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尚知
睡前,我侍弄了一番家里养的那只鹦鹉。看它不用劳动、不用被妈妈催着洗脸刷牙,感觉它们好自由哇!如果我变成了鸟,我就要睡到自然醒,天天只管吃喝拉撒,那才叫幸福!
醒来,我竟真的成了一只鸟!
我想为自己唱支歌庆祝一番,从喉咙里冒出来的是“叽喳”声。我吓了一跳,我的歌声这么单调怎么给自己解闷呢?罢了罢了,不唱了吧,都这副鬼嗓子了还唱什么歌呢?我还是开启“狂吃”模式吧!
我跳上饭槽,撅着屁股,在装着小米的塑料槽里用力啄米,渴了就跳到“饮水机”里喝水。吃喝拉撒似乎都很自由,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在哪里拉就在哪里拉,没有人给我限定条条框框。这种生活似乎挺适合我的。
可安生日子才过两天,我就感到厌烦了。笼子外的鸟不住地歌唱着飞翔的快乐;不断地给伙伴们报信,告诉伙伴们哪里有肥嘟嘟的虫子可捉;它们甚至在给对方梳理羽毛,有鸟舒服地发出“佳佳”的声音。我这里吃的尽是小米,喝的也只是自来水。河水、泉水、露水会不会比自来水美味上百倍?与众多伙伴一起飞翔是不是能让我热血沸腾?我想钻出笼子,可铁丝横七竖八地拦住了我。我拼命地咬,狠狠地抓,可铁笼还是纹丝不动,我知道我的努力终究会白费的,人类关鸟的笼子对鸟来说是坚不可摧的。我烦闷得都要得抑郁症了!
终于有一天,鸟笼门被打开了。我拼命往外钻,扑腾着翅膀想“一飞沖天”。哎哟,我撞到了雪白的房顶。原来,主人见我可怜,把我从笼里放出来,让我在房间里散散心。我只是从一个狭小的笼里,到了一个稍大一些的“笼”里!我在天花板和四面墙所限定的空间里尽量活动一下翅膀。尽管行动受到诸多限制,可仍然比在笼里快乐。我开始想念我曾为人时的奔忙了!如果可以,我愿意变回人类,哪怕要自己洗衣做饭,哪怕要为课业、考试、兴趣班忙得晕头转向,我也心甘情愿。
我还沉浸在自我忏悔的世界里,我的放风时间已经到了,我被抓回了笼子里。主人偶尔会把鸟笼放在阳台上,让我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享受一下阳光的照耀,可更多的时候,我被关在毫无生气的客厅一角。我感到自己生命之泉在渐渐干涸。
又过了许久,鸟笼门再一次被打开,我又有了一次放飞自我的机会。可我的翅膀已经不再强壮有力,连走几步我都会累得气喘吁吁。我的体质竟差到不能飞行了吗?如果终有一日,我能逃出牢笼,是不是我已力不从心,无法再丈量天空的宽度了?我哀哀地悲鸣,想哭诉自己为什么曾幼稚地许愿变成一只笼中鸟。如果许愿真的有效,我希望我一觉醒来就已变回人类。
奇怪的是,我醒来时,真的变回了人。我已分不清,我是真的曾经变成过鸟,还是做了一场可怕的梦。我为自己重获自由之身而兴奋地大笑了起来!
精彩点击
变成自己向往的某种小动物,虽然这种想象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但这篇文章还是吸引了我们,因为小作者形象的动作描写,以及层层递进的心理描写,仿佛把我们带入了笼中鸟儿的生活世界。你看它“跳上饭槽,撅着屁股”“用力啄米”,而笼外的伙伴们却可以“歌唱着飞翔的快乐”,给伙伴们报信捉虫,于是,渴望自由的它“拼命地咬,狠狠地抓”铁笼。当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构思出一个故事时,不妨像小作者一样,细致地想象并写出这个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这样才会使文章有血有肉。
(海云)