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碧华
“一滴水墨”滴到地面,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再铺满全场;绚丽多彩的灯光之下,6名冰球运动员与影像“冰球”击打互动,冰屑滚滚散落,晶莹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
2月4日晚舉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给全球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引来阵阵惊叹。
太不可思议了!当晚朋友圈刷屏时这句话被频频使用,震撼场景让人回味无穷。
开幕式惊艳全球背后,是数字科技与美学创新的完美融合。
1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巨幅“画轴”令人印象深刻。14年后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太空揽月追星,深海寻珍探宝,屏幕显示技术自然也进一步飞跃。
开幕式场地中部由1.1万平方米的LED高清显示屏构成,不仅面积大,且科技含量高。于是有了文前一幕,呈现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场景,场面宏大,立体多元,色彩丰富。
开幕式只是开端,走进陌生的体育场馆,能否快速准确找到地方时常困扰运动员和工作人员。
“如果室内也能用导航就好了!”类似这样的期待,在北京冬奥会的跳台滑雪场馆—“雪如意”已经成为现实。
据中国电科54所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蔚保国介绍,他们承担的“北京冬奥会北斗微基站室内混合定位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在赛事期间为“雪如意”场馆提供室内外无缝连续的亚米级高精度实时定位和位置服务。
北斗微基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小型化、低成本室内高精度定位基站。
“测量精度可以精确到分米、厘米甚至是毫米。”他更进一步解读,项目首次打通了室内室外的北斗卫星导航连续覆盖定位,针对不同室内环境建筑结构特点实现了全场馆可达区域内无死角快速定位。
如此高精度定位,通过一个名为“时空盒”的可穿戴设备实现。“时空盒”是一个不足手掌大小的白色方形小盒子,可以挂在手臂、肩部,或者放在衣服口袋中,使用非常方便。
小盒子里有大乾坤,实际上是个一体化终端,能够兼容室内北斗微基站和室外北斗卫星信号,从而实现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切换。“时空盒”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智能手机通过无线方式绑定。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举办大型赛事,疫情防控是难点,也是重点。为了确保运动员健康参赛、观众安全观赛,北京冬奥会部分场馆运用了基于自然超粒子发生技术的空气消毒机。
此外,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首次在大型冰上场馆中使用助力碳中和,等等。类似这样的高科技应用还有不少,服务于城市交通治理、疫情防控等诸多领域。
可以说,北京冬奥会上,科技元素几乎“无处不在”,助力运动员奋力拼搏成就最好的自己。
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励运动员不断突破,而更新迭代的科技力量自然是助力运动员突破自我的科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