出这一精神。当时我军物资匮乏,与敌人武装力量悬殊,仅有的防空武器是两台高射炮和数十发炮弹。面对美军的不断骚扰,排长张飞以血肉之躯只身坚守高炮台,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依旧对敌人做出了有力回击,最终打败希尔,在燃烧弹中壮烈牺牲。张飞不负祖国和人民的希望,誓死完成任务,真实刻画出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给予观众最为强烈的心理冲击,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力量。

(二)以实物影像表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影片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服饰和岩里渡口的选址等实物影像作为剧情代入的触媒暗指打仗条件艰辛,胜利来之不易。另外,“桥”这一符号贯穿整部影片,造桥、炸桥、修桥、再炸、再修,美军接二连三攻击,却始终炸不毁这座桥。这便是奇迹!志愿军在被动的处境下依旧不畏艰难困苦,保持高昂士气,怀揣必胜信念的伟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由此呈现出来。

(三)以纯虚拟影像表达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一开始便以动画形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金城战役的重要意义,在片尾处以同样的形式回顾整个战役过程,首尾呼应使影片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方便观众在短时间内快速直观地掌握重要信息。此外,片尾还使用3D建模技术构建了志愿军扛木板搭“人桥”的雕塑画面,通过人们在木板上围着红旗嬉笑奔跑的镜头向观众传递影片主旨——鲜艳的红旗是用英雄的血染红的,正因他们当年的牺牲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抗美援朝精神值得后人传承和铭记。这种表达方式让观众彻彻底底地接受了一次心灵洗礼,促使他们从内心去感受英雄的伟大,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生发爱国情怀。

二、以听觉符号回溯经典,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

《金刚川》中听觉符号的使用在增强影片真实感的同时,也唤醒了观众的时代记忆,通过回溯经典,进一步升华主题。

(一)以音乐符号唤醒观众的时代记忆

作为人工制作的纯符号,音乐本身就携带着具有丰富可能性的意义。听众感知音乐符号并从中获得意义,这种感知是片面化的,是对某种意义的定向汇集,最终使音乐符号的意义从混沌走向清晰①。《金刚川》中采用的音乐本身就承载着时代记忆,能迅速集中观众的注意,激发他们强烈且持久的情感,并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意义。“一首优秀的歌曲,往往在承载它的电影已被人们淡忘之后,还因为动人的旋律、洗练的歌词、鲜明的思想而被传唱,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唤起许多沉睡的记忆。”②片尾处,志愿军踏着战友搭起的“人桥”在炮火中快速过桥,此时《我的祖国》以轻音乐的形式渐起,与炮火声恰当融合,与画面相得益彰,成功唤起观众对抗美援朝经典电影《上甘岭》的记忆,激发人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浓厚深沉的爱国情怀。此外,在人民军队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真实录像中播放了《英雄赞歌》。“当音乐响起时,观众随着旋律让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进入到朝鲜战场的意境中,‘烽烟滚滚唱英雄……’更是将观众的集体记忆吸引到对英雄及英雄事迹的回忆上,也拉近了观众与无畏英勇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等爱国情怀的距离。”③

(二)以音响符号增强真实感,设定指示性意义

巴赞在他的电影理论体系中提出:“电影的本性在于再现事物原貌。”④首先,音响符号可作为像似符号还原生活经验,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帮助观众捕捉电影文本中的环境信息。在排长张飞与美军飞行员希尔的战斗中,突出表现了炮弹上膛和炮火轰炸的音响,以激烈紧张的叙述形式彰显出张排长舍生忘死的精神。其次,电影通过文本设置的符号组合使音响产生特定的指示性意义。在整部电影中,多次重复出现美国空军的飞机声。飞机声一出现就意味着桥将要被炸毁,于是飞机声在影片中再次出现时,就成为危险的信号,使观众骤然紧张起来,为志愿军们悬心。

三、以语言符号传递党史温度,表现抗美援朝精神内核

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但在作为电影的叙述工具时被再度符号化,最终以话语和文字的形式贯穿整部电影,起着揭示中心主题和传递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以话语符号揭示中心主题

辅助说明电影的情节、揭示电影主题是话语符号参与电影表意最直接的作用。《金刚川》中,运用大量经典话语符号直接表达抗美援朝精神。例如,“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这句话充分体现出那个年代十七八岁的年轻志愿军一心为国奉献牺牲的精神,为当代青年人树立了正面榜样,启发他们思考人生与梦想。“志愿军没有一个怕死的”“我们这些军人一步也没有退守”,简单的几句话将志愿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爱国精神展现给观众,构建起崇高的军人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段旁白意义非凡:“为了我们的新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立得住,为了咱们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战友们前赴后继,打出个中国人的骨气,就像国歌里唱的,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时俺们每个战士都清楚地知道,后代人的幸福,就要靠俺们每一个人去拼了。”这段旁白作为总结全片的中心主题出现在片尾,以充满爱国情绪的话语激起观众心中关于家国情怀的阵阵涟漪,深化对“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国歌歌词的理解,鼓舞和激励着观众将志愿军作为榜样,在新的时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除了参与电影表意,语言符号还指涉人物性格、思想与情感,从侧面烘托抗美援朝精神。电影中,三个侦察兵发现张排长在炮位周围点火时有一段独白:“其实,俺们一直关注着对岸炮位的战友,但战场上就是这样,你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叫个啥,只知道他们是战友,是护着俺们过桥的。有些人,这辈子都再也见不着了,没人知道,那里到底怎么了,但是俺们心里都清楚,除了牺牲,还能有啥呢?”这段话以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身份,通过沧桑的声线和朴实的方言念出,话语中饱含对素未谋面却同生共死的战友的敬重之情以及慷慨赴死的坚定信念。随着情节的展开,这段独白对当时志愿军的心理和处境的提示越来越明显。

