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通讯员 段静宇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保障。
近半个世纪以来,河南省新乡市涌现出吴金印等一大批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形成了独特的“新乡先进群体现象”。为厚培乡村振兴干部人才,新乡市将“导师帮带制”作为传承党的历史经验、传授基层工作方法、传递为民服务情怀的有效载体,健全“选育学管评”全链条,推动乡村振兴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薪火课堂”互学共促 资料图
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基础上,坚持全面性帮带与个性化帮带相结合,择优选聘包含先进模范人物、“五好”乡镇党委书记、“星级”村党组织书记、专家人才在内的导师,与乡镇年轻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结成帮带对子,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为乡村振兴传经送宝、强基赋能。同时,为了帮助换届后的新任党组织书记尽快实现“角色转换”、破除乡村发展“瓶颈”,突破“一帮一、一帮多”模式,探索推行“双导师帮带”模式,既安排本土导师帮带,又安排专家、教授帮带,帮助他们快速打开工作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加强系统谋划,多“培土”、多“墩苗”,促进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接受磨砺锤炼,茁壮成长。采取跟班工作法、专题指导法、项目参与法、抱团发展法等,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帮带导师现场“以案说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带动帮带对象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处理大事要事、急事难事中接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经验、提升能力。既让处于“领跑”状态的干部发挥更大作用,以先进村带动周边村集约发展,也推动党建、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实现共建共享。长垣市丁栾镇罗章寨村党支部书记谢万三与马盘池村支部书记蒋现卓,定期交流发展乡村旅游经验,推动马盘池村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蜕变;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党支部书记郭祖良发挥本村蔬菜特色种植优势,帮助小马寨村规划种植反季节蔬菜150亩,带动了20户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思想引领,补足能力“短板”、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让年轻干部的成长进入“快车道”。
市级层面,依托“党课开讲啦”、远程夜校等进行“线上+线下”双模式授课,紧扣乡村振兴教学主题,通过先进典型权威引领、优秀村干传经送宝、乡土人才讲好故事、现场观摩见贤思齐,帮助帮带对象补短强弱,提升综合素质。
县级层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活动,每季度开展2次导师访谈、学员互动、专家点评、材料扩容的“四位一体”联动,及时对症开方、释疑解惑,破解难题,促使帮带对象有效启发工作思路、提高履职本领。
乡镇层面,紧抓工作例会、“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每月开展一次帮带导师“理论教学+实战练兵”,就事说事、以事说理、传授方法。
原阳县组织帮带对象开展“薪火课堂”,邀请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介绍基层工作经验、做法,强优势、破难题、补短板;凤泉区到“导师帮带制”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现场学习先进经验、领悟实质精髓;辉县市冀屯镇制定“夜学”制度;红旗区洪门镇开办“师说新语”;原阳县路寨乡设立名师大讲堂,指导帮带对象快速掌握农村工作诀窍。
干部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抓好精准育苗、基层历练、跟踪管理各个环节。按照系统化要求推进导师帮带工程,不仅建立帮带导师工作档案和帮带对象成长档案,定期查阅分析、综合研判,及时提出培养方向或调整建议,还建立“周学月谈季总结”制度,坚持让帮带双方每周开展一次理论共学、每月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每季度开展一次帮带小结,引导帮带导师做好分内事,督促帮带对象练就真本领。
卫辉市每周利用党建工作例会听取帮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纠治;获嘉县照镜镇制定“十项规范”,确保导师帮带工作规范开展、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需求。
“导师帮带制”是打造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基层服务、做好群众工作的好办法。必须发挥好“指挥棒”作用,为其保驾护航。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帮带双方背靠背互评,对进步大、提升快、帮带效果明显的予以表扬鼓励;对性格不匹配、方法不对路、交流不顺畅的及时调整。坚持每季度到帮带对象所在单位或帮带村开展一次群众测评,测评结果报组织部备案,同互评结果一起记入干部档案,作为帮带双方推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推荐后备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励帮带导师教有动力、带有责任,帮带对象学有所成、学有担当。2021年以来,根据县乡换届人事变化,已对16名帮带导师、7名帮带对象及时作出优化调整。评选出28名“帮带名师”、18名优秀帮带导师,4名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帮带对象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