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

2022-02-18 16:24田野
科学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心理大学生

田野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

马克思曾说过,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为的是让更多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但是,市场不能完全消化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这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处于待业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心理问题越发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高校必须要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归纳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概述

大学生就业心理,顾名思义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遭遇阻碍,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导致就业不顺的原因无非是,高估自身实力,低估就业难度[1]。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后,就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教会学生如何应对各种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就业能力显著提高,就可尽力争取心仪的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一)逃避挑剔就业

应届毕业生有三种选择,就业、考研、留学。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直接就业,但狼多肉少的局面就会让他们感觉到压力。面对如此境况,学生的选择有所不同。有人迎难而上,有人逃避退缩。当前,选择后者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眼光放得太高,又未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导致面试惨遭失败,从而打击自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生会恍恍惚惚度日,错失许多机遇。

(二)恐惧抵触就业

铺天盖地的报道,以及身边真实发生的事,都可能让大学生对就业产生恐惧情绪。如不及时疏导,情况只会越发严重。每当他人提及就业时,学生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暴跳如雷。其实并非不想就业,只是迈不过心中那道坎。还有一些学生,会将自己关在封闭空间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患上抑郁症。

(三)盲目攀比就业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期间,无法客观看待自己,总喜欢将他人之长和自己之短进行对比。比较之后,就会被负面情绪袭击。倘若学生懂得自我调节,那么影响还不深远。倘若学生被击垮,那么就会导致内心扭曲,将诋毁诽谤他人为乐。可以看出,这类学生的嫉妒心太强,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内心比较脆弱。

(四)啃老被动就业

很多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望,但由于就业能力不足,沦落成了啃老族。每一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与网络相伴。一段时间后,不仅远大抱负消失得无影无踪,情绪还变得喜怒无常。在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学生不得已开启漫长的就业之路。即便是侥幸获得一份工作,也无法胜任岗位需要。每当遇到问题时,都会立刻寻求他人的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被社会淘汰,更加坚定了他们啃老的决心。

三、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等教育改革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难以完全满足社会需要。具体来说,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会以成绩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为了获得教师的青睐,学生会一头扎进理论学习中。虽然说学生满腹知识,却仍无法被社会所认可。究其原因,学生的实操能力严重不足。企业并非慈善机构,会以盈利为第一要务。通过提供实习机会,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当大学生进入企业,管理者就希望其能发挥作用,而非从头学起。一段时间后,企业发现大学生无法创造足够多的价值,就会逐渐打消社招的念头,最终导致实习机会越来越少。即便是高校费尽千辛万苦争取一些机会,大学生非但没有珍惜,还错误地认为,这只是走走过场。当大学生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要面临激烈的竞争。能够找到心仪工作的大学生能有多少,其余学生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二)理念存在偏差

就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会经历各种磨难。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被世人称作温室里的花朵。面对这些磨难,大学生会表现出不知所措。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逃避。不管重视与否,问题一直都在,最终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状况。要想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需要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学生就业率是衡量学校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会让很多教师产生一个误解,采取何种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就业率。理念决定行动,在错误理念的作用下,指导工作自然无法做好,最终导致大学生的处境每况愈下。

(三)指导流于形式

当前,就业指导已经纳入到高校教育体系当中。为了让大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各高校纷纷成立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受限于方法经验缺失,导致指导效果不尽如人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有三点:其一,定位不准确。就业指导和教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应分开进行。但高校为了方便管理,会让教务处管理指导部门。指导部门无法保持独立状态,自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在推进指导工作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其二,临时抱佛脚。从学生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高校就应该渗透就业指导[2]。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大多在大四阶段安排相关内容,通过临阵磨枪,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率。但高校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找准就业方向、端正就业心态要有一个过程。在短时间内灌注如此多的知识,学生很难完全消化掉。倘若所讲内容和学生认知发生冲突,就会导致他们思维混乱,不知何去何从。其三,方式过于单一。当前,专职教师将指导工作视为一项任务,只关心知识是否讲全,不会关注学生是否拥有实践经验。没有实际经历,自然不会形成深刻的感受。当面临困难时,学生除了懊悔不已、怨天尤人外,还能做什么。即便是有学生勇于对困难发起挑战,往往会以失败告终,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不小伤害。

(四)缺乏个性化指导

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身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个性比较鲜明。稍有不顺心,就会表现出负面情绪,如心烦、暴躁、抑郁等。在面对就业这件事情的时候,学生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这时就需要针对个体开展指导工作。但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满堂灌,想以此消灭所有问题。很显然,目标一定无法达成。只有少数高校注意到这一点,并采取了行动,但效果并不好。原因无他,需要帮助的大学生有很多,依靠现有人员,无法顾及方方面面。确实,个性化指导看似简单,但完成起来殊为不易。要想指导工作卓有成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包括认知、心理、能力等。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强化心理指导工作