(二)以文字符号传递思想内涵

作为文字符号出现的字幕将电影中的故事延伸到现实之中,又将意义指涉带回文本之内。在片尾,中国政府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彩蛋处,出现了一段字幕:“我们奉命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国……山河无恙,英雄归乡,中国人民最可爱的人,祖国今天接你们回家。”影片以字幕结合真实影像的形式将影片故事和现实关联,与文本一同构筑起意义共同体,深化了主旨思想内涵对观众的影响,让观众理解到祖国和人民都不会忘记烈士们彪炳千秋的功绩,理解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⑤。

四、以符号组合建构影片意义,表达坚定立场

《金刚川》向观众展现的不仅有平行蒙太奇手法带来的视觉体验,还有符号组合共筑的意义空间。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鉴,如今,中国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依旧立场坚定,人民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将带领中国战胜新时代的无声之战。

(一)平行蒙太奇:多视角展示抗美援朝精神

平行蒙太奇使影像的多线叙述成为可能,既丰富了电影叙述的容量,也使叙述节奏更紧凑,有助于调动观众的情绪。

《金刚川》整个故事从小视角切入,通过多视角展示,分为四个段落,各个段落都有其他段落视角的呈现,整体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前30秒的序言有三个重点:这仗必须要打,我们必须要过桥,我们武器与敌军差距太大。第一段落“士兵”和第二段落“对手”分别从我军和美军的视角来叙述这场“我军修桥”和“敌军炸桥”的战斗。第三段“高炮班”用短兵相接的剧情解释了之前不明所以的部分,也用高炮班几乎“自杀式”的奋勇抵抗和视死如归解答了为什么我军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依然能成功过桥。第四段“桥”起到呈现结果和表达主题的作用,把电影情节推向高潮。影片不厌其烦地通过三个段落对同一时空同一事件进行反复呈现,试图从不同的视角表达抗美援朝精神。在此过程中有限的时空段被截取,如同被放到了显微镜下,呈现了许多容易被观众忽略的丰富细节。因此,虽然《金刚川》时长只有121分钟,且涉及的人物、地点和事件都比较单一,但通过符号和符号、段落和段落之间特殊的组合方式,极大地增加了电影的信息密度。整部影片不仅是在叙述事件,更是在引导观众思考一次次炸桥与修桥背后的深刻含义。

(二)以史为鉴,表达坚定立场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各大主流媒体纷纷集中宣传抗美援朝的相关历史事件,使大多数观众在观影前就通过各种渠道接收了电影的前文本,对相关的党史与抗美援朝精神的主要内涵形成了最基本的认识和较高的认同感。由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然“解码”电影文本体现出的抗美援朝精神相关符号信息,并更容易接纳符号表达出来的抗美援朝精神。除此之外,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电影市场沉寂了一段时间,人们的精神急需热血影片的刺激。在此背景下,电影《金刚川》在前期宣传中及时抓住契机,率先赢得较高人气,为电影后来的观众接受度和符号传播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金刚川》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的献礼作品,于大会当天同步上映,天生就带有鲜明的政治意义。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一年。面对朝鲜突发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与美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了一场漂亮仗。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上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如今,长期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的世界迎来新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战争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战场扩大至更宽更广的领域,随时都有看不见的敌人和无声的斗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作出回应,并引用了毛主席在1953年9月12日发表的《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演讲中说的一句话,借此向挑衅者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立场和中国态度:“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⑥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过去,敌人的飞机坦克炸不垮我们,如今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内外敌人同样也打不倒我们。“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⑦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克服一切阻碍和现实难题的强大武器。

五、结语

以史为鉴,可以明方向;以史为镜,可以筑牢信仰。电影《金刚川》通过电影这一方式引导观众关注党史、了解党史,从电影符号和符号组合中感受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力量。影片立足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党史事件,采用艺术化的形式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坚定信念,以史为鉴,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主旋律商业片,《金刚川》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片创新的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也给其他电影提供了借鉴,为今后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注释:

①马睿,吴迎君.电影符号学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72.

②袁凯娟.浅谈《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J].电影文学,2010(12):131-132.

③廖飞宇.论红色电影 《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J].电影文学,2016(16):102-104.

④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75.

⑤⑥⑦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7-8.

猜你喜欢
金刚志愿军段落
金刚炮
趣味•读写练 答案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追影记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没有金刚的金刚狼爪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