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是大学生的显著特点,高校要抓住这一优势,尽快完善就业指导工作[3]。首先,补充就业指导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打造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确保指导工作卓有成效。高校要从内部选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教师,将其归入指导队伍。做好社招工作,招揽有能之士。具体来说,根据指导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招聘标准。将招聘信息挂在各大网站,吸引更多的求职者。经过层层筛选,留下可用之才。在壮大指导队伍的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培训内容应丰富,包括政策解读、市场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就业指导理念及方法,培训方式应多样,主要有专题会、交流会、实地考察、实战模拟。授人以鱼的方法固然有效,但远不如授人以渔。高校要在内部掀起一股学习风,促进指导教师的进步。其次,创新就业指导方式。高校要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当前比较常用的指导方法。譬如,案例指导法。在课堂上呈现真人真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此举,既能避免学生重蹈覆辙,又能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学生的内心不会有任何波动。网络指导法,顾名思义是指在网上搭建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服务。指导平台拥有虚拟性的特点,学生在其中可以畅所欲言。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困惑点。以朋友的口吻提意见,帮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待搜集工作结束后,要立刻召集所有指导教师,分析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判断出是否适合在本校内应用。

(二)发挥思政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是高校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对引导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很有帮助。这就要求高校增加授课时间,并调整教学思路。教师要整理所有教材,让知识形成体系,如法律篇、政策篇、形势篇、职业篇。通过系统地讲解,在补齐学生知识短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适当降低理论考核的比例,并设计特色作业。作业考核的关键不是拥有华丽辞藻和严谨结构,而是学生要有感而发。只要三观正,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受教育后,学生不仅具有高尚的品质,如实事求是、诚信待人等,还坚定了心中信念,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努力调节就业心态

在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只有认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大学生涉世太浅,还不能理解透彻。因此,高校要进行引导。从兴趣爱好出发,以此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畅谈一下人生理想,告诉其不要轻易放弃。为避免学生好高骛远,教师要举出一些实例,并告知学生达成理想所需要的条件。学生听过后,心情会很低落。这时,教师就要传递一个思想,即没有人一个随随便便就能成功,要想到达成功彼岸,必然要经历诸多磨难。在这期间,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也不要放弃最初的梦想。在教师的细心开导下,学生的就业心态逐渐趋于平稳。

接下来就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这种能力越强,心理问题就容易被化解。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知己”。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打个样,让其明白如何对自我进行分析。随即,让学生记录下分析结果,最终汇总到教师那里。教师不指名道姓,只是对内容进行分析,并告诉学生如何在就业时扬长避短。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知彼”。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招聘信息,先让学生自行浏览,再鼓励学生表述一些内心感受,最后纠正认知偏差。经过长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从一点窥看整个就业大盘的能力,至于另一部学生,虽无法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却能判断就业机会的好坏。倘若时间充裕,就可以慢慢挑选。倘若时间较短,就要退而求其次,先就业,后择业。解决了温饱问题,就有力气思考未来该何去何从。经过不断地思索,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提供模拟实践机会

就业指导教育的发展时间尚短,仍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指导方法老旧。高校要认识到一件事,只有拥有扎实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学生,才能在社会上吃得开。因此,高校要给学生多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在校内,真实还原面试现场,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面试过程中,发掘学生的优势及不足。在面试结束后,当场宣布结果,并说明原因。经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面试成功率。对实训基地进行改造,让其贴近真实情况。在实训期间,以高标准要求学生,让他们快速成长。可以安排一项项目,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集思广益中,找出解决办法。待问题解决后,学生的自信心会显著提高。哪怕是问题没有彻底被解决,学生也能找到自身缺点。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针对薄弱点展开学习。此外,或向政府求助,或联系企业,从而获得一些实习机会。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并完成查漏补缺,竞争优势势必会提高。虽然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一点小磨难,但大学生能够从容应对。

(五)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并且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所束缚,那么以创业促就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较于就业,创业之路更加艰辛。为了降低创业难度,高校应加强自主创业教育。具体来说,根据专业特点设计教育课程。通过细致讲解,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形成。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举例。透过成功案例告诉学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透过失败案例告诉学生,创业有风险,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出现问题后,不要过于慌张,而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就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学生学有所成后,学校和教师就可以推荐一些好的创业项目,并在后续中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

五、总结

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做好,而是要切实采取行动。当然,这项工作比较复杂,需要高校按部就班地推进。第一,强化就业指导工作,使大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二,发挥思政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第三,提高认知和素质,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第四,提供模拟实践机会,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五,加强自主创业教育,让学生拥有立身之本。